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技术

采苗

幼苗是培育马氏珠母贝成贝的基础,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为海区采集天然幼苗,另一种室内人工育苗。

1.海区采集天然幼苗

(1)采苗时间

采苗时间应是马氏珍珠贝的繁殖季节。马氏珍珠贝的繁殖季节在4—10月,其中5—7月是盛期,一般出现2—4次的产卵高峰,因此采苗工作以5月上旬开始进行为宜。

(2)采苗器的种类及投放

采苗器除了来源广泛经济耐用和附苗率高外,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为理想,还要以不致影响采苗场的底质,轻便耐用,以及便于收幼苗为原则。目前常用的采苗器有聚乙烯网笼(网目2—3毫米)、树枝、贝壳(贻贝、牡蛎、蚶等)。采苗器投放水层以1.5—3.5米为好。在海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采苗器投放水层可浅一些,-一般可采用1—2.5米水层。

(3)采苗器上幼贝的采出

马氏珠母贝是用足丝行附着生活的,尤其在幼贝阶段。如果生活环境不适宜,它就会自断或舍弃足丝而移动。幼苗在移动过程中,往往脱离原来的采苗器。为确保采苗,从采苗器上采出幼苗的时间很重要。过早地将幼苗从采苗器上采下,不但操作麻烦,而且处理不当幼苗在采出过程中损耗很大,并且在养殖幼苗时需用网目很密的幼苗笼。若幼苗采出过迟,受海况变化影响大,易遭受严重损失。一般从采苗器上采出幼苗掌握在幼苗体长达0.5厘米左右时收采。

采出幼苗的工作多在早晚时进行。因为采收苗的季节主要是夏季,为了避免日晒和温度过高而造成幼苗的死亡,故不得不在早晚釆收。收苗的工作多在海上进行,如果方便,也可以把釆苗器运到海边或室内进行。

釆收苗时,一般将幼苗从附着器上洗刷下来,或将采苗器剪成小段连同幼苗一起放人幼苗笼内。在收苗时,要用新鲜干净的海水不断补充,排除旧水,保持良好水质。在收苗器中,不能让幼苗堆积太多,要随收随出,以免引起幼苗窒息死亡。收苗工作中必须清除敌害,再将经除害处理后的幼苗,按一定数量装入幼苗笼中,封紧笼口,运回海上吊养。

2.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

(1)亲贝的选择

亲贝必须选用2—3龄、贝壳完整、放射线明显、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性腺丰满的。最好在前一年的繁殖盛期(8—9月)进行选择,按2:l的雌雄比例,分别吊于营养丰富的水层。

(2)人工授精

在人丁授精前,要确定雌雄亲贝的精卵成熟度。从外观上看,成熟雌贝的性腺呈鲜黄色或淡黄色,性腺丰满,表面比较光滑;成熟雄贝的性腺呈乳白色或桔红色,表面比较粗糙,呈颗粒状。此时,轻压泄殖孔或刺破生殖腺表皮,便有生殖细胞流出,吸取少许外流物质,置于玻璃片上,加一滴水可见卵子分散成颗粒状,而精子则呈乳白色鲜奶状。若加少许氨海水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精子运动活泼,卵子胚泡不久消失,形状变圆;而不成熟的精子不动,卵子胚泡亦不消失。

成熟精卵的获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温度差刺激诱导排放法,另一种为开贝抽取精卵法。相比之下,开贝抽取法较为简便、集中,便于有计划安排生产,应用较广。方法是:

准备好当天受精的亲贝:检查精卵成熟度以后,将性腺丰满、成熟度高的亲贝用解剖刀切断闭壳肌,去掉石壳(注意不可伤及内脏团),剪去足丝、外套膜、鳃等部分,使生殖腺裸露,用消毒脱脂棉擦去体液和海水,再用吸管吸取生殖细胞,精卵子分别置于装有50毫升左右过滤海水的烧杯中。吸取时动作要迅速,防止把胃肠消化盲囊搞破,尽量把精卵细胞吸净。抽取时,应避免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操作,以免紫外线照射使精卵受伤害或发育畸形/yangyujishu/20105055.html。

精卵取好后,即可开始人工授精,受精过程必须在氨海水中进行。氨水的作用是提高海水pH值,增大卵子通透性,激活精子。配制时先在平底玻璃缸中放好过滤海水2000毫升,再加氨水0.10—0.12毫升,然后先将卵子倒人受精缸内,搅拌,5—10分钟后倒入精液,充分搅拌让其受精。受精时,雌、雄比例是2:1,倒人前,精液和卵液要先用筛绢过滤,除去组织碎块。同时还要掌握好水温和相对密度,最适宜温度为27—2912,相对密度为1.020—1.024。

