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勃氏雅罗鱼的养殖方法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勃氏雅罗鱼的养殖方法技术

勃氏雅罗鱼,又名大红线、银滩头,是鲤科鱼类中唯一可以在海水、淡水中生活的鱼类。该鱼属洄游性鱼类,每年5月进入淡水河流产卵繁殖,幼鱼回到海水中生长,少数鱼苗在淡水湖中生长。勃氏雅罗鱼在世界上仅分布于日本海沿岸,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及图们江水系。日本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大规模的繁殖、养殖。该鱼体型优美、色彩艳丽,肉质细嫩鲜美。是集观赏、食用、垂钓为一体的养殖新优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勃氏雅罗鱼的养殖方法技术。

一、品种简介

勃氏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滩头雅罗鱼种,学名滩头雅罗鱼、三块鱼(国际商品名)、远东雅罗鱼、亚细亚陆鱼,地方名有大红线、小红线、大白肚、滩头鱼、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和高丽细鳞等。勃氏雅罗鱼是鲤科鱼类中唯一在海洋中生活、在淡水河流中繁殖的洄游型溯河产卵的偏冷水性鱼类,在繁殖季节主要出现于我国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下游纯淡水和河流人海口的半咸水域中。

勃氏雅罗鱼体长型,稍侧扁;背部颜色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变化较大,腹部白色;头尖吻长,口亚下位;圆磷;尾鳍分叉型,两叶末端尖。成鱼通常在身体两侧侧线下、鼻孔下方向后至尾鳍基部有一条橘红色纵带,因而勃氏雅罗鱼又称大红线或小红线,但纵带颜色也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每年4月中下旬,勃氏雅罗鱼都会分三批从公海千里迢迢、成群结队地游回故乡,进入淡水河流产卵繁殖。第一批游回的勃氏雅罗鱼个体较小,数量较多,体色金黄,鳍条及身体两侧的纵带呈红色或橘红色,在阳光照耀下通体金光闪闪,俗称金滩头;过一段时间,第二批勃氏雅罗鱼游回,此时的鱼个体稍大,数量极少,体色较浅,身体两侧的纵带也变浅,通体变成银白色,俗称银滩头;再过一段时间,第三批勃氏雅罗鱼游回,这批鱼的数量最多,个体最大,是勃氏雅罗鱼的主要产卵群体,鱼体色较暗,体背变成铁灰色,俗称黑滩头或铁滩头。

勃氏雅罗鱼在自然江河中3龄成熟,人工养殖的2龄可达成熟期。成熟个体一般重500克左右。每500克雌鱼怀卵量平均3万粒。

勃氏雅罗鱼在纯淡水中产卵,适宜产卵水温7~20℃。鱼的卵径小,平均直径1.8毫米,卵黏性、米黄色。

勃氏雅罗鱼仔鱼在河湾育肥,到秋末降河人海;也有的在河湾越冬,第二年春季解冻后才降河入海。成鱼产卵后即返回海中,活动于水体中下层。

勃氏雅罗鱼对温度适应性强,0~33℃均可生存,水温8℃开始摄食,22~28℃摄食最佳。勃氏雅罗鱼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长,有较高的耐碱性,在海水、咸水、咸淡水、纯淡水和pH值9以下的碱性水中均能生活。勃氏雅罗鱼与鲤鱼的食性相同,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蟲、软体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其次为水生维管束植物、藻类、小鱼虾等,幼鱼时期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动物,在人工池塘中可食人工颗粒饲料。

二、养殖前景

勃氏雅罗鱼是传统的名贵珍稀鱼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肉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一般鱼类高(比鲤鱼、草鱼分别高出29%和34%),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现代研究证明,雅罗鱼体内含有一种多糖黏蛋白质,有促进细胞发育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功效,对代谢性疾病、身体虚弱等也有较好疗效。历史上,勃氏雅罗鱼与兴凯湖的大白鱼和乌苏里江的鲑鱼并称为“边塞三珍”,曾是皇室贡品。由于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加之污染和滥捕滥捞等多种原因,我国的勃氏雅罗鱼资源濒临枯竭,自然水域的资源现已相当稀少。当前,市场上极少量的勃氏雅罗鱼的商品鱼主要来自于人工捕捞,但由于受勃氏雅罗鱼洄游的限制,其商品鱼的季节性非常强,非洄游季节市场上根本见不到。因此,每到勃氏雅罗鱼的洄游季节,人们便蜂拥而至,此时其市场价格高达120元/公斤。目前,雅罗鱼的大规模人工催产、繁育技术已经成功,商品鱼养殖也在广东、辽宁、山东、黑龙江、湖北和天津等省(市)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适应市场需求,投资勃氏雅罗鱼养殖业前景广阔。

三、养殖技术

1.建塘要求

池塘建设无严格要求,一般的水产养殖池塘即可使用。塘口面积2~10亩,水深1.5~2.0米,底泥厚度以不超过10厘米为宜。池塘之间互不相通。注意池塘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在投放勃氏雅罗鱼苗种前20天左右,要对池塘进行清淤、除野和消毒。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底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清淤后往池中注水10厘米深,然后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或8~10公斤漂白粉化浆后全池遍洒消毒。清塘两天后,将池水注到70厘米左右深,注水要经过密眼网过滤,谨防敌害生物等进入,然后往池中投入发酵好的粪肥约250公斤/亩,以培肥水质。每个池塘要配备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

