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于1978年由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到我国。尼罗罗非鱼具有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的特点,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同时也是2012年农业部主推品种。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养殖的环境,种鱼挑选时要选择外形和生产性能比较优越的鱼,鱼苗、鱼种、商品鱼等不同阶段的管理,要满足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希望通过收看本片,能给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关知识:

尼罗罗非鱼是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鱼类,1978 年首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从苏丹引进。尼罗罗非鱼在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鲡鱼科、罗非鱼属。其体型侧扁形、较高。口较小,尾鳍后缘为平截形或稍带圆形,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体表有8 ~ 10 条纵向黑色条纹,背鳍和尾鳍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点。尾鳍终生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名条以上,尾鳍、臀鳍边缘呈粉红色。鱼体青灰色,可随外界环境而变化[来源:www.613935.com/]。一般上半部体色深,下半部体色转亮呈银白色。其前胸部白色,侧线可分上下两列。

  尼罗罗非鱼具有耐高盐度的特点,在盐度高达35 ‰~40 ‰的海水与普通淡水中均能正常生长。从海水移向淡水,或淡水移向海水,它们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其耐低氧的能力也很强,在含氧量0.4 毫克/升中仍能生存。其对高温适应能力也很强,但不耐低温。适应温度范围为13 ℃~42 ℃ ,最高极限温度是45 ℃ ,最低为12℃ 。尼罗非鱼食性广,以天然的有机碎屑、浮游生物、丝状藻类、大型浮游植物茎叶、水板绷、孑孓以及虾类为食。人工饲料为米糠、麦麸、豆饼、菜籽饼、蚕蛹以及配合饲料。

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水花经培育体重可达250 克,越冬鱼种体重可达800 克;其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在长江流域一年可繁殖3 ~ 4 次,且均为自然繁殖,无需孵化设备。一般情况下池塘每667 平方米放养3 厘米鱼种5000 尾,经饲养4 个月后每667 平方米产罗非鱼1000 千克左右。网箱养殖每立方米水体放养越冬鱼种250 ~ 300 尾,可收获罗非鱼100 ~ 150 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放养密度。其养殖方式多样化,在淡水、海水及稻田里都可养殖,主要有池塘、网箱、工厂化和稻田养殖等类型。

尼罗罗非鱼从1978年引进我国,在很多地方开展了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试验,其生长迅速,个体肥大,肉质完全可与海水鲷媲美,产量也较高,但时至今日海水养殖罗非鱼尚不成规模。

一、养成设施

1.池塘 每个面积3亩,水深1.0m~3.0m,多为闲置的、用于海水育苗的海边蓄水池塘,形状不规则,涨潮时由水泵提水注入池塘,池底设置有排水拦网的排水阀门。池塘虽然使用多年,但从未进行海水养殖。

2.池塘消毒 将池水排干,曝晒3天,每个池塘用6kg漂白粉兑水溶解后全池泼洒。3天后打开排水阀门进水,使用小水泵将池塘冲洗2次,并将含有药物残渣的池水放掉。放苗前15天,池塘进水30cm,肥水以繁殖基础饵料生物。

3.施肥 池塘进水以后,根据水质情况,每隔7天~20天施肥1次,肥料品种为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比例为1∶0.5)。养殖期间, 保持池水透明度为25cm~35cm,水色呈茶褐色或浅褐色。

二、苗种放养

1.苗种规格 平均为体长3.7cm的尼罗罗非鱼夏花。

2.苗种运输时间 5月20日,池塘水温17℃。

3.运输方法 在晚间,规格为1.5m×1.5m×0.8m的活水运输箱可以运输夏花12000尾,运输时间1.2小时。

4.盐度调节将苗种放入有盐度为3‰的育苗水泥池的池水中,充氧,不投喂,稳定2天;随后以每天4‰的幅度提升池水盐度,至池水盐度为27‰。盐度调节期间,可以适当投喂一些经过浸泡的豆饼。

5.下塘时间 5月28日,水温18℃,池水透明度25cm,水色呈茶褐色。

6.下塘方法将水泥池的水位降至50cm,利用集苗箱通过下水道放水接苗,边放水边用小鱼抄将集苗箱内的鱼苗捞进小桶,运往池塘,所有操作要求轻、稳、快。

三、养殖管理

1.加水或换水 保持池水的鲜、嫩、活、爽是养殖尼罗罗非鱼的关键。正常情况下,池塘每天加水10cm~15cm;池水加满以后,每天换水10cm~30cm。池塘加水或换水应尽量选择在上半夜或上午进行。

2.投喂 从6月开始,每天根据尼罗罗非鱼的摄食情况定时(16∶00)、定点(6个饲料投喂点)在池边交替投喂豆饼(经过1天浸泡)、小麦等,投喂量以次日早晨观察饲料台内无残饵为准。

3.巡塘 每天巡塘2次,黎明时观察鱼体有无浮头以及摄食情况,黄昏时观察鱼体有无浮头征兆。高温季节,应加强巡塘,防止泛塘,并适时加注新水。

四、养殖结果

1.收获 11月5日放水捕鱼。

2.结果 经过161天的养成,尼罗罗非鱼养殖成活率为87%,共计收获尼罗罗非鱼2212kg,成鱼规格为体重196g~222g,平均规格为体重210g,平均亩产730kg。

