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循环微流水养鱼效益高【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2-04-25|点击次数:

循环微流水养鱼效益高

循环微流水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大和商品率高等优点。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 50%左右,高的可增产一倍以上。 并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水产养殖场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获得了比普通池塘养鱼产量增加近一倍的效益。

1.池塘条件

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一般面积为 1300~2600平方米(2~4 亩),池底要平整,水深1.8~2.5米,塘边坡度在1:2。 循环通管的安装设置,应根据池塘的形状、排列方式、单排双排或多排以及池塘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根据测定,长方形的鱼池,循环通管应设置在鱼池长边,进出水口对角设置,用水泥管或水泥砖石砌管道,出水口高于进水口,出水口离水面5~10厘米,进水口在水下70厘米。 通管的内径为30厘米。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必须用密眼鱼苗网片包扎严实,以免流水时跑鱼。 动力及水泵设置在鱼池的一端,也可装在进水口或出水口的一端。 这样只要开动水泵抽或灌,全部流水池的水就会依次顺序流动,从而形成微循环流水。 池塘内水体每天交换循环量一般占池塘总水量的1/10~1/7。池塘中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时间的长短对鱼的摄食影响较大, 一天内12~18时之间水中溶氧量最高,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塘水体循环交换效果最好。 可选用1台2千瓦、 口径16.7厘米的潜水泵,每天抽3~5小时。

2.鱼种投放

池塘微流水循环饲养成鱼,放养品种应以吃食性鱼种,如建鲤、罗非鱼、淡水白鲳等为主。 种质应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黏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 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积放养体重80~100克的优质鱼种2500尾左右, 同时套养10~12厘米的白鲢鱼种150~200尾、 花鲢35~40尾,以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量调节水质。 放养鱼种时水温差不能超过5℃,放养鱼种适宜水温为20~24℃。鱼种投放前必须用2.5%~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5~7分钟鱼体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及利于受伤鱼恢复。

3.饲料投喂

食用鱼以投喂含蛋白质32%~34%全价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以浮性颗粒饵料为佳,粒径应与不同规格成鱼的口径相适应。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安全卫生要求标准。投喂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按饲养水体鱼体总量的比例计算投喂量。投喂方法根据不同体重的鱼投喂次数不同,鱼体重在50克以下每日投喂3 次,鱼体重在50克以上每日投喂2~3次,上午8点前、下午18点后、晚上23点各投喂1次,投喂量以15~20分钟内能摄食完为准。由于池水经常呈微流状态,水体溶氧量分布均匀,一般不会发生浮头,饵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高,一般情况下单产比普通池塘高一倍左右。

4.日常管理

鱼的日投饲管理较为重要,投喂饵料必须做到饵料投匀、投足、投好,不能投喂腐败变质饲料。水源须达到无公害水质标准,每15天左右可进行饲养水体交换一次,换水量约占池塘水体总量的1/3;保持饲养池塘水体的溶氧在每升5毫克以上,pH值 6.8~8.5,透明度为40~50厘米,调控池塘水色为茶褐色,及时将池塘内的杂物捞出,保持清洁卫生的生态环境。为保持饲养水体 pH 值在适宜的范围内,每12~15天在池塘水体中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15公斤溶化水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 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群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并及时处理水质、摄食等问题。在病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鱼种放养时必须用2.5%~3%的食盐溶液浸泡5~7分钟,给鱼体消毒杀灭病原体。在食用鱼饲养期间,每隔30天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每15天左右用每升水加0.3~0.35毫克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发生。发现鱼病要科学正确诊断,及时用药治疗。防治病害的药物,使用方法必须按无公害标准规定执行。食用鱼上市前休药期在20天以上。

(江苏省滨海市康乐水产局 周羽英 邮编:22450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