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王桂兰养鸭挣钱替乡亲还贷【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王桂兰养鸭挣钱替乡亲还贷

如果说父债子还,那叫天经地义;如果说自己有钱,看着别人因生活穷困欠下外债救济去还,那叫扶困济世;那么,自己没钱,却要肩担风雨,挣钱去为别人还债,那叫什么?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秋皮沟村的金龙湖畔,就有这样一位年已六旬的女党员,自2010年开始扎根在湖边,养鸭挣钱替乡亲还贷,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大爱情怀……她就是王桂兰。

在风景秀美的金龙湖畔,王桂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单调而又孤寂的晨昏。任风吹雨打、任蚊虫叮咬、任雪霜侵袭,王桂兰与鸭群相伴,日夜拼命劳作,终于还清带领乡亲致富落下的2万元贷款“欠单”,并依靠诚信敲开了致富的大门,现在的王桂兰正带领着乡亲们共同走上一条养鸭致富路。

1.缘起:妇女主任四处奔波 要带领姐妹们种蘑菇发家致富

坐落在桓仁东部山区浑江下游金龙湖畔的秋皮沟村是一个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东北小山村,交通闭塞、人均不到2亩的山坡地,使这个村的经济一直徘徊在全县下游水平,到2007年,该村人均收入才只有2000多元。如何让村民富裕起来,成为了村班子成员思虑的头等大事,时任村妇女主任的王桂兰更是把富民当做她的一份责任。2008年冬天,王桂兰四处奔波取经学习致富技术,她终于在桓仁南路乡镇联系上了一家生产、加工销售香菇的企业,决定利用山区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袋装香菇,走一条生产香菇的致富之路。

对长年在庄稼地里种着“大路货”的秋皮沟村民来说,种蘑菇挣钱,是个新鲜事。王桂兰要领大家种香菇发家致富,当时大家都当做天方夜谭,一时听着新鲜,可要自己家投入去生产却个个不敢涉水,怕干不好赔了本不划算。面对乡亲们迟迟疑疑的样子,急于改变村民生活的王桂兰急在心里,她知道,秋皮沟的乡亲们穷怕了,只有把大家领出去看看,才能从脑子里改变乡亲们的想法。带着这样的认识,她专门领着一些姐妹到发展香菇成功的村子去看,用现实撬动村民的僵硬思维。同时,又求县里的科技人员来村里为村民讲课,使乡亲们增添了生产香菇的信心。

在大家有了发展香菇积极性的基础上,她又引来一家当时在县里比较有名的香菇收购企业到村里,自己带头并带领20户村民同企业签订了生产、收购合同。并向镇里信用社求救,为每户贷了一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加上和其他乡亲们借的十几万元钱,开始了香菇生产的准备工作。

2009年,在王桂兰和20名姐妹的辛勤努力下,21个大棚、10.5万袋香菇生产基地在她们手中建了起来。到2009年4月,香菇开始齐齐刷刷冒出来,长到5月份,她们收下了第一茬香菇,每袋5斤,一下就丰收了几万斤香菇,挣了几万块钱,乐得姐妹们成天脸上光采采的。

2.波折:收购方倒闭 让姐妹们没挣钱反欠债 这成了王桂兰的心病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茬香菇产下来后,签合同的香菇销售公司以各种借口拼命压价,大量的香菇只收入了不到3万元钱。到秋天,到了大份香菇下来的季节,该公司更是不见一个收购香菇的人影来到村中。眼看着大堆的香菇就要烂掉,王桂兰急了,一个人坐车长途找到公司,却发现大门紧闭,没有一个人。跟当地人一打听,原来是公司经营不善破产了。听到这个消息,王桂兰顿时脑中天旋地转,她觉得天塌了。

回到村里后,一路悲伤的王桂兰已经没有了一滴眼泪,她知道,她和20名姐妹只能面对现实。

那一年,王桂兰和她的姐妹们是在秋风中划上了种植香菇的句号。可除了19家借钱还上了香菇的贷款,还有张丽、何荣荣两家实在拿不出钱来还贷,这成为了王桂兰的一块心病。

王桂兰眼里没有泪,并不是她心里没有痛。她的痛,不是因自己种香菇赔了钱,而是她觉得是自己把姐妹们带进了一个生活的死胡同,愧对她们的信任。还有张丽、何荣荣两家还不上的贷款,让她心里难安。她常常一个人站在寒冷的院子里,望着茫茫辽东飘雪的大山,望着一片白雪茫茫的金龙湖面,一呆就是大半个小时,她感到,自己仿佛和那飘飞的雪花一样,不知道心往哪里飘摆,不知道脚要往哪里去落。

3.转机:自己累死也不能让姐妹们吃亏 王桂兰湖边养鸭为姐妹还贷

看着神情恍惚的妻子,一辈子相濡以沫的丈夫张运福更是难受和心疼,他知道,老妻是愧意乱了心,这病因善起,因善积,不是几句劝就能解了的。没办法,他只得在一个人忙完家务活后,默默地陪着老伴站一会儿,陪伴,是他帮妻子疗伤的最好药方。就这样,他们从冬天一直挨到天暖,直到2010年春天,金龙湖畔的冰化了,几声远方来的野鸭子的鸣叫,忽地惊醒了王桂兰,她说,“金龙湖、金龙湖,鸭子,鸭子……”

