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鱼类诺卡氏菌病的防治技术

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鱼类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虹鳟、牙鲆、大黄鱼、乌鳢、黑鲷、东方纯等名贵鱼类养殖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也日趋严重,“诺卡氏菌病”就是近几年在我国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

一、病原及症状

我国养殖鱼类诺卡氏菌病病原体仅包括2种诺卡氏菌,即主要分离自淡水鱼类的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主要分离白海水鱼类的铆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感染星状诺卡氏菌的症状可分为躯干结节型和鳃结节型。其主要症状为在躯干皮下脂肪组织及肌肉发生溃疡,形成外观形状不规则白色隆起的疖疮,剖开疖疮流出白色稍带红色的脓液,内脏器官如心脏、脾脏、肾脏及鳔处也有白色结节或于鳃丝基部形成rǔ白色大结节,引起鳃循环障碍后鳃丝呈苍白色。感染鰤诺卡氏菌的病鱼起初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随着病情加重,部分鱼体表变黑或出现了白色或淡黄色结节,溃烂出血,尾鳍也有溃烂出血,并逐渐死亡。在鳃、前肾、肝、脾、鳔等内脏组织中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出现,结节作涂片会发现大量诺卡氏菌。但也有的内部症状不明显。乌鳢和虹鳟患该病腹部肿大,内有少量透明至黄色液体,而且在心、卵巢、肌肉都有结节。

二、流行与危害

在水产动物中,国外先后有虹彩脂鱼、虹鳟、黄尾、乌鳢、大西洋牡蛎、大口鲈和海鲈等水产养殖动物感染诺卡氏菌。诺卡氏菌曾是日本鱼类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对我国台湾及大陆水产养殖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我国该流行病的暴发主要发生在乌鳢、大黄鱼、虹鳟、暗纹东方鲀等名贵养殖鱼类中。该病流行季节较长,从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10月份,发病鱼常为1龄或2龄鱼,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该病最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其病情发展缓慢,但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发病率可达到15%~30%,严重的达到60%。人工感染的死亡率可高达90%~100%。所以如果发病,应及时治疗,治疗越早,感染数量越少,治愈率越高,给养殖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越小。

三、防治

诺卡氏菌一旦感染鱼体,对鱼体的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损伤较大,治愈难度相当大,因此,对于该病的控制还是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1.应选择健康的苗种,放养时对损伤、擦伤和已有病症的鱼种一定要选出,尽可能选择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到发病较少的繁育场购种。

2.放养密度要合理,不宜过大。//农村致富经网www.613935.com //

3.尽量投喂新鲜的天然饵料和优质的配合饲料,定期添加维生素。高温期投喂不要过饱,一般为摄食量的 60%~70%;若发生疾病,要及时调整饲料,降低饲料中的脂肪含量,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比例,加大维生素C的使用量,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增强饵料的诱食性和适口性等。

4.定时巡塘,留意观察鱼群的活力、摄食情况,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环境突变时须注意预防水质、底质的恶化,可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5.在疾病流行季节应该加强消毒措施,建议使用2~4克/立方米苯扎氯铵即洁尔灭进行养殖水体消毒。

6.在药物防治方面,目前尚无针对诺卡氏菌的特效抗菌药物。可使用联磺甲氧苄啶即复方新诺明(trimethoprim~sul~phamethoxazole(TMP~SMX)(1∶5))0.04克/千克饲料拌饵治疗,或用利福平、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