五、分析与讨论

1.增氧虽然尼罗罗非鱼耐低溶解氧的能力较强,但是在高溶解氧含量的情况下,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高产池塘,为了提高鱼体生长速度,防止池塘养殖密度过高而引起浮头和泛塘,最好在池塘里设置增氧设备,或者使用其它方法进行增氧。

2.轮捕轮放 当尼罗罗非鱼生长达到一定规格后,养殖水体中放养的鱼类达到一定的放养密度,鱼体生长速度必将受到影响,因此,捕大留小,必要时根据池内鱼体放养密度变化而补充一些鱼种,既能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又能满足不同季节的市场需要。

3.养殖方式尼罗罗非鱼和其它鱼种混养,只要搭配合理就能够全面利用池塘内各层次的水体,并有效利用池水中各种不同的天然饵料生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如与一定比例的中国对虾、梭鱼等进行混养。

近年来,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尼罗罗非鱼池塘规模化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亩产量达到2070kg,鱼体平均规格达到0.75kg,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一、鱼池条件

每个池塘面积8亩~12亩,东西走向,水泥池,池深3.0m,每个池塘配备有功率为3kW叶轮式增氧机2台。

二、池塘消毒

采用干法清塘,生石灰用量60kg/亩,兑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以除去池塘内的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鱼种放养

池塘消毒10天后(5月19日),放养单性尼罗罗非鱼鱼种,鱼种规格为体重150g/尾,体长8cm~9cm,放养密度为3000尾/亩,并搭配放养体重250g/尾鲢鱼鱼种160尾/亩、体重250g/尾鳙鱼鱼种40尾/亩。6月16日,在池塘中放养体重250g/尾乌鳢72尾/亩。鱼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溶液浸浴鱼体10分钟。

四、养殖管理

1.投喂 采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在池塘边搭设面积为3平方米饲料台,每次投喂前先敲打竹板给予固定信号,使鱼群形成摄食条件反射,培养罗非鱼集群上浮抢食的习性。人工驯化成功后,实行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投喂原则,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3%~4%,当水温升高到25℃以上时罗非鱼摄食旺盛,日投喂4次,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6%~7%。投喂量根据天气情况、鱼体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等灵活调整,天气晴朗、水温适宜可多投喂,反之少投喂。

2.水质调节 根据气温的高低、池水的透明度大小等环境因子适时对水质进行调节,使池水的透明度在25cm左右。鱼种放养时,水深1.0m,然后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20cm;至6月底,池水深度为2.0m~2.5m;7月份~8月份,每月注换新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3左右。高温期间,每天开启增氧机8小时。

五、鱼病防治

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密切观察鱼体摄食、活动情况,每隔20天注换新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以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每隔15天用20ppm生石灰、1ppm漂白粉、0.2ppm稳定性二氧化氯交替全池泼洒1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5g/kg、大蒜素5%,并与饲料混匀,以增强鱼体抵抗力,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

六、养殖结果

1.产量 12月26日起捕,9口池塘总面积90亩,尼罗罗非鱼平均亩产2070kg,平均规格0.75kg/尾,养殖成活率92%;乌鳢平均亩产87.1kg,严均规格1.3kg/尾,养殖成活率94%;鲢鱼平均亩产277.5kg,平均规格1.79kg/尾,养殖成活率97%;鳙鱼平均亩产74.9kg,平均规格1.92kg/尾,养殖成活率98%。

2.效益 总收入273.75万元,其中,罗非鱼市场售价13元/kg,总产值242.19万元;鲢鱼6元/kg,总产值14.98万元;鳙鱼总产值4.04万元;乌鳢16元/kg,总产值12.54万元。总投资152.08万元,其中,苗种费32.54万元,饲料费88.63万元,承包费2.7万元,水电费和药费11.7万元,工资8.1万元,捕捞费2.92万元,折旧费2.7万元,其它费用2.79万元。纯利润121.67万元,平均亩盈利13518元,投入产出比为1∶1.8。

七、小结与讨论

1.定期消毒,可为养殖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这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2.放养大规格的全雄性尼罗罗非鱼鱼种,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

3.合理放养,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规格和养殖水体的生产效率。

4.池塘套养乌鳢、鲢、鳙,经济效益明显,使规模化养殖产品批量性、一致性强,有利于产业化生产的迅速形成。

5.强化投喂措施,养殖全过程投喂高品质的配合颗粒饲料,并严格按照"四定、四看"的技术要求,在入池和养殖全过程准确记录不同鱼类品种的尾数变化的基础上,每月抽样测定鱼体平均尾重,并据此确定相应阶段的投喂量。

6.由于鱼种质量和水质条件较好,病害预防措施及时,养殖全过程未出现鱼病危害,养殖产量高,效益好,亩产量、亩产值、亩纯收益均大幅度超出当地最高记录,经济效益显著。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