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黄鳝的生活习性【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体细长,呈鳗形,前端圆筒形,横切面近乎圆形,往后部逐渐侧扁,尾端尖细。一般体长25—40厘米,最大的体长可达70厘米,体重可达1.5千克。体高为体长的l/20。头部膨大,前端略呈圆锥形,吻端尖。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下唇肥厚,口裂延伸到眼后。眼小,位于颌骨上方,隐于皮肤之下,为皮肤覆盖。颌与腭上有细牙,呈圆锥形,咽喉部具有细齿,上咽齿和下咽卤为茸毛状,呈不规则排列,大小也不一致,有2对鼻子L,前、后鼻孔分离,相隔较远,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鳃孔较小,左右鳃孔在头的腹面合为一体,构成“V”字形鳃裂(故称合鳃类),鳃明显退化,有4对鳃弓,前3对鳃丝不发达,无鳃杷,鳃丝短,呈羽毛状,鳃丝为21—25对。黄鳝在水中不能单靠鳃完成呼吸,要借助口咽腔内壁粘膜作辅助呼吸,因而黄鳝时常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肛门位于体后方l/3处。体光滑,无鳞片,多粘液。侧线明显,纵贯体侧中线。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及臀鳍退化成皮褶与尾鳍相连。体背面为黄褐色或青褐色,体表有黑色小斑点,黄鳝的外部形态腹面灰白色或橙黄色,有淡色小斑点。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性鱼类,适应能力较强,对水体水质等要求不高。多栖息于河川、池塘、湖泊、水田、沟渠等静止水体的埂边。它除了具有一般鱼类的生活习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1.洞穴生活的习性

黄鳝常利用天然缝隙、石砾间隙和漂浮在水面的水草丛作为栖息场所。它们喜欢在水体的泥质底层或埂边钻洞穴居,洞是黄鳝用头部钻成的。穿洞时,其动作相当敏捷,很快就可钻人土中。洞呈圆形,洞长为其体长的2.45—3.65倍。洞道弯曲,多分岔,每个洞穴至少有2个洞口,一般相距60—90厘米。洞口光滑,其中必然有一个洞口在水中,供其外出觅食或作临时的退路;另一个洞口通常离水面10一30厘米,便于呼吸,在水位变化大的水体中,有时甚至有4—5个洞口。

近年来,经深入研究,得出黄鳝并不完全需要挖掘洞穴生活,挖掘洞穴是为了适应环境条件,如越冬、夏蛰等需要,于是研究出无土养殖新工艺,如网箱无土养殖、水泥池无土养殖等。考虑到黄鳝适应环境的需要,应设置水草等供其栖息,如植入水花生、水葫芦等“丛簇”式水草,作为黄鳝栖息场所。

2.避光喜暗的生活习性

黄鳝营底栖生活,眼退化细小,并为皮膜所盖,视觉极不发达,避光喜暗,昼伏夜出。晚上常守候在洞口或出洞捕食,阴雨天也不例外。渔民常利用此特性,在夜间用灯光照捕。黄鳝的嗅觉和皮肤触觉灵敏,为觅食的主要器官。

3.喜温暖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变温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水温高则藏身于洞穴中,水温低则停食,钻人20一25厘米深的泥土中越冬,达数月之久。当水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外出觅食生长。

4.耐低氧的习性

黄鳝的鳃退化,从水中呼吸溶氧的能力大大下降,其口咽腔内壁粘膜有直接呼吸空气的功能。黄鳝可竖起前半段身体,将吻端伸出水面,鼓起口咽腔直接进行呼吸。若水体的水位过高,黄鳝头部无伸出水面的机会,时间长了就会憋死。所以,养鳝池水位一般以10—20厘米为好。如果水体中溶氧量充足,其口咽腔也能兼营水中呼吸。黄鳝比一般鱼类耐低氧,溶氧量要求为2毫克/升以上。黄鳝因能耐低氧而易于进行长途运输和高密度养殖。

(二)黄鳝的栖息环境

黄鳝在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水体环境不仅是黄鳝赖以生存的空间,而且还为黄鳝提供了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条件。黄鳝生长速度的快慢与周围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要养好黄鳝,

必须首先管好池水,要求水质新鲜、营养丰富、含氧量充足。根据黄鳝生活特性,必须注意创造下列环境条件。

1、水温要适宜

黄鳝生活水温是5℃一30~C,适宜水温是15~C一30'C,最适水温是23~C一28~C。当水温高于32~C时钻人洞穴,低于5'C时钻人土中越冬。因此,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暖非常重要。6—8月份是黄鳝生长旺盛的季节,此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必能取得高产。水温还能影响水中各种物质的分解速度和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促进或影响黄鳝的生长。

2.溶氧量要充足

黄鳝有辅助呼吸器官,能耐低氧,但是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四大家鱼为4毫克/升)时,黄鳝的生命活动就会反常,出现浮头或吐食现象,严重时造成泛塘而大批死亡。经常缺氧会影响黄鳝的生长和饵料的利用率,还影响到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物质循环的进程,引起有毒代谢产物积聚,使生活环境条件恶化。因此,一定要保持水体中充足的溶氧量www.613935.com/,除了降低水温、勤换新鲜水以外,还要使水中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种群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水生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可以改善水质条件和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3.营养盐类要适当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水生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力”。水中的溶解盐是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源。营养盐丰富,黄鳝的天然饵料就丰富,因而产量也较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密度加大,除人工投饵之外,还应利用天然饵料。浮游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黄鳝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新鲜氧气,增加了水体的溶氧量,也大大地改善了水质。在营养盐中以氮、磷含量最为重要,如果水体中氮、磷含量低,就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此时,可以适当施肥以增加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含量。

4.有机物质量要适宜

在天然水域中,有机物质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有机物质是水中细菌、原生动物、大型水蚤及其它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而这些生物又都是黄鳝直接的天然饵料,有时黄鳝就直接摄取有机碎屑。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是水体肥度的标志,适宜的有机物质耗氧量为20—40毫克/升,如果高于50一100毫克/升,表示投饵过多或施肥过量,残留物即将腐败,应立即停止投饵、施肥并添换新水。

5.有害物质要及时去除

水中最常见的有害物质是氨和硫化氢。氨过量会妨碍黄鳝生命活动,甚至引起死亡;硫化氢对多数生物具有毒害作用,而且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即使是微量存在,也是有害无益的,必须及时去除。农药是黄鳝生存的大敌,敌敌畏、甲胺磷、对硫磷(1605)等农药,只要4—8毫克/升的质量浓度即可使黄鳝死亡。因而,在饲养黄鳝的稻田中应使用低毒的农药。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