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人工养殖海参的营养需求和饲料【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人工养殖海参的营养需求和饲料

(一)海参的食性

海参具有楯形触手,属沉积物食性,即以海底和附着基上的沉积物或附着物为食。

在自然海区食物组成包括:有机物碎屑、微小动植物(如混在泥沙里的硅藻、蓝藻、细菌、原生动物、有孔虫)、动物粪便、无机物(如硅和钙)等。摄食过程中,借触手连泥沙一并吞入。日本田中等(1939)对北海道产的海参调查表明,消化管内容物中,颗粒大小不同的沙泥粒、砾粒、贝壳片等为主体,包括混在其中的以硅藻类(60种)为主的浮游植物、海藻碎片、众多的原生动物(14种)、螺类及双壳类的幼贝、桡足类、虾蟹类的脱皮壳、大叶藻碎屑、木屑、尘埃和细菌类等。

微生物是海参重要的饵料之一,故海参的分布与细菌种群的分布和变动有关。有研究指出,细菌在沉积物食性的海参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认为细菌种群的大小是影响海参在自然区分布的重要因子,认为细菌在无机物转化为海参能吸收的有机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苏联学者的研究表明海参对细菌性饵料的消化吸收程度相当高,认为细菌似乎是沉积物食性海参的主要食物,海参消化道中的细菌数量要比周围环境沉积物中的细菌数量大得多,但沉积物食性者与细菌及沉积物的关系非常复杂;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细胞数量从海参肠的前段向后逐渐减少,表明沉积物中的细菌细胞被消化了;海参的能量需求中有很大部分来自于细菌(不少于70%)。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孙奕等研究,从海参(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管、体腔液、和表皮上分离到的359株细菌分别属于十一个主要属: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奈瑟氏球菌属、不动杆菌属、柄杆菌属、黄杆菌属、节杆菌属、微球菌属、黄单胞菌属、棒杆菌属、产碱菌属;57株酵母菌分别属于四个属:球拟酵母属、红酵母属、隐球酵母属、德巴利氏酵母属。肠道微生物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后肠,后肠的菌群种类繁多,前肠相对单一;后肠中分离到极为少见的柄杆菌属(Caulobacter)菌株,且饥饿时比例较高,其在后肠富集定居可能与海参机体的选择调节和营养吸收等功能有关;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生理生化特性,反映了海参选择性摄取藻类营养的特点。

自然海区中海参数量的多少与该海区海参饲料多少有密切关系,要维持较大的海参自然资源种群存有量,水体中饵料生物种群、有机物质等饲料的数量也必须足够大。一般海参数量多的海区,该区域沉积物中所含有机物质和细菌数量也多。

海参所摄取的泥沙与其栖息场的底质是一致的,幼小海参的食性与其栖息场的条件密切相关,由此可以理解海参栖息环境的重要性。有的调查研究认为,像海参这样的颗粒摄食者所划分的是栖息场所而不是食物资源。这种摄食习性的形成是由于在深海底部只能得到少量食物,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的颗粒摄食者,在种间竞争不存在时,一个生物种类占据许多栖息场所,能利用某一范围内不同的食物资源。

有研究报道,海参具有直接从周围水域中利用溶解的有机物的能力,有些营养元素和溶解有机物可由表皮等部位吸收得到。

(二)海参的摄食量

据研究报道,在实验条件下,海参对天然饵料的消耗量为1.40克/克.昼夜。海参的摄饵终日不断地进行,补充其排泄出的部分,经常是保持满腹状态,但晚间的摄食量大于白天,约占日摄食量的79%。

海参摄食,随光线的强弱而不同,夜间摄食活跃,有日节律;随水温而不同,适温期,如春季和秋季摄食活跃,摄食量很大,夏季则很少,甚至夏眠停食,有季度节律。海参的消化管重量及消化管腔的容量依季节有很大变动,即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周期变化。摄饵量的年内变化同消化管重及消化管腔容量一样呈周期性变化,青岛地区最低值为7~9月份(水温20℃以上),最高值出现在4~5月份。