受精后静置20—30分钟,待受精卵充分沉积底部后,用虹吸法换水洗卵。洗卵时要控制流速,防止受精卵流失。以后每隔30—50分钟换过滤海水一次。这样可以去掉多余精子、氨水以及受精排出的废物,增加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更新鲜,淘汰劣质卵子。一般洗卵2—3次即可。

换水洗卵结束之后,让其静置等待胚体转动上浮。在26—2915时,受精卵约经4—4.5小时,开始上浮游动,上浮时幼体先是呈线条状沿缸壁上升,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水体,这时幼体如云雾蒸腾一样向水表层密集。当幼虫上浮密集到一定程度,就要将幼虫收集进行暂养。可用胶管以虹吸法吸入水缸中加过滤海水暂养,暂养时间一般是12小时。收集幼虫时动作要轻,防止剧烈振荡。

(3)培苗管理

经过十几小时的暂养,幼虫发育至D形幼虫期就要分苗下池培育。分苗前要随时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然后根据每毫升水体投2个幼虫的密度投入。幼虫经16—20天培养,即可发育至成熟期。在此期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添水和换水:

幼虫下池后2—4天内,每天添加一部分新鲜过滤海水,第3天或第4天加满。第4—5天开始换水,换水方法先排水后加水,也可进、排同时进行。换水时间一般在上午。

②投饵:

投饵要注意适量。在幼虫未附着之前。饵料必须少而精。所渭精,即饵料生物质量好,密度大;少,指饵料培养液中敌害生物少,饵料生物代谢产物少。目前在马氏珠母贝人工孵化中,最常用饵料是扁藻和小球藻。

③搅拌或充气:

马氏珠母贝的培苗季节正值南方炎热的夏季,水中溶解氧比较低,加上幼虫的群集现象和静水培养,容易造成局部缺氧,因而搅拌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使水池内溶解氧含量增加,而且可使水体流动,使食料生物和幼虫分布均匀,增强了幼虫摄食机会,增强了幼虫活力。

④其他管理工作:

注意水温和相对密度的变化,经常观察检查幼虫的发育、生长情况、敌害情况,遇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16—20天培养后到达成熟期,幼虫逐渐变态,并由浮游生活转为附着生活,此时必须投放采苗器,供幼虫附着。附着后必须加强管理,最好把水温降低到27—28℃,海水相对密度稳定在1.021左右,同时增加搅拌、饵料和换水量。当幼苗达2毫米以上时,即可收苗装笼移到海区养殖。

(二)幼苗的中间饲养

此阶段是将幼苗从采苗器上采出后开始,至幼苗长达3厘米左右时止,时间大约3—4个月或更长。

1.采育合并法

应用聚乙烯密网笼采苗器(40厘米X40厘米,网目2—3毫米),它既是采苗器,又是初期养苗笼。采苗以后附着的幼苗不经采收,一直在原来的笼内养殖,经25天以后,当幼苗壳长达0.6厘米以上时,即行稀疏或合并,调整养殖密度,促进幼苗生长。

2.洗苗养育法

按每笼1500—2000个的密度,把幼苗分装在长宽各为45厘米,网目1.5毫米的的密笼中,置海上吊养水笼下1.0—1.5米的水层进行养苗,

养苗初期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要用尼龙刷子刷洗笼子,保持笼内外水流畅通。养苗期间要做到“四勤”,即勤观察贝苗生长情况;勤洗刷保证贝笼水流畅通;勤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生物;勤分笼调节放养密度。

(三)养成

1.养成场的环境

马氏珠母贝养成场最好选择在风浪较平静,从海湾中央至湾口潮流通畅,水质肥沃的海区,最低潮时水深5米左右,底质为沙或沙泥,冬季的水温最低不低于13C,海湾中最好有适量的淡水注入,但雨季海水相对密度不低于1.013,对马氏珠母贝的生活、生长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的海区最为理想。

2.养殖方式

(1)浮筏垂下式养殖

它是目前马氏珠母贝养殖生产中较好的养殖方式,根据器材的结构和制作形式,可分为浮台和延绳吊养两种。

浮台垂下式养殖:常用毛竹和铁丝扎成坚固的竹架,竹架一般长8米、宽6米,竹架下面再扎上6个塑料浮筒,即成为竹筏。单个或若千个竹筏串连成排就是浮台。浮台四角以四根锚缆固定,其方向一般与潮流方向平行。

