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北方池塘养殖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北方池塘养殖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

大鳞副泥鳅俗称黄板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我国常见的泥鳅品种有大鳞副泥鳅、青鳅和灰鳅,其中以大鳞副泥鳅体型最大,生长最快。在北方地区春季投放体长3~5厘米的大鳞副泥鳅苗种进行人工养殖,到秋末成鳅平均规格可达20克/尾左右。现将北方池塘无公害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修整

养殖大鳞副泥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面积不宜过大,以2~3亩为好。池塘应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持水深0.8~1米,淤泥厚15~20厘米。池壁应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进水口应高出水面20~40厘米,排水口处于池塘最低处,进、排水口和溢水口均应设置防逃网罩,以防大鳞副泥鳅外逃。

二、池塘消毒

大鳞副泥鳅放养前15天,养殖池塘要进行彻底消毒。池内保持水深8~10厘米,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水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次日用耙耙动底泥,以提高消毒效果。暴晒1周后,再注水30~40厘米深,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肥水质,用量为150~200千克/亩。

三、大鳞副泥鳅苗种放养

苗种要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表富有黏液,体色呈黄褐色。根据池塘面积、苗种数量、管理水平、预计产量等实际条件合理放养苗种。北方地区年平均温度较南方偏低,因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放养体长3~5厘米的苗种3万~4万尾,亩产量在350千克以上。苗种放养前用3%食盐溶液浸浴消毒,浸浴时间长短取决于温度高低(温度高时浸浴时间短,反之浸浴时间长),发现苗种头部摇动不能忍受时,要及时捞出暂养或缓慢倒入养殖池中,温差不得超过5℃。

四、大鳞副泥鳅饲养管理

1. 投喂管理

大鳞副泥鳅是杂食性鱼类(www.novmv.com/),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还应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者可以自己加工配合饲料,也可以根据计划产量选购。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后投放在距水面5~10厘米的饵料台上,每天早晨、午后、傍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鳅体重的4%~8%,并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大鳞副泥鳅生长温度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2~27℃。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减少投喂量或者不喂。一旦水温下降到6℃以下或上升达到34℃后,大鳞副泥鳅将进入不动不食的休眠状态。

2. 水质管理

养殖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水质变化,水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水质要求。发现水质过浓时应及时换水,一般情况下每周要换水1次。如果有大鳞副泥鳅蹿出水面,说明水体缺氧,应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进行增氧。有条件的应在水面种植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作为大鳞副泥鳅遮阴、栖息、防暑之所,同时对水质调节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3. 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坚持早、中、晚巡塘,以便及时了解大鳞副泥鳅的摄食情况,及时捞出死鳅、残饵等,防止水质败坏、疾病蔓延等。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做好防逃工作。此外,应填好养殖生产记录表。

五、疾病防治

池塘养殖大鳞副泥鳅发病率较低,疾病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平常做好工具、养殖池、饵料台的消毒工作,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和禁用渔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中草药等;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提高大鳞副泥鳅的抗病力,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实现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大鳞副泥鳅常见的疾病有寄生虫病、水霉病、赤皮病和气泡病等,发现后要及时对症治疗。

六、捕捞上市

经过5个月的饲养,大鳞副泥鳅即可达到上市规格,要及时进行捕捞。捕捞方法通常有冲水、诱捕、干塘等方法。

冲水法是将捕捞工具放在进水口处,然后放水进池,大鳞副泥鳅受到流水刺激逆水上游,群集于进水口附近,此时将预先设好的网具拉起便可将其捕获。

诱捕法是把煮熟的牛、羊骨或炒制的米糠、麦麸等放在网具或鱼笼中,诱捕大鳞副泥鳅。

干塘法是在大鳞副泥鳅吃食量降低而未钻泥过冬时进行,可先排干池水,将池塘划成若干块,中间挖排水沟,大鳞副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便于捕捉。

(作者联系地址:于刚 王树军 吉林省榆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130400;郭贵良 吉林省长春市水产研究院 邮编:13003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