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池塘养殖刺参技术

刺参是我国久享盛誉的“海八珍”之一,尤其是产自黄、渤海的刺参品质最佳,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业价值也最高。池塘养殖刺参具有建池投资少、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高、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山东、辽宁、河北及江苏北部沿海)刺参养殖的主要方式,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一、养殖场的选址与建造

1. 养殖场场址的选择。一般刺参养殖池必须建在沿海水源方便、水质澄清、无污染,夏季海水水温低于30℃、冬季水温高于-1℃,无大量淡水流入的港湾、海汊及滩涂地。

2. 养殖池的建造、整修与隐蔽物的投放。

①养殖池的建造。养殖池以长方形、南北走向为好,单池面积10~30亩,池水深度保持在1.8~2.5米。池底以岩礁石、硬泥沙或硬沙泥较好,不渗漏,坡比以1∶2.5为宜。最好设高、低2个进排水闸门。盐度常年稳定在28~34,pH值为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4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克/升以下。池塘建成后,要翻耕池底,修筑环沟,以便于刺参栖息。

②养殖池的整修和隐蔽物的投放。若利用对虾养殖池养殖刺参,应对虾池的底质进行改造整修,新开挖的刺参养殖池也要进行整修。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泥质和烂泥底质不适合刺参栖息生长。为了保证刺参栖息生长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定要把池底的污泥和杂物彻底清除。投放的隐蔽物主要有石块、水泥制件、瓦块、废旧轮胎、扇贝养成笼、废旧网片、陶瓷管、竹制品等。隐蔽物的投放时间一般在放养刺参苗种前的1个月铺设完成。

二、苗种放养前的准备

1. 清污、除害及池底的处理。在苗种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推土机将池底污物全部推出堆放于池沿,暴晒半个月以上。清除敌害生物可用漂白粉、生石灰等,一般采用进水30厘米,每亩用漂白粉20~30千克或生石灰80~100千克均匀泼洒。对泥沙质池塘,尤其是新建或清淤后的池塘进行硬化处理,一般采取反复进水、暴晒的方法。

2. 安装增氧设备。一般采用微管增氧设备,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

3. 进水及饵料生物的培养。

①进水。消毒药物失效后,即可进水。根据当地敌害鱼类的鱼卵和仔鱼出现情况确定进水网的设置,一般用60目尼龙筛绢网做成的锥形网过滤进水。进水时间一般在放苗前的半个月以上,使池水充分沉淀,降低混浊度,利于刺参苗的成活。

②饵料生物的培养。通常采用向池中施肥、进排水、移植等方法,创造有利条件,促使饵料生物不断繁殖生长。刺参的基础饵料可分为底栖生物和大型藻类生物两大类,底栖生物是指以底栖硅藻为主的单细胞藻类,大型藻类是指大叶藻、鼠尾藻、马尾藻等大型藻类。培养饵料生物一般从放苗前1个月左右开始,还要根据当地的水温、水质的肥瘦情况及饵料生物的繁殖特点等灵活掌握。方法是清塘后先进水30~40厘米,使用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如鸡粪、牛粪,每次用量为100~200千克/亩,分2~3次施入水体;或使用无机肥,如尿素、磷酸二铵、过磷酸钙,每次用量为氮肥3~5千克/亩,磷肥0.3~0.5千克/亩。前期每3~5天施肥1次www.613935.com/,后期7~10天施肥1次,当池水透明度达到60厘米时停止施肥。通过施肥使水色呈黄褐、黄绿或浅绿色,以后随着水色的变浓和透明度的降低,逐渐添加适量的新水,并根据水色情况适当追肥。水深达1米左右时,使池水透明度稳定在50~60厘米。有隐蔽物的池塘,可移植大型藻类;泥沙底质的池塘,可移植大叶藻;水质较清、水深、温度低的池塘,可移植海带、石莼、裙带菜等。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不仅对刺参养殖池水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物等有分解作用,而且微生态制剂本身也是刺参的良好饵料。

三、苗种的放养

1. 苗种放养的池水条件。养殖池平均水深1米以上,浅水区50~70厘米,池水以呈黄绿色、黄褐色和褐色为好,透明度50~60厘米。水温5~15℃,突变温差小于5℃;盐度25~34,盐度差小于5;pH值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2. 苗种的质量要求。放养的刺参苗种要求个体大小均匀,体态伸展粗壮;颜色正常,体表有光泽,身体无溃烂、无伤害;离水后收缩正常,躯体硬朗,在水中头尾活动自如,爬行运动快,伸展自然;肉刺尖锐挺拔;排出的粪便不粘连,摄食快,排便快。