海参摄食季度变化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试验表明,幼参摄食、生长的最佳温度为15~17℃,日摄食量大,生长快。当温度超过20℃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速度降低。

(三)海参的摄食方式和选择性

海参的摄食方式与触手的形态密切相关,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海参触手是主要的摄食器官。摄食时触手的活动过程为:充分伸展,黏附抓取食物,顶端皱缩,触手弯曲并插入口中;触手拔出口中时,或被口部括约肌,或被其它触手擦拭干净,摄入食物。

海参摄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包括物理选择和化学选择,但选择能力较低。在自然海区海参消化道内含物的有机氮要比周围环境沉积物中的有机氮多3~5倍,细菌数量比周围环境多得多,这表明了海参摄食的选择性。笔者观察到,当海参成参摄入不适宜的食物时,能够立即从口中吐出。

在海参人工育苗阶段,耳状幼体主要摄食单细胞藻类。海参耳状幼体靠围囗纤毛的摆动,形成一定方向的水流,悬浮在水中的单胞藻和其他微小有机碎屑,随着水流通过囗送入到消化道中。

(四)海参的消化吸收

经试验检测,已经检出的海参消化酶有肠蛋白酶、酪蛋白酶、二肽酶、脂肪酶、果胶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果糖酶、纤维素酶。这些酶在第一小肠的酶活力最强。

据试验报道,海参对摄入体内饵料的消化,经4~16小时,粪便的排出量呈直线上升,随着消化管内食物压的减少,其排便速度也变慢,消化管排空,需40~46个小时,据此推断认为,消化管一日内可充满1.14回。但这一试验结果会因水温的高低、饲料的多少而有变化。

研究表明,海参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饲料或同一种饲料新鲜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海参的消化吸收率也不同;海参摄取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其消化率约为15%,对有些食物成分其消化率可能高些(www.nczfj.Com/)。E.A.Цnxoh-Aykahииа和И.H.Co ллaтoвa (1973)指出,海参成参对植物性饲料(混于淤泥中的蕴藻)的消化率为67.5±7.3%,而幼参(体重3克)对此种饵料的消化率更高,为76.4±6.8%。Yingst(1976)研究拟海参(Parastichopus paruimensis)对各种饵料的利用率表明,它不能直接利用新鲜的或腐败分解的植物性饵料;对褐藻碎片的吸收率仅为9%,而对蓝藻及红藻碎片或碎屑完全不吸收,尽管可以消化但不吸收;对动物性碎屑(蟹肉)、鞭毛藻、硅藻和细菌类的消化吸收率最高(87%);还有资料表明,一般藻类经发酵后,对其中氮的吸收率可由原来的20%提高到52.7%(分解35天)。

海参的食性虽然较宽,饲料种类多种多样,然而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不同,因而,喂养效果也大不一样,海参的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五)海参的营养需求

海参的营养需求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的资料。

1. 体壁生化组成

海参体壁主要生化成分(表6)可作为研究其营养特征和研制配合饵料的参考。从体壁组成看,蛋白质含量为16.5%;氨基酸总量在分析样品种的比例,体长2~3cm的个体为2.52%,体长10~15cm的个体为5.59%。

2.适宜海藻饲料的营养组成

在海参稚幼参培育和养成过程中, 鼠尾藻、马尾藻、海带、裙带是常用的天然饲料,从当前的使用效果看,以鼠尾藻的效果较好。这些大型藻类的粗蛋白含量都不高(见表7),

表 6海参(鲜)主要化学组成 mg/100g

生化成分 含量 生化成分 含量

水分(%) 77.1 钾 43

蛋白质(%) 16.5 钠 502.9

脂肪(%) 0.2 钙 285

碳水化合物(%) 0.9 镁 149

灰分(%) 3.7 铁 13.2

核黄素 0.04 锰 0.76

尼克酸 0.1 锌 0.63

维生素E 3.14 磷 28

硫胺素 0.03 硒(μg/100g) 63.93

鼠尾藻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波动较大(可能与被测样品和测定方法的不同有关),波动幅度为9.97%~25.28%,平均值为13.69,表明海参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并不高。

