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黄颡鱼喜欢吃什么?【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黄颡鱼喜欢吃什么?

对于黄颡鱼不知道大家都了解多少,也许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这种鱼很好吃,肉质很鲜美,不管是干锅还是炖汤都是一道美味的菜肴,可是对于黄颡鱼本身了解的并不是很多,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黄颡鱼喜欢吃什么?,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黄颡鱼喜欢吃什么?

野生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

黄颡鱼的养殖饲料与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可用鲜活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作粘合剂,搅匀成团状,放在饵料台投喂,也可用专门配合饲料。

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占鱼体重5%左右,每天两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1、投喂原则:根据科学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喂养、充足喂养为主,不能千篇一律地喂养,尽量按照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

2、投喂量:投放到池塘的黄颡鱼鱼种,在开始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能出现集群摄食的场面。一般认为,若投放冬片鱼种,4月前的投喂量为体重的1%~3%,生长旺季为体重的5%~8%。

3、投喂次数: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下午各1次。若池塘在凌晨前出现浮头现象,在增氧情况下,投喂时间适当往后推,如原来8:00~8:30时投喂,改为9:00~9:30时投喂。

黄颡鱼如何节约饲料

1、严格的清塘消毒:清塘消毒既可杀灭野杂鱼,减少争食对象,又可杀灭水体致病因子,改善水质,使黄颡鱼有一个良好的摄食生长环境。池内野杂鱼、杂虾较多,会同黄颡鱼争夺饵料,凶猛性鱼类甚至会残食黄颡鱼,降低饲料利用率,因而应注意将其清除。

2、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马蜂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适宜的搭配品种,可充分利用饲料,互利共生,达到水体中的和谐,提高饲料使用效率。

3、科学的投喂饵料:饵料的投喂是否规范既影响着黄颡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天然水域的黄颡鱼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如小鱼虾、畜禽加工下脚料等,也可投喂豆饼、花生饼、麸皮等。

4、定期的调节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影响黄颡鱼生长的快慢及饵料系数,黄颡鱼喜清新的水质,水质好,生长迅速,疾病少,可充分利用饵料,降低饵料系数。

黄颡鱼吃什么?

野生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鱼的规格不同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蚯蚓)和小型鱼类等。

黄颡鱼饲养方法

黄颡鱼的养殖饲料

人工养殖可用鲜活动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可将小鱼、小虾、螺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绞碎后用土面粉作粘合剂,搅匀成团状,放在饵料台投喂,也可用专门配合饲料。

投饲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占鱼体重5%左右,每天两次,上午占1/3,下午占2/3,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黄颡鱼的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 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时会窒息死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