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加州鲈鲈鱼苗繁殖和培育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加州鲈鲈鱼苗繁殖和培育方法

目前加州鲈的苗种培育可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方式:

(1)水泥池育苗:

水泥池大小20~30平方米为宜,池壁光滑。放苗前应先清洗池子,并检查有无漏洞,如果发现有漏水现象,要及时进行修补。水深20~25厘米,以后每天加注少量新水,逐渐加至50~70厘米。水泥池培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刚孵出的幼鱼2000尾左右。初期应投喂小型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每天投喂2~3次,投喂量视幼鱼的摄食情况而增减。当鱼苗长至1.5~2.0厘米时,最好能转入池塘进行培育,且培育密度应适当降低,应投喂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等。长至2厘米以上时摄食量增大,可开始驯食鱼浆,逐渐转入投喂小块鱼肉。

(2)土池育苗:

池塘水深1~1.8米,水源充足,水质好,不受污染,面积以1~3亩较为理想。鱼苗下塘前约10天用生石灰或茶粕清塘,消毒后的塘进水50~70厘米,适当施肥,培肥水质,增加浮游生物量,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色以绿豆青为好。每亩放养密度约为15万~30万尾,具体视鱼塘的肥瘦程度而定。鱼苗下塘后,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因此必须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提供足够的浮游生物,若浮游生物量少、饵料不够时,鱼苗会沿塘边游走,此时需捞取浮游生物来投喂。待龟苗体长至1.5~2厘米时,开始转入驯化阶段,使其摄食鱼肉糜,以后逐渐过渡到冰鲜伍碎。

(3)鱼苗驯化:

加州鲈的开口饵料是肥水培育的浮游生物,一般需要用来喂养15天左右,若浮游生物量少,饵料不够时,鱼苗会沿塘边游走,需从其他肥水池塘中捞取浮游生物来投喂,等鱼苗长至1.5厘米以上时可开始驯化投喂鱼浆,刚开始2~3天在固定地点投喂水蚤,使加州鲈形成固定的摄食地点,接下来10天左右投喂鱼浆与水蚤混合的饵料,投喂过程中慢慢减少水蚤量,然后就直接投,喂鱼浆。每次投喂前拨动水面,吸引小鱼前来摄食,并让其形成条件反射,每天驯化时间需达6~8小时。由于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一旦生长不齐,就出现严重的相互残杀,特别是高密度的池塘育苗阶段,在6厘米之前,互相残杀最严重,应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一般培育15~20天)用鱼筛进行分级,分开饲养,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4)培苗期的管理:

加州鲈鱼苗饲养过程中分期向龟塘注水是提高鱼苗生长率和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一般每5~7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直到较理想水位,以后再根据天气和水质,适当更换部分池水。注水时在注水口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害虫,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池水搅浑。

加州鲈弱肉强食、白相残杀的情况比较严重,生长过程又易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当饵料不足时,更易出现大鱼食小鱼的情况,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同塘放养的鱼苗应足同一批次孵化的鱼苗,以保证鱼苗规格比较整齐:

②培苗过程中应及时拉网分筛、分级饲养,特别是南方地区,放苗密度高,需要过筛的次数也多:

③定时、定量投喂,保证供给足够的饵料,以保证全部鱼苗均能食饱,使鱼苗个体生长均匀,减少自相残杀,提高成活率。

坚持在黎明、中午和傍晚巡塘,观察池鱼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7.鱼种培育 鱼苗长至3~4厘米的夏花规格后可开始转入鱼种培育阶段。池塘适宜面积为2~5亩,水深1~1.5米,排灌方便,溶氧充足。清塘消毒后每亩水面放3厘米左右夏花鱼种3万~4万尾,鱼苗长至5厘米时,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2万尾,而10厘米左右的鱼种,适宜放养密度为5000~6000尾,因此在过筛分级培育的同时,要依据不同规格来稀疏养殖密度。实践也证明,采用分规格过筛稀疏养殖密度的培育方法是提高加州鲈鱼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广东地区主要投喂冰鲜鱼肉浆,目投喂2~3次,投饲率为4%~6%。为使鱼种生长相对较均匀,科学的投喂方式也特别关键,一方面最好在位塘中分几个地方投喂,这样使投喂饵料被充分摄食,另~方面应尽量延长投喂时间,能让每一尾鱼都能吃到饵料,并且能够吃饱;否则投喂太快,冰鲜鱼沉落底部不会被加州鲈摄食,不仅浪费饲料,还败坏水质。经过50天左右的培育,鱼种规格可达到1.0厘米以上,再转入成色池塘中饲养。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