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往往引起慢性或者急性败血症,主要特征是发生气囊炎、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脑膜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通常是雏鹅和仔鹅发生该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死亡率能够达到80%,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下面具体了解一下: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大部分病菌在室温或者37℃条件下只能够存活3~4天,而接种在肉汤培养物中在4℃条件下能够生存2~3周。菌体在55℃高温下处理12~16 h会全部死亡。该菌对红霉素、新生霉索、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杆菌肽、青霉素以及林可霉素敏感,对多黏菌素B和卡那霉素不敏感,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庆大霉素。

一般来说,主要是鹅和家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但还可严重影响火鸡。据报道,鸡、小鼠、兔和鸽具有能够抵抗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能力,给豚鼠腹腔注射大剂量病菌能够导致死亡。一般1~6周龄鹅容易感染该病,小于4周龄鹅通常在表现出症状经过1~2天发生死亡,较大的鹅能够生存较长时间。病菌能够经由呼吸道或者皮肤,尤其是足部皮肤损伤发生感染。采取皮下、静脉、眶下窦和脚蹼接种能够死亡,通过气管、肌肉和腹腔途径也能够复制该病。

2、临床症状

鹅感染病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但具有不同的潜伏期,主要与感染途径、感染菌株的毒力以及应激等因素密切有关,通常为1~3天,有时能够达到大约1周。根据病程持续时间长短,可分呈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在鹅群刚开始出现发病时,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急性型,通常是2周龄的雏鹅容易发生,病程能够持续1~3天。病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独自离群,拒绝走动,行动缓慢,甚至卧地不起,双翅下垂,体质衰弱,陷入昏睡,打喷嚏、咳嗽;眼鼻流出较多的分泌物,且眼睛会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往往导致眼眶附近的羽毛发生黏连,甚至出现脱落现象,鼻孔流出浆液性或者黏液性分泌物,当分泌物凝结后会导致鼻孔发生堵塞,引起呼吸困难;有些病鹅会出现缩颈症状或者用嘴抵地,临死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亚急性型或者慢性型,较大日龄的仔鹅即4~7周龄容易发生,病程能够持续7天或者超过7天。病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腿软弱无力,拒绝行走,往往伏卧在地或者呈犬坐姿式,共济失调,生长缓慢等。

3、剖检变化

病死鹅进行剖检,发现心包积水,心包膜存在一层纤维索性的黄白色渗出物,有时心包与心包膜发生黏连;气囊变得混浊,并附着有纤维素性黄白色的絮状渗出物;肝脏表面存在一层纤维素性膜,呈黄白色,薄厚不均匀,容易剥离,肝脏略微肿大,往往呈土黄色;胆囊发生肿胀,含有大量胆汁;脾脏表面也附着有纤维素性的黄白色渗出物;肠道发生出血,肠黏膜发生脱落,肠壁明显变薄;病鹅关节发生炎症还会导致关节腔积水,关节囊表面附着纤维素性的黄白色渗出物;个别病鹅脑膜发生充血;其他器官没有发生明显病变。

4、实验室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急性感染期病鹅的心血,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培养上接种,放在烛缸(含有5%~10%的二氧化碳)于37℃恒温箱内进行48 h培养,能够长出卵圆形的奶油状菌落,直径在1~2 mm左右,边缘光滑,略微突起,在斜射光下观察能够看到红光。经过革兰氏和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两端着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且没有芽胞。病料在麦康凯培养基培养上接种,没有长出细菌。

血清型鉴定。细菌先进行纯化,即接种在添加血清的马丁肉汤中,放在37℃恒温振荡进行24 h培养。挑取培养物接种在马丁肉汤进行纯化培养,使用鸭疫里默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用于血清型鉴定。

5、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有效控制该病的措施是免疫接种疫苗。据报道,我国主要流行的有5~6个血清型病原菌,因此选择疫苗前,要对本场及周边流行病菌的血清型进行分离鉴定,从而选择相应血清型菌株的疫苗或者多价抗原组成的灭活苗。如果鹅场发生严重污染,可使用自制的灭活苗来预防该病。为保证免疫效果,推荐在10日龄左右进行首免,经过2~3周进行二免。