2.鱼种放养

每年5月初,在池塘消毒10天后,先每亩放养体重50~60克/尾的勃氏雅罗鱼鱼种1500~2000尾;待5~6天,即勃氏雅罗鱼驯化完成、进入正常摄食后,每亩再放养350~450克/尾的白鲢鱼种100尾、400~450克/尾的花鲢鱼种50尾。

3.饲料投喂

目前尚无勃氏雅罗鱼的专用配合颗粒饲料,可暂时用乌鳢或鲈鱼的配合颗粒饲料代替。

(1)摄食驯化。在鱼池长边的中间搭一饵料台。放养鱼种两天后直接使用投饵机进行驯化,利用投饵机的投饵声音作为对勃氏雅罗鱼的声音刺激,每天驯化3次,每次1小时,3天后大部分勃氏雅罗鱼能较好地上台摄食。

(2)养殖投喂。勃氏雅罗鱼在水温8℃以上时开始摄食,22~28℃摄食最佳。投饵时应严格按照“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原则进行。在饲养前期(北方地区每年5月至6月中下旬,水温22℃以下时)和后期(北方地区每年9月中旬以后,水温22℃以下时)水温偏低时每天投喂3次,时间分别为8时至8时30分、11时30分至12时、16时至16时30分,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在饲养中期(北方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水温22℃以上时),正值滩头鱼的摄食旺季,每天投喂4次,时间分别为8时至8时40分、11时30分至12时10分、16时至16时40分,19时至19时40分,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4%。

4.日常管理

(1)水位、水质调控。池塘水深初期在1.0米左右,随着水温升高和投饵量的增加,水位逐步提升至1.5~2.0米,并始终保持池塘水位在1.5~2.0米。养殖期间要及时对水质进行调控。养殖期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5~4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需及时换水、加水或施沸石粉、生石灰(每亩用量15公斤)等进行调节;若透明度过大,可追施氮肥和磷肥等增加池水的生物量。

(2)增加溶氧量。养殖勃氏雅罗鱼一定要保持全天候溶氧量充足。在生长旺季必须坚持每天开启增氧机两小时以上,晴天中午、阴天早上、闷热天气半夜都需开机。随着勃氏雅罗鱼的增长,对水中溶氧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要视水质状况不断增加开动增氧机的时间,到养殖中后期必要时可24小时开机,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底层溶氧量要在3毫克/升以上。

(3)及时巡塘。每天坚持黎明、白天、傍晚、午夜4次巡塘,检查设施完好情况,水色、水质情况,鱼的活动与摄食、生长情况等,以用来调节投饵量和判断是否开启增氧机。

一、生物学特性

勃氏雅罗鱼体长型、稍侧扁;背部呈黄褐色,腹部白色;头尖吻长,口亚下位;尾鳍分叉,末端尖;在侧线下方、自鼻孔向后至尾鳍基部有一条桔红色彩带,成熟个体更为鲜艳,各鳍条呈桔红色或桔黄色。食性为杂食性,偏底栖类,与鲤鱼相似,摄食能力和抢食性强,抢食人工颗粒料明显,易垂钓。适宜于纯养密养。人工养殖当年苗可长成500克。生存水温1~35℃,最佳生长水温22~35℃,喜清新水质。pH值6~10均可正常生长。该鱼生性活泼,池塘三网起捕率达90%,繁殖水温15℃以上。可在池塘养至成熟亲鱼,个体500克雌鱼怀卵量3万粒以上。

二、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池塘水深一般应不少于1.5米,2米以上水深最佳,以利于保持盛夏期的水体清凉;水源充足,最好为自流排灌,利于高密度养殖,水源不足的池塘要配备增氧设备;池底质要求不高,最好是新塘底或淤泥较少的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

2、放养前准备:在放养前10天左右,将池塘清塘消毒,清除野杂鱼,放水入塘注意将野杂鱼的卵及幼鱼随水带入,否则勃氏雅罗鱼的生长会受到影响或被残害,以提高成活率。

3、养殖模式:目前一般实行主养,搭配少量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主养时最好做到微流水或定期注水。该鱼对水质、饲料、溶解氧的要求与鲤鱼相似,一般每亩放养体长3~5厘米鱼苗1000~1500尾,搭配鲢鳙30~60尾。

4、投饲及日常管理:该鱼对人工投喂颗粒饲料抢食性强,在鱼苗放塘后每天驯化投喂2~3次,每次1小时左右,逐渐使鱼群集中于饲料台抢食。投喂的饲料应适口,蛋白质含量30%以上为宜。日常管理主要是注意调节水质,保持较高的含氧量,以利于其快速生长。投喂和管理得当,当年个体可长到500克。

5、病害防治:该鱼目前在池塘养殖中很少有病害,在幼苗阶段发现有寄生虫病,常规药物即可治疗。一般防病原则是:定期投喂药物饲料。方法是饲料颗粒在投喂前用大蒜素等防治肠炎类的药液浸泡后投喂。

勃氏雅罗鱼是我国北方特产鱼类。目前市价每公斤60~70元,在日本、朝鲜市场十分畅销,是广东目前发展养殖的新秀品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