此时,王桂兰的脸上绽放了笑意,她对丈夫说:“我要到湖上养鸭子挣钱,替两姐妹还贷。”

看着妻子坚毅的目光,丈夫张运福心中升满了敬佩。一辈子和妻子风风雨雨地走来,他心里最清楚老伴是怎样的人。自打王桂兰嫁到张家,就用她的贤惠孝顺先后赡养送走了公公、有病的大伯子2位老人,帮着身为老大的他为3个弟弟娶上媳妇,至今80多岁的婆婆、78岁的娘家妈还得靠她伺候[www.613935.com]。这样的老伴,一辈子心中都装满善良,你让她眼看着姐妹们因为相信她发展香菇欠下贷款钱还不上,她心里能安吗?因此,张运福决定和妻子一道,用两人的肩膀担起替姐妹还贷的担子。

2010年清明节一过,王桂兰老俩口就在江边几亩自家的自留地里干了起来。提起那年的辛苦,王桂兰至今想起来都是酸酸地,那叫一个累呀。每天天刚亮,夫妻俩就在江边清房场,直到忙活到上午九点多种,王桂兰一个人回家做饭,为两位老娘梳洗打扮,夫妻俩简单吃一口饭,再回到江边继续干。王桂兰说,每天干活累得直不起腰、迈不开腿,更不能容忍的是,江边蚊子多,一天一个人身上被蚊子要咬几十个大包。就这样,在夫妻俩的日夜拼命劳作下,他们盖起了6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和一个可供两人居住的20平方米的小窝棚。接着,他和老伴又向乡里的信用社贷款3万元钱,在朋友的介绍下,专程坐车到辽阳的灯塔县,以每只5元钱的价格,买下了2400只金锭鸭,开始了养鸭为姐妹还贷的日子。

4.希望:养鸭路通了 替姐妹们还了贷 带乡亲们致了富

两个月后,鸭子开始产蛋了,每天1500多只蛋,又使夫妻俩发愁了,这么多的蛋往哪里去卖呀?没办法,夫妻俩只得跑乡里、县城去推销,看着人们不认,又降低价格以每只1元钱的价格卖给市场。到冬天,王桂兰终于获得了收成,当年她们共收入10万元钱,扣除本钱5万元,夫妻俩还剩5万元红利。那一天,王桂兰把5万元钱一张张摆在家中的土炕上,养香菇失败时没流一滴眼泪的她抱头大哭,她以此种方式,慰藉自己和丈夫一年的辛劳。

第二天,她和丈夫坐车赶了5里山路来到乡信用社,郑重地还上了张丽、何荣荣两家种香菇欠下的2万元贷款和自己养鸭贷的3万元贷款。还完贷款走出信用社,王桂兰感到心里轻轻松松的,她觉得,让姐妹们在人生中卸下不良贷款记录,是她此生最大的宽心事儿。

王桂兰和丈夫金龙湖边养鸭致富后,不仅帮姐妹们还上贷款,更让她看到养鸭致富是湖边百姓致富的好路子。为此,她买来大量的书籍,不顾老眼昏花开始钻研养鸭技术,通过刻苦摸索和自己反复实践,夫妻俩掌握了一手经验丰富的养鸭知识。在此基础上,她又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申请并注册了“金哨湖”鸭蛋的商标,使自己的鸭蛋有了响当当的品牌。

王桂兰帮助乡亲养鸭还贷的事,在金龙湖四处流传,同时也载誉着诚信二字在县内外赢得客户的青睐。如今,她家的鸭蛋不用出门就被客商收购一空,产品顺畅地走俏北京、沈阳、大连等市场,每年产值10万多元。

王桂兰富裕了,她心里还惦念那些没有摆脱贫困的乡亲们,只要是村民真心实意想跟她学养鸭的,她就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一整套养殖技术。有两户贫困户看见王桂兰养鸭致富,想养鸭但又没有钱买鸭雏和饲料。王桂兰知道后,二活没说,村民没有饲养资金,王桂兰就将自己繁殖的鸭雏和饲料供应给他们,不懂技术,王桂兰就将饲养技术教给他们,还帮助他们销售鸭蛋,销售后再还鸭雏款和饲料款,帮助他们一个个走上致富之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养鸭的乡亲,王桂兰从鸭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到鸭舍建设和后期种鸭养殖、种蛋孵化等知识,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做到所有养殖户实现健康养殖,科学管理,确保养殖户一次性成功。在王桂兰的带领下,沙尖子的养鸭业已初具规模,50多户乡亲走上了致富之路。

王桂兰靠诚信求得了生存之路,靠科技求得了发展之道,不但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广泛好评,也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再一次彰显了诚信的力量。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