药物治疗。整个鹅群的饮水中要添加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用药量为2 g/L,每天在早、中、晚各添加1次,连用5天。疑似发病鹅和发病鹅,可按体重肌肉注射30 mg/kg头孢唑啉钠,连续使用2次。对于发病雏鹅,可每只颈部皮下注射2万IU林可霉素,并在口服添加有羟氨苄青霉素的饮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按每200 kg饮水中添加100 g 75%阿莫西林,并配合添加250 g强力补- 14,混合均匀后饮用,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土、飞沫等,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伤口(尤其是足蹼部皮肤)而感染。不同品种的鸭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水鸭、番鸭、半番鸭、麻鸭等都可以感染发病。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1周龄内的幼鸭和种鸭、成年蛋鸭很少有发病。它的发生与鸭龄的大小、饲养管理的好坏、各种不良应激因素或其它病原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死亡率一般在5%-75%。如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或雏鸭转换环境、气候骤变、受寒、淋雨,及有其它疾病(番鸭花肝病、禽大肠杆菌病、禽出败等)混合感染时,更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死亡率往往可高达90%以上。耐过鸭常生长不良,增重缓慢,失去饲养价值,而且该病在发病场能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鸭感染发病,加上本病难于根治,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

1、一般性防治措施

在防治措施方面,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条件,并喂以优质全价的饲料,保证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量,以增强雏鸭的体质。二是要适当调整鸭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鸭棚内的温度、湿度,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季节,做好雏鸭的保暖、防湿和通风工作,尽量减少受寒、淋雨、驱赶、日晒及其它不良因素的影响。三是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同批次、不同天龄的鸭不能混养在一起。鸭群出栏后,对各种用具、场地、棚舍、水池等要全部进行消毒。四是要做好场地卫生工作,坚持消毒和防疫制度。定期对饮水器、料槽清洁消毒,并做好其它疾病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三周病、番鸭“花肝”病、禽流感等疫苗的接种和防治,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通过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此病的感染和发生。

2、药物防治

在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时,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等药物都有比较好的效果。氯霉素现已在禽场被禁用,可用氟本尼考(氟甲砜霉素)拌料,5%的氟苯尼考按0.2%的比例拌料,连用5天,个别重症者可按25mg/kg体重肌肉注射,连用2天,能取得显著疗效。也可用先锋15-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或用庆大霉素8千-1万单位肌肉注射,结合大群用药拌料,连续3-5天。或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25-50ppm溶水自由饮用,同时添加多种维生素,都可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由于细菌对抗菌药能产生耐药性,在生产场常会出现某一药物刚开始用时,效果显著,但用过一时间后,效果却不明显或无。有条件的话,可对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高敏药物交叉使用,同时结合本场的用药史来用药。

此外,采取中西药结合的办法来防治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如在注射先锋的同时,用黄莲、青木香、白头翁、薄公英、鱼腥草等煎服,拌料或灌服,连用3-5天;也可用庆大霉素连续注射3天,鱼腥草、黄柏、苦参、丹参、茵陈等煎服,连用3天;或用广东省家禽所研制的中草药制剂“抗囊疫”,直接稀释后,自由饮用3-5天;同时添加多种维生素,效果明显。

3、疫苗免疫

因用药物防治易造成菌株的耐药性,鸭群反复发病,难于根治,这种情况在老龄场比较常见,不但用药成本增高,治疗效果不好,而且出栏时,鸭的残淘率也高,而用疫苗来免疫接种,可以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目前国外研制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菌苗有单价和多价灭活菌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及混合大肠杆菌制成的二联灭活疫苗等,在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各种佐剂的灭活苗(如福尔马林灭活苗、油佐剂灭活苗、蜂胶佐剂灭活苗和加有其它佐剂的灭活苗),如1型Ra的单价灭活苗、1,2型二价灭活苗、或其它血清型的多价苗、Ra和大肠杆菌的二联灭活苗、Ra和出败及大肠杆菌的三联灭活苗等。采用灭活疫苗免疫鸭群,一般需要免疫两次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力,肉鸭在7-10天龄进行首次免疫,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0.2-0.5ml/只,相隔1-2周后进行二免,0.5-1ml/只,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油佐剂灭活疫苗与其它佐剂疫苗和未加佐剂疫苗相比,其免疫力要长,肉鸭在整个生长期一般用一次就足够了,但是油佐剂灭活疫苗在接种部位常常有局部炎症反应。在接种疫苗时,添加适量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

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流行血清型有所不同,在不同时期流行的血清型又有所不同,而且在同一鸭场,甚至是同一批鸭群可能同时存在多个血清型。一般认为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这就给Ra的疫苗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在我国已证实有9个以上的血清型存在。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当地主要流行血清型,选取相应菌株研制疫苗,可以达到更有效的防治效果。

根据本病的发生、流行特点,防治本病最主要和根本的是做好预防工作,改善鸭场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尽量减少不良应激,做好雏鸭的防寒保暖工作,建立合理完善的防疫和消毒制度,以减少其它疾病的并发;在搞好管理措施的同时,合理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并结合高敏药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本病,从而减少鸭群的发病和死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