延绳吊养:用绠绳连结若干浮子,两端连结脚绳并以锚或水底桩固定进行养殖。绠绳长度视海区条件而定,常为50—60米。浮子间隔1.5米左右,绳距2.5—3米。通常采用水深的2.5倍长度作为锚绳或桩绳长度。

(2)固定垂下式养殖

这种方法抗风浪性强,适合在风浪比较大的海湾采用。养殖场地的底质要适于打桩。桩有水泥桩和木桩两种。木桩的桩距一般为8—10米,可吊20—30笼。水泥桩一般长6—9米,桩径约18厘米。

(3)地播式养殖

这种方法就是把91均匀地撤播在预先选择好的海底进行养殖。地播前要整理好场地,投入适量的石块作附着基,在周围海底打桩拦网,防止贝苗流失等。地播养成的贝一般较薄,在施术前必须潜回吊养,复壮。

3.养殖密度

贝较小,每笼的放养密度为500克(约120个贝左右),以后随着珠母贝的生长而逐渐有计划地减少个数,到养成期结束前增至1500克(约30—35个贝)。笼养的密度要视海区生产力的高低,作相应的调整。食料丰富的海区,养殖密度可适当大些,除了掌握笼养密度外,每个养殖筏的密度对贝生长有密切关系。一般每个筏(7米X10米)适宜养殖7000个左右。

4.养殖期的管理

为了消除敌害,一般要求半个月清贝一次,具体时间可根据附着物生长情况而定。除经常性的清理之外,每年还要大洗贝2次,多在3—4月和10—11月进行。清贝时,要求刀具锋利,用力轻快得当,随清随换笼。清贝时要注意避免在坏天气里进行,同时要减少露空时间和堆放搬迁对贝的折磨。为了使贝较快生长,要适时调整养殖密度:同时根据水温变化,调整养殖水层。一般在25—29C水温时,可适当浅吊,控制在1—1.7米的水层中;冬季(11月一次年3月)宜深吊,在2.5—3米的水层为宜。

(四)植核技术

植核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要求水温至少在1813以上。春夏季水温回升到2U℃时,珠母贝的生殖腺开始丰满;到2513时,性腺相当丰满了,若此时进行植核手术,会有很多不便,不容易成功。当水温超过27℃后,进入繁殖盛期,珠母贝十分虚弱,植核后死亡率高。只有当夏秋季节,水温降到2513左右,可以开始植核;当水温至20℃时,要结束植核工作。植核生产工序繁多,技术要求很高,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技术训练,操作过程中要集中精神。现简单将其操作过程作一描述。

1.栓口

把离开水体后的珠母贝,由紧闭贝壳变为壳口张开的操作,称栓口。栓口前必须先排贝。

(1)排贝

排贝前2—3星期要清除一切附着物,有足丝的要剪去。排贝时,先将贝腹面朝上密排在木盘或水泥池中,吊养2小时后,从水中取出贝即能自然开口。

(2)栓口

待贝开口后,便可用木塞直接进行栓口,也可用开口器将贝壳扩张后再用木塞栓口,栓塞按贝大小选择,切莫小贝栓大塞。一般壳长7厘米的贝,塞宽不要超过1.7厘米。栓口后,应严格检查贝的质量https://www.Nczfj.com/,凡是病、弱、肥、伤的贝,均放回海中养殖。

2.植核用贝的选择

植核需要两种贝,一种是用来植入珍珠核和外套膜细胞小片的手术贝,另一种是专门供应外套膜细胞小片的小片贝。

手术贝的选择,一般以2—3.5龄,壳长7厘米以上,壳宽为2.5厘米的健壮珠贝为宜。小片贝应选择壳长7厘米以上、2—3龄、健壮的贝,壳面略带红色并有栗褐色放射线,或后耳上稍带红色的条纹,放射线呈黑色;贝壳内面的珍珠层虹彩色或银白色;外套膜的色泽要鲜明,呈半透明状,厚薄适中,外套膜边缘的黑色素不多。