表7 喂养海参常用海藻的营养成分

序号 品种 粗蛋白

(g/100g) 粗脂肪

(g/100g) 糖类

(g/100g) 粗纤维

(g/100g) 灰分

(g/100g)

1. 海带 8.2 0.1 57 9.8 12.9

2. 裙带 11.16 0.32 37.81 18.93

3. 鼠尾藻(青岛) 27.5 33.33 25.7

4. 鼠尾藻(河北) 12.125 23.69

5. 鼠尾藻(威海) 17.5 10.99

6. 鼠尾藻(日本) 8.16 0.69 38.95 31.2

7. 鼠尾藻(青岛1,1957年) 25.28 4.68

8. 鼠尾藻(青岛2,1957年) 21.63 4.41

9. 鼠尾藻(青岛3,1957年) 18.25 4.34

10. 鼠尾藻(青岛4,1957年) 14.28 ----

11. 鼠尾藻(青岛5,1959年) 10.47 3.98

12. 鼠尾藻(大连,1959年) 24.79 3.20

13. 鼠尾藻(荣成,1959年) 9.97 4.70

14. 鼠尾藻(福建1,1959年) 13.46 6.27

15. 鼠尾藻(福建2,1959年) 13.79 ----

16. 鼠尾藻(广东,19 60年) 10.14 ----

注:表中数据为每100克干样品的含量。

3.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的喂养效果

饲料原料包括海藻、陆生植物和鱼粉等,海参幼参体长2~3厘米,水温12~17℃,试验时间60天,喂养效果如表8。

表8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的喂养效果 %

试验编号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成活率 增重率

1 5 100 30

2 10 100 33

3 20 100 32

4 30 100 25

5 40 100 17

6 50 100 18

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5~20%喂养效果较好,没有明显差别;蛋白质含量太高,增重率反而下降。实验中观察,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海参摄食量甚少,似有厌食。这种情况,可能是海参长期生活在海底、吞食海泥形成的一种摄食习性,对高蛋白饲料的味道和消化反而不适应。有时还可以观察到,如果高蛋白饲料投喂不当对水质污染较明显,因为海参摄食不像对虾和鱼类那样主动去抢食,而是泥沙和饲料混杂在一起吞入,颗粒饲料需要溃散以后才能摄食,这样,高蛋白饲料溃散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溶失到水中,未溶失部分也容易腐败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六)养殖海参的配合饲料

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海参配合饲料的感官性状、水中稳定性、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感官性状

具有饲料的正常气味,无酸败、油烧等异味。饲料呈颗粒状或粉状,色泽一致; 颗粒表面光滑,无裂纹,切口整齐,大小均匀;无发霉变质、结块现象,无虫害。

2.水中稳定性

无论配合饲料呈颗粒状还是呈粉末状,都必须沉淀在海参附着物的表面,并且大的颗粒必须溃散以后,才能被海参摄食;因此稳定性必须适宜,即不能颗粒长时间不溃散,导致海参不能摄食,也不能稳定性太差,溶失过多,造成水质污染和浪费。

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9的要求。

促生长剂可选用微量元素等。海参苗种体长3cm以下,原料粉碎粒度为40目~60目;海参苗种体长3cm以上,原料粉碎粒度为40目即可。

表9 配合饲料理化指标   %

项目 指标

原料粉碎粒度

(筛上物) 0.425mm(40目)孔径试验筛 ≤5

0.250mm(60目)孔径试验筛 ≤6

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 ≤10

水中稳定性(散失率) ≤15

水分 ≤11

粗蛋白质 ≥8

粗脂肪 ≥3

粗纤维 ≤10

粗灰分 ≤17

4.安全卫生指标

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配合饲料卫生指标

项目 限量

无机砷(mg/kg,以As计) ≤3

铅(mg/kg,以Pb计) ≤5

汞(mg/kg,以Hg计) ≤0.5

镉(mg/kg,以Cd计) ≤5

黄曲霉毒素B1(mg/kg) ≤0.01

霉菌总数(cfa/g) <3×104

细菌总数(cfa/g) <2×105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