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养鸭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养鸭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养鸭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卢杨力

(黑龙汀省海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52300)

1 鸭瘟

由鸭瘟病毒引起,又叫鸭病毒性肠炎,主要感染1月龄以上鸭,小鸭很少发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排绿色稀便,流泪病鸭食欲下降,饮欲增加,头颈缩起,不愿走动,头颈部肿胀明显,故又称“大头瘟”。可视黏膜出血、结膜炎、气管炎、重度出血性肠炎,在食道黏膜和泄殖腔黏膜上有痂样坏死斑(伪膜或溃疡),在肝、脾等实质器官有小的出血性坏死灶,心外膜和内膜常有点状或刷状出血。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可用鸭瘟弱毒苗20日龄首免0.5羽份/只,皮下注射,35日龄二免1羽份/只,肌肉注射。种鸭产蛋前15~20天肌肉注射2羽份/只。发病鸭选用精致卵黄抗体紧急预防或治疗;用聚肌胞、阿莫西林、利巴韦林、头孢(先锋类)治疗,并饮电解多维水,以防继发细菌性感染。

2 鸭病毒性肝炎

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 -10日龄雏鸭。该病由雏鸭肝炎病毒引起,1~5周龄幼鸭易感,特别是1~3周龄雏鸭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病鸭表现为食欲废绝、闭目蹲伏,排绿色稀便,歪头、扭颈,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状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性后踢,故又称“背脖病”。死后常保持角弓反张症状。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种鸭在开产前15~20天用雏鸭肝炎弱毒苗2羽份/只肌肉注射,产蛋中期按4羽份/只加强免疫1次,这样可使雏鸭在孵出后l~2周龄内获得较好的免疫力。1日龄雏鸭用雏鸭肝炎弱毒苗皮下注射1羽份/只。种母鸭免疫过该病的雏鸭可推迟到7日龄再免疫,也可于1日龄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是精致卵黄预防该病。雏鸭发生该病应及早诊断治疗,可注射精致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1~2 mL/只,同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3 禽曲霉菌病

禽曲霉菌病是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真菌性疾病,(www.613935.com)主要侵害呼吸器官。各种禽类均易感,但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患病雏鸭多呈急性经过,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的有眼炎,有时有浆液性分泌物,严重时瞬膜下有黄色干酪样物质,使眼睑凸出、角膜中央形成溃疡,最后窒息而死。个别死前有神经症状。多在发病后1~3d内死亡,有的延长至5~7d。死鸭僵硬。血液呈乌黑色,不易凝固。气囊浑浊,气囊上散在许多黄色、粟米大小的结节。有的肺、心包、肠系膜上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稍小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所包围,呈灰黄色或黄色,或融合形成大片水煮样的肉芽组织。发病鸭在饲料中拌入制霉菌素,按80只雏鸭一次用50万U,每天2次,连用3天;为防止继发感染,同时用恩诺沙星按0.01%拌料,饲喂天4d。另外,用1:3000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天。用鱼腥草、水灯芯、金银花、薄荷叶、批杷叶、桑皮、甘草各90g,并配明矾30g,煎水拌在饲料内,给100只鸭连续服用,治愈为止。

4 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成年鸭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之后,病程发展比较缓慢,表现为精神沉郁、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或行走时腹部有明显的下垂感。卵黄囊感染可见腹部臌胀,卵黄吸收不良以及肝脏肿大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特征性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见心包黏连、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纤维素膜,气囊壁增厚、浑浊、表面有干酪样渗出物。呼吸道型大肠杆菌病可见肺脏出血和淤血。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可见腹膜增厚、混浊、腹腔有蛋黄样凝块和干酪样渗出物;肝脏肿大,有时可见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生殖道型大肠杆菌病可见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破裂、畸形等;输卵管黏膜出血,并有胶胨样或干酪样渗出物。发病鸭治疗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3mg/kg体重,卡那霉素10~15mg/kg体重,3次/d,连用3~Sd。氟哌酸按0. 01%拌料混饲,连用3~5d;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剂,按20mg/kg体重灌服,连用7d;土霉素粉按60~250mg/L拌水混饮,连用5~7d。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