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养殖黄颡鱼饵料的人工驯养的经验【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养殖黄颡鱼饵料的人工驯养的经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把黄颡鱼作为优质鱼类进 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然而水体中天然饵料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发展黄颡鱼的规模化养殖,关键是解决饵料的人工驯养。养殖黄颡鱼饵料的人工驯养的经验,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4.jpg

现就目前常用的两种驯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动物性饵料驯养从市场上收购小鱼、小虾、螺蛳肉等捣碎成糊状,化水后沿池塘 四周泼洒,引诱摄食。以后逐渐缩小泼洒范围,慢慢引诱黄颡鱼上饵料台摄食。一般经过7 天驯养后,可达到定时、定点在饵料台投喂动物性饵料的目的(每天投喂2次)。但采用这 种方法养黄颡鱼成本较高,有时甚至是得不偿失。一般说来,饵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 ~60%。螺蛳的饵料系数是60,以每公斤螺蛳1.2元计算,黄颡鱼每增重1公斤需饵 料成本36元,这在多数地区显然高于黄颡鱼的市场价,因此必须研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养, 方能降低养殖成本。

二、配合饵料驯养根据黄颡鱼作为肉食性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比例要求较高的特点, 一般设计的饵料配方是:秘鲁鱼粉45%、豆饼粉10%、菜饼粉15%、次粉15%、杂 粮10%、酵母粉2%、菜油1%、诱食剂2%。开始驯化时可在原有动物性饵料(鱼、虾 、螺肉糜)中加入10%配合饵料,2天后相应增加配合饵料至20%,减少动物性肉糜1 0%,经过20天转换后,可全部停止动物性鱼糜饵料,改用配合饵料。这样不仅在饵料来 源、数量上、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其成本也大大降低,易形成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

黄颡鱼池塘主养高产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面积1~3亩为宜,水深1.5~2米。一般在每年的3~4月份放养,放养前池塘应清淤消毒。待毒性消失后,加水0.8~1米,然后施入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供黄颡鱼摄食。

2、鱼种放养

放养黄颡鱼鱼种时,选择人工繁育的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损,活力强。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主养时,一般亩放养10克左右的冬片鱼种2500~3000尾,另搭配15~20厘米的鲢鳙鱼种150尾调节水质;或放养当年繁育夏花鱼种1500~2000尾,另在黄颡鱼长到7厘米以上时每亩搭养鲢、鳙夏花200尾。鱼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并且先放黄颡鱼种放养10~15天后再放养其它鱼种,这样有利于主养鱼的生长。

3、饲养管理

⑴投饵技术

人工养殖黄颡鱼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驯化喂养。

①饲料品种及饲料配方

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常用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螺蚬肉、蚯蚓、蚕蛹、畜禽内脏及鱼粉等,植物性饲料有豆饼、花生饼、麸皮、豆渣等。如果用配合饲料,前期要求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要求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

②投饲量与摄食量

黄颡鱼每日的饲料摄入量,与其体重、水温、溶氧等有关。生产中投饲量若大于摄食量,既造成饲料浪费,增大养殖生产成本,又会导致养殖水域环境的污染;投饲量若低于摄食量,养殖对象快速生长对营养物的需求不能满足,则生长受阻,饲料的有效利用程度相应降低。每一天的投饲量,应由生产者依据当日的气候、水温等环境条件灵活掌握。

整个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6月份每日投饲4次,投饲率在3~5%;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饲3次,投饲率2~3%;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饲2次,投饲率2%。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在第一、第三两个阶段建议采用饱食法,即上饲料台的鱼90%离台后停喂;第二阶段由于天气炎热,水质易波动,建议喂“九成饱”,即80%的上饲料台的鱼离台后停止投喂。

水体中溶氧量高,黄颡鱼摄食旺盛,反之,溶氧量下降,黄颡鱼的摄食活动就会减弱。水温升高时,会加速黄颡鱼排泄物及残饵的腐败分解,不仅会消耗掉一部分水中的溶氧,还会加速氨态氮和硝酸态氮等对黄颡鱼有害的物质。尤其在夏季,水温高,很易导致水质恶化,黄颡鱼食欲会减退,摄食量会减少。

③投饲时间与养殖对象的摄食节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确定投饲时间既应考虑其原有的摄食节律,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和手段的驯化,使其改变夜间摄食的习性,便于生产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投饵时间一旦选定或经驯化后已经形成定时摄食行为,则不宜经常变动投饲时间,以免扰乱其已经形成的摄食节律。一般水温较低(10~15℃)时,投饵时间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水温逐渐升高,日投饲次数应增加。整个养殖期间,应坚持“四定”、“四看” 的原则,灵活掌握,确保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⑵水质管理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加注新水、换水或施用水质改良剂底必净、底改宝、速效底改等。

⑶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巡查池塘,捞出病鱼、死鱼残体,保持塘内水体清洁。观察鱼活动情况,每周进行食场消毒一次,注意水色、水位变化、进排水口拦网是否完好。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