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池塘养殖鱼虾混养模式【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池塘养殖鱼虾混养模式

天津市武清区2009年池塘养殖普遍采取了鱼虾混养模式,此模式比传统的负类混养平均亩增收1000元左石。比南美白对虾精养投入少,风险小,适合我县池塘老化、面积大、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现将该模式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所养池塘均为多年养鱼池,面积在100亩左右,池底有机质含量丰富,进排水方便,电力设施齐备,道路通畅。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清塘消毒,每亩150千克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或用三氯异氰脲酸1.5千克/亩全池泼洒,注意切不可二者合用。水体消毒后即可肥水,由于池塘有机质含量丰富,应尽量少施用有机肥,以含菌类的生态肥为主,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制剂分解池塘自身的有机质提供给浮游生物所需养分。

三、苗种的放养

肥水后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陆续放鱼苗,放鱼密度鲤鱼100克/尾、亩放300尾,鲫鱼50克/尾、亩放200尾,花白鲢200克/尾、亩放50尾。5月中下旬即可放1厘米左右虾苗、亩放2万尾,放虾苗应选在天气好、水肥、水温15℃以上时,虾苗运到池边,将整袋虾苗放入池中,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打开塑料袋,把袋中虾苗倒进入盆,然后把盆中虾苗慢慢放入池中。

四、投喂管理

养殖前期日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9点和下午4点,投喂量为4%,饲料为蛋白含量在28%~32%的全价鱼饲料,7月中旬根据虾的成活率开始对虾进行投喂,在开投饵机的同时周边投喂虾料,视实际情况增加下午和傍晚的投喂量,虾料蛋白含量也为28%~32%。

五、水质调控

1.养殖初期以肥水为主要内容,尤其是虾苗下塘时一定要做到肥水下塘,一般鱼苗下塘至5月上旬,此时水温还不算高,池塘底质中有机质分解速度慢,这时要施用含有光合细菌、EM菌等的微生态制剂生态肥,可保证肥得快,肥效持久。

2.养殖中期随着水温的提高、投喂量的增大,水体的肥度不断增加,如果出现水体过肥的情况应及时使用微生物调水剂,帮助分解过多的有机废物,维护水体的藻相和水体中理化指标的稳定。如果水体过肥同时原生动物、轮虫大量繁殖,应首选中草药杀虫剂控制其数量后再进行水质调节,否则极易发生水体转水,造成溶解氧极低、大面积死鱼事件。

3.底质调控。养殖后期池塘中有机物非氧化分解沉积在底部,水体下层长期缺氧,要采取泼洒生石灰、底质改良剂或添加分解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的活性菌制剂及增加溶解氧的方法改善底质。

4.中后期雨季前后视具体情况每月加注一次新水。其他时间均以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六、产量和效益

后杨村周边池塘及杨成庄乡鱼池一万亩水面均采用鱼虾混养模式。10月中旬之前80%池塘收虾完成,10月底其余池塘虾出净,平均亩产55千克,平均规格80尾/千克。12月中旬成鱼全部出塘,平均亩产530千克。平均亩增收1000元。

七、分析与讨论

1.此模式混养中各种养殖品种的量的确定有待进一步试验,今年养殖生产过程中有的池塘鱼密度较大,投喂量较大,虾的长势良好,虽然出现了几次浮头现象,但也没有影响产量。个别池塘鱼虾投放量都小,但产量并不高,虾个体小。分析原因为虾苗下塘时水瘦造成前期虾生长缓慢,投喂量大的池塘,水质一直处于较肥的状况,虾长势好,体质好。

2.养殖中后期少数池塘仍出现了原生动物、轮虫泛滥的现象,9月5日后杨村100亩池塘因原生动物、轮虫多没用杀虫剂,加之当晚停电,天气不好造成缺氧死鱼1万千克。9月15日杨成庄乡一鱼池因虫害造成5000千克白鲢全部死净。由此我们应在养殖结构上多增加以原生动物、轮虫为食的养殖品种。

3.在病害防治方面,由于套养虾密度低,虾发病机会少,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也抑制了有害菌的繁殖, 80%的池塘没发生病害,发病池病虾即被鱼吃掉,传播得不快,如及时投喂免疫多糖、Vc、氟苯尼考药饵,病情基本控制得住,损失不大。

4.饵料上我们一律选用蛋白含量在30%左右的全价饵料,只有一户池塘因营养缺乏虾发生白浊病,经我们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多维后治愈,其余池塘并未影响虾的生长,分析原因为鱼虾混养中,虾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人工配合饵料为辅,对蛋白的要求可低一些。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