3.珠核和小片的制作

用作珠核的材料很多。粘土、陶瓷、珊瑚、玻璃等都曾用过,至今广泛应用的是淡水蚌壳制成的珠核。根据植入部位不同,有大、中、小核不同规格,直径在5—8毫米之间不等。

插核前,必须制作小片。小片切取部位一般以小片贝外套膜的色线为基准,切取色线两边部分。大小以边长为珠核直径的l/3较为适合即3毫米左右。

切取小片时,先用解剖刀切断小片贝的闭壳肌,然后掀开贝壳将鳃拨开,再切F唇办下方至肛门腹面的外套膜。切线必须在外套膜肌集束端的外面,切时注意不要碰到外套膜,否则会影n向切片质量和速度。取片以色线为基准,按内外各半或外4内6的比例取片。片切成菱形,触手一定要切净。外套膜取下后,将其放在玻璃板上,用脱脂棉或海绵轻轻抹去粘液。此时既要抹去粘液上吸附的脏物,又要不使小片的上皮细胞受损伤。切成菱形的小片还要经红汞、结晶紫和中性红或铬红等染色处理。一般常用红汞为3%的海水溶液处理1—2分钟,小片切取后,放置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

4.植核

插核前,先把栓口的珠贝右壳向上,左壳向下置于手术台上,再用棉花擦去软体部位和壳口附近的粘液和污泥。然后在足的基部黑白交界处,用手术刀开一个切口,切口大小以刚好能送进珠核,深度以刚好割开表皮为准。目前珍珠场一般采用3个核位植入3粒珠核的方法,即左袋、右袋和下足,将通导器插进切口,沿左袋和右袋方向拨通核道,再用钩针和送核器将大核送到左袋,中或小核送到右袋。

接着,先反转珠母贝,使右壳向下,再在珠母贝的左侧足的基部黑白交界处开一个切口,并用通导器从切口向核位方向拨通,最后用钩针和送核器将小核或中核放到下足部位。每个核位都有核之后,必须用片针把一块细胞小片送贴到核上。贴片时务必使小片外表皮(即原来贴贝壳的一面)紧贴核面。手术完毕后,把施术贝暂养于水槽中,暂养水槽要用活水,如没有自流装置应每天换水2次以上。

(五)珍珠育成

珠母贝施术后在一段时间内体质虚弱,需10天至1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特殊的休养。然后再放养到普通环境中直至珍珠长成可以采收。

1.休养

选择在风浪小、水流缓慢、饵料生物丰富、水深保持在3—5米的海区养殖。使用特殊的休养笼进行吊养。休养笼形状呈方型,边长30—40厘米、高6—8厘米,用力士胶丝织成,网目2—3厘米。网底和周围要铺上一层胶丝网底,以减少风浪刺激,避免引起施术贝强烈反应,预防敌害,利于休养。每笼可放施术贝40个左右。

施术后的珠母贝往往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有的会出现死亡和脱核的现象,因此需在术后20天内,每隔2天检查一次,及时消除笼中死贝,收回脱出的珠核。检查时,避免让珍珠贝暴露于空气或强光中太久。

2.珍珠的育成

在休养期后,施术贝已恢复健康,体内珍珠囊已形成,此时可以从休养笼中取出置于普通贝笼中移到育珠场养殖。育珠场最好符合以下条件:风浪平静,从海湾中央至湾口潮流比较畅通,水深5米左右,底质为沙或泥沙,冬季最低水温为131E,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301E,相对密度长期在1.018一1.02。在这样的环境中,珍珠形成的速度快,育成的珍珠也多为白色珠。另外养殖水深可随温度变化而调整,保证贝笼温度不致太低。约经l一2年时间,珍珠即可釆收。

四、采收加工

从施术到育成珍珠约需1.5—2年,收获珍珠最好选在冬季,这时珠的质量较好,且便于加工。收获前对育珠贝抽样检查,珠层厚度达到小核0.6毫米,中核0.75毫米,大核0.9毫米时,即可收获。在大规模收珠时,用刀切断贝壳和闭壳肌的连结处,将软体部和肌壳分离,逐个取出人工养殖的珍珠,放人盘中。剩下的贝肉可用于加工食品,贝壳的珍珠层加工生产珍珠层粉,贝壳加工成饲料粉。

取出的珍珠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质量。方法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用软毛刷蘸中性香皂擦拭表面,然后用淡水洗净,软绒布擦干,或用酒精使其干燥。表面粗糙的珍珠,可用稀盐酸短时间处理浸泡,使表面物质分解后再水洗,接着放在硅藻土或食盐中以纱布包裹摩擦,最后在绒布上打光。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