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太湖鹅【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太湖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太湖鹅(Taihugoose)原产地为江苏、浙江的太湖流域,中心产区为苏州市吴中区,分布于江苏全省和浙江省北部地区,安徽、新疆也有饲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苏州市位于北纬30o47’~32o2’、东经119o55’~121o20’,地处长江下游,平均海拔约5m。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1089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40h。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产区河流密布,水草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太湖鹅饲养历史悠久。据《三农纪》记载,春秋时范蠡离开越王勾践以后,涉三江、入五湖,在太湖一带养鹅。日本古书上也说,日本雄略天皇时,吴鹅已输入日本,称为唐鹅,说明1500年前太湖鹅已驰名国外。产区河网交叉、水草茂盛,长期以来当地鹅农一直利用农田茬口和水网湖滩放牧养鹅,因而多选择体型小、行动灵活的鹅种。经过长期的选育,逐渐形成体型较小、产蛋量高、觅食力强、就巢性弱的太湖鹅品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江苏省饲养的鹅种主要为太湖鹅。后因主产区大量引入其他鹅种,导致太湖鹅饲养量急剧下降,至21世纪初的几年中,种鹅场仅存栏太湖鹅500只,2006年底存栏800只,2008年存栏5000只。太湖鹅处于维持状态。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1.外貌特征 太湖鹅体型紧凑,颈细长、呈弓形,咽袋不明显。肉瘤圆而光滑,呈淡黄色。全身羽毛紧贴,呈白色。部分鹅在眼梢、头顶部、腰背部出现少量灰褐色羽毛。虹彩呈蓝灰色,皮肤呈白色,喙、胫、蹼呈橘红色。

公鹅体型略大[/],肉瘤大而突出。母鹅腹部下垂,大部分个体有腹褶。雏鹅绒毛呈黄色。

2.体重和体尺 太湖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表1太湖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 太湖鹅在舍饲条件下,70日龄公、母鹅平均体重2714g,饲料转化比3.65:1。初生至21日龄成活率为98.6%,22~70日龄成活率为99.2%。

太湖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1

2.蛋品质 太湖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3.繁殖性能 太湖鹅180~20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60~90个,生产群蛋重135~142g。公、母鹅配比为1:6-8,种蛋受精率88%~94%,受精蛋孵化率88%~92%。母鹅就巢性弱,就巢率小于2%。

4.产绒性能 收集除翅膀、尾羽、头颈部、腿部羽毛外的所有羽毛,太湖鹅公鹅、母鹅羽毛重分别为77.359、64.41g,含绒量21.43%,母鹅含绒量比公鹅高3%~5.5%。千朵绒重2.5g,绒朵长度为1.94cm。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由苏州市乡韵太湖鹅有限公司承担保种任务,该场2009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群种鹅2500只。太湖鹅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我国2004年8月发布了《太湖鹅》农业行业标准(NY812—2004)。

(二)选育利用

1980年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太湖鹅的杂交利用研究,但均未形成规模生产。1990年开始,扬州大学等单位利用太湖鹅及其他鹅种资源,培育扬州鹅,于2006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2007年起,太湖鹅保种场与江苏省家禽研究所合作,对太湖鹅进行系统的选育和新品系培育。

五、品种评价

太湖鹅属小型鹅种,具有繁殖力高、就巢性弱、早熟性好、抗病力强、觅食力强、饲料报酬高及肉质好等特点,仔鹅适合作为深加工原料。但该品种鹅生长速度较慢,今后应加强本品种选育和杂交利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