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池塘养殖海参有哪些技术要求【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池塘养殖海参有哪些技术要求

(一)选址的条件

1.水环境:应针对海参的生物学要求选择池塘建设的地址,特别要求水源无污染,盐度不低于27。

2.底质:底质的类别通常与养殖用水的水质、饵料生物的组成和丰度有关。岩礁底、泥沙底、泥底或几种底质的组合较为适宜海参的生长和繁殖。在自然海区,岩礁底、泥沙底是海参优先选择栖息的底质,纯泥底海参较少;而在养殖条件下,底质虽为泥底,若配置以适宜的隐蔽、栖息场所,同样可以养殖海参;纯砂底质,一般水质贫瘠,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很少,须经改造才能建池养参,如掺进泥土、投放石块等。

(二)池形设计

1.池形

池形及其走向应有利于水的交换,有利于减缓大风大浪的冲击,一般呈长方形,应有利于水的交换,避免死角,面积在1.0ha(15亩)以上。

2.池深

在自然海区的调查表明,大个体海参分布于较深水层;另外,海参的生长与水温关系密切,池塘深一些有利于调节水位,在炎热的夏季,水深一些,可以减缓日光的照射,抑制水温的升高;在严寒的冬季,水深一些,可以减缓气温急剧降低的影响,防治水温过低;池塘深一些有利于海参大个体和种参的生长繁殖。因此,池深的设计应该为水位的调节提供空间,一般池深应在2米以上。

如果池子较浅,可顺池塘长轴方向设中心沟,较池底深0.5~1.0米,为海参提供选择栖息场所的空间。

3.配套设施

养参池塘应有坚固可靠的防波堤,以能够抵御狂风大浪的袭击。池壁护坡可用石头、水泥板,也可以直接用土堤压实,不进行护坡。

应配有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应远离,可设置在池塘的对角线上,尽可能避免难以进行水体交换的死水区,提高水的交换率。

(三)栖息环境的设置

1.栖息环境设置的类型

在海参的栖息环境中应设置必要的隐蔽物,为海参提供生活栖息和夏眠场所,防止大风大浪对海参的冲击。栖息环境的设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石块

石块或成堆排列,或成垅排列;堆或垅不宜过大过高,堆的直径和垅的宽可在1米左右,堆和垅的高度宜在1米以内,0.5~1.0米较好,以有利于海参的活动和摄食,有利于扩大海参的附着面积。

(2)扇贝笼、波纹板等废旧物品

该类物资应确保对海参无毒,在使用过程中不向水中释放有害物质;该类物资的优点是移动方便,便于池塘清理。

(3)砖瓦和水泥块

建房用的瓦片,一般三片扎成一捆,三捆一堆;砖一般用空心砖,交错排列成堆;水泥块可自行设计为多孔状,以有利于扩大附着面积和活动空间。

石块、砖瓦和扇贝笼、波纹板等的覆盖面可以占池底面积的2/3左右。

(4)人造海参礁

浇筑人造海参礁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附着面积为原则,一般多层、多孔。

(5)大叶藻和大型藻类

大叶藻(也叫海带草)和大型藻类不仅可以提供隐蔽场所,还具有提供饵料、改善水质的作用。

2.大型藻类和大叶藻的移植

(1)大型藻类的移植

可以移植的海藻包括裙带菜、海带、鼠尾藻、马尾藻等大型藻类。

移植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可以因地制宜选用:

将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处长有海藻(如鼠尾藻、马尾藻等)的石块搬移到海参增殖区适合海藻着生的地方。在搬运和投放时应注意保护石头上面生长的各种藻类,避免损伤。

采孢子投石法,将表面洁净的石块投入盛有清洁海水的船舱中,然后放入成熟而经阴干刺激的种藻,使其大量放散孢子附着在石块上,然将附有孢子的石块投放到预先选好的海参增殖海区。

绑苗投石法,也叫缠绕苗帘绳法,即把自然生的海藻幼苗连同其附着的棕绳一起绑到石块上,投放到海参增殖海区海底;另外,如果苗帘绳涂过环氧树脂而变硬,操作不便,则可将其截成8~10cm长的小段,用细聚乙烯线、细钢丝或橡皮筋绑到小石块上,均匀地投放到石堆和垅上即可,也可将截好的小段,每隔一定距离(约10~20cm)绑到旧海带夹苗绳上,然后两端绑上坠石,投放到海参增殖区。

沉置种藻法,即当海带开始大量产生孢子囊群时,选择其中孢子囊群发育较好的夹在夹苗绳上,绳长2米,每隔10cm夹一株,然后用坠石沉放到礁石上,也可将选好的种菜装在网兜中或绑在吊绳上用石块沉放到海参增殖区的石礁上,每隔10米放一绳。采用此法的时间以投放海区水温上升到21℃左右较为适宜。

沉设旧浮绠(筏、架)法,即将使用多年而且上面附有大量的多种海藻的旧筏架,沉设在海参增殖区的礁石上,让其向石礁上放散孢子,繁生各种藻类。

(2)大叶藻的移植

近几年来, 大叶藻生态作用受到忽视,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此重点加以介绍。

生物学特征

大叶藻( Zostera sp,图3)是一种海草,属于单子叶草本植物,分类尚不属于藻类。其下部浸在水中,上部部分飘浮在水面,多年生。横走茎的直径2~5毫米,节上有根,数个植株散生于横走茎上,营养叶基生;肉穗花序包于佛焰苞内,长4~8厘米;花小而绿,被包围在叶基部的叶鞘内,无柄,有雌花和雄花,雌雄交互排列于同一花序轴上,无花被,雄花仅1个花药;雌花仅1雌蕊;柱头两裂,长2~2.5毫米,子房长2~3毫米,1室。果实内有一个种子,瘦果,鸟嘴状,像长颈瓶。种子椭圆形或卵形,有纵棱纹,长约4毫米。花果期4~7月。

大叶藻生活在温带海域沿岸浅水中,主要分布于我国山东、辽宁、河北沿海,多见于风浪较小的封闭性和半封闭性海湾,在低潮线以下往往形成巨大的种群带;生长在沙泥底、泥沙底和泥质底(www.nczfj.Com/),在岩礁底质很少发现;多在盐度正常而略微偏高的海区,但过高过低皆不适宜;喜欢强光,每天有4小时以上的光照生长快速。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破坏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资源量大为减少。

大叶藻对海参养殖的作用

在海参池内移植培育大叶藻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叶藻丛生可以为海参栖息和夏眠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其叶片可以作为稚幼参的天然附着基;据研究报道(任国忠等,1991)大叶藻在光合作用下,每克鲜叶能释放出0.804g氧,并可以通过叶片把氧输送到地下茎和根系,改善池底氧的供应状况,起着净化水质和改善底质的作用;大叶藻叶片表面附生着多种多样的微小生物,可以作为海参的天然活体饵料,秋季大叶藻叶子逐渐腐烂,又可以作为海参的饵料。由此可见,大叶藻是海参稚参、幼参、成参的重要饵料来源。

移植

大叶藻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地下茎繁殖。由于种子难以采集,一般采用地下茎移植繁殖,时间可安排在秋季,地下茎和包缠的泥土一起放入塑料袋内,栽植时将塑料袋剥去,植入海参池挖好的坑内, 坑内可以铺垫适量有机肥料;也可以在春季从自然海区大叶藻藻场采集自然苗,进行种苗移植;也可采集大叶藻种子,在适宜时间内将其种子播种在育秧槽内进行人工育苗,待秧苗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将其插栽到适合大叶藻生长的海参增殖海区。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