3. 苗种的计数。购买刺参苗种计数时多采用重量计数法。

4. 苗种的运输。

刺参苗种一般采用干运法运输,即将刺参苗种装入聚乙烯袋内或直接放入泡沫箱中,在气温高于15℃时应加冰块降温。苗种装运量的多少主要根据路途远近、运输时间长短、气温高低而决定。一般运输时间在10个小时以内,保温箱装苗种的厚度不要超过20厘米。运苗种时气温最好不要超过18℃,如果温度过高应使用保温车,并采取降温措施,并要注意苗种不能与油污接触。

5. 苗种的放养密度、时间及成活率。

①放养密度。刺参苗种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池的条件、隐蔽物的数量、水交换条件、饵料的供应情况、刺参苗种的质量及成活率、管理水平、计划产量、资金状况等诸多因素而确定。苗种放养量可参考表1。

②放养时间。苗种放养时间一般为春季或秋季。刺参的养殖大多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为保证养殖池内的存养量,使养殖产量连续、稳定,每年都需要补放苗种。一般春季放苗的池塘,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补苗;秋季放苗的池塘,在翌年的春季或秋季补苗。

③成活率。在放苗条件适宜、苗种质量优良、水质正常的情况下,放养300头/千克左右的刺参苗种,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放养600头/千克左右的刺参苗种,成活率一般60%以上,放养1000头/千克左右的刺参苗种,成活率一般在40%以上,小苗的成活率往往不如大规格苗种稳定。

6. 苗种的放养方法。刺参苗种放养,应选择风和日丽

的天气,气温以5~18℃为宜,气温过高和大雨天气不宜放苗。可采用直接投放法或网袋投放法将刺参苗种均匀地投放到养殖池中,同时要注意细心操作,以免损伤苗种。

①直接投放法。将体长5厘米左右的苗种直接撒到池底的石头或隐蔽物上,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但刺参苗种往往分布不均匀。

②网袋投放法。将刺参苗种装入网袋,袋内同装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移动),由潜水员把刺参苗种投放到指定位置,打开网袋,使刺参苗种自行爬出逸散。

四、养殖期的管理

1. 水深。根据季节的不同保持一定的水位,一般1.5~2.5米(各养殖期水深参考表2)。

2. 饵料的品种及投喂。池塘养殖刺参,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密度及刺参出皮率等掌握投饵量。一般池塘较肥沃、养殖密度较稀,可不投饵。养殖密度较大时,在摄食旺盛季节需适量投饵。

①饵料种类。以鼠尾藻、海带等加工成藻粉并掺入适量多种维生素及添加剂,制成配合饲料投喂;将海带、鼠尾藻等藻类经浸泡、蒸煮后制成浆状直接投喂;或购买刺参专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②投饵时间。刺参摄食具有季节性和夜行性,一般3~5月份、10~12月份,水温5~20℃时,为人工投饵喂养期,最佳摄食水温为10~15℃。夏眠期(6~9月份)和冬季(1~2月份)不投饵,在投饵期每天傍晚投喂1次即可。投饵原则以适量为准,日投饵量为活参体重的2%~8%,并根据刺参排便多少、摄食情况适当调整。

3. 养殖池的水质调控。

①养殖池水的环境指标。养殖期间水质的控制指标为: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8~8.7,氨氮少于0.2毫克/升,水色正常,透明度在50~60厘米,底层硫化氢含量在0.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在4毫克/升以下。

②养殖池水的调控。春、秋两季是刺参的快速生长期,代谢量大,水质极易变坏,要加大换水量,水位不要过高;夏季(水温23℃以上)刺参的生长已明显减缓,逐渐转入夏眠阶段,此阶段保持最高水位,使底层温度降低,要增加夜间、凌晨时的换水量,以降低池水温度;冬季低温期,由于刺参摄食量少、代谢差,可以少换水,水面结冰后(可不换水)要及时清除冰面上的积雪,并在冰面上打冰眼。具体换水措施参考表2。此外,根据池水情况开启增氧设备。一般在夜间22时左右(7~9月份为21时)开机,至翌日太阳出来后停机;连续阴雨天,提前并延长开机时间,白天也应增氧,尤其是雨季和高温季节(7~9月份),13~16时要开机2~3小时。

4. 日常管理。

每日测量水温、盐度、pH值等水质指标;早晚巡池,注意观察水色、水位等参数的变化;每日观察刺参的活动、摄食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投饵量)确保刺参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每隔10~15天下水探摸,测量、观察刺参生长情况;注意池塘堤坝的安全,尤其是多雨季节;注意防盗,发现吸附在干露池壁上的刺参及时将其放回到水中;做好各项记录。

五、收获

池塘养殖刺参,一般轮捕轮放,每年以3∶1的比例捕大留校一般每年分两期收获,春季多从清明前后到6月初,秋季多从10月份到小雪或大雪。新年、春节期间,鲜参的市场价格高,可适量收获出售。刺参收获规格需达150克/头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郑春波 王世党 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64400;侯永江 山东省日照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站 邮编:276805)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