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螺旋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螺旋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螺旋体病是由鹅包柔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发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由蜱(波斯隐喙蝉)所传播,在自然条件下,禽只经蜱咬伤而感染。本病的临床特征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厌食、贫血及腹泻。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螺旋体的致病力极强。人工感染的潜伏期2天。由波斯隐喙蜱刺螫感染的潜伏期为4~6天。此后螺旋体在血液内大量增殖,至鹅只患病的后期,螺旋体的数量虽然显著下降,但鹅只不久濒于死亡。

最急性病例常无明显的病状而突然死亡。

急性病例:在传染性的蜱咬伤后经4~10天,病鹅体温升高到42~43℃,同时在血液中发现螺旋体。然后病鹅出现食欲消失,但渴感增加,迅速消瘦,衰弱,精神沮丧。贫血,嗜眠,对外界的刺激因子反应不灵,一旦惊醒,就懒洋洋地站起来,向另一地方移动,然后又蹲下,眼睛又重新闭合起来。患鹅血液中螺旋体增加时,患鹅羽毛松乱,下痢,并出现神经症状,走路摇摆,时而这只脚跛,时而另一只脚跛,以至逐渐软瘫,或背部翻倒腹朝天,要用很大气力才能恢复正常的姿态。患鹅常抖动着头部。最后体温降至常温以下而死亡。病程为2~3周,有些病例可以慢慢康复。在康复的鹅只的血液中,一般找不到螺旋体。

鹅的螺旋体病常常继发或并发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以及其他败血病。患鹅的死亡率为80%左右。

二、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排泄物玷污,干涸后粘在一起。肝肿大,表面散布针头大至粟粒大、黄白色的坏死灶。脾肿大,比正常大1~3倍。呈暗紫色或棕红色,表面也有坏死病灶。肾肿大,呈暗淡黄色。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心包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小肠黏膜充血,肠内含有绿色黏液样物。

三、流行病学资料 自然感染是通过蜱的刺螫而传播。当蜱刺螫病鹅而吸血时,螺旋体则随血液进入蜱体内,在其消化道中停留3~4天,然后经过蜱的肠及体液而到达其唾液腺及其出口管。此时如再次刺螫健鹅,即可造成病原的传播。螺旋体在蜱体内存在时间长短不等。如果反复螫病鹅时,其传播病原的能力可维持6~7个月之久。螺旋体也可以通过蜱的卵传播。此外,本病也可不需要其他动物作媒介而传播,同群的鹅则可以互相传染,粪便可成为主要的传染来源。

本病的流行季节与蜱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https://www.613935.com/],每年的8~9月份严重流行时,常造成很大的损失。幼鹅及维生素缺乏的鹅只,患病较重,死亡率也高。

四、病原诊断 本病的病原体是鹅螺旋体,其形态呈螺旋状,末端尖锐。从鹅体内分离到的螺旋体,其大小为6~30微米×0.2~0.4微米,具有6~15个螺旋,运动灵活,呈螺旋式前进。菌体活体悬滴标本需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如果pH适宜,只用蒸馏水加5%~10%的兔血清,螺旋体就可以生长,也可以在鸡胚中繁殖。螺旋体在蜱和家禽体内繁殖继代,会迅速增强其致病力,结果鹅的螺旋体与鸭的螺旋体之间的“种的界限”也就可能消除。

鹅对螺旋体的易感性极强,鸭也可以感染发病。鸡的螺旋体可感染鹅和鸭。

螺旋体病的诊断只能在病的最极期采血制成血涂片(不染色),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当显微镜检查结果为可疑时,可采取病鹅的心血或用脏器(或骨髓)制成悬液,感染约两个日龄以下的鹅,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如被检材料含有螺旋体时,鹅只在接种后4~7天发病。在鹅只的末梢血管采血制成血片,容易发现螺旋体。

防治策略

一、预防 设法消灭螺旋体的传播者——波斯隐喙蜱,是防止发生本病的最重要的措施。可用5%的克辽林消毒鹅舍,然后再用石灰乳剂喷洒墙壁及地板。0.5%马拉硫磷水溶液或粉剂喷洒,消灭草地的蜱可用3%粉剂喷洒,用量为50~100克/米2;若用0.2%~0.5%乳剂喷洒,用量为1克/米2。对鹅只喷洒,用1.25%乳剂或4%粉剂,以驱除体外寄生虫。

在有螺旋体病发生的地区,防蜱的工作不仅在有病发生时进行,而且应在早春蜱复活的季节之前进行。

二、治疗 (1)九一四治疗本病有效。大部分病鹅注射1~2次后即可痊愈。一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用蒸馏水溶解注射。

(2)病初可肌注大量青霉素可迅速治愈本病,并可预防新的传染。成鹅每只肌注1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每两天为一疗程。

(3)对氨苯胂酸钠[又名阿妥克息(Atoxylum)],成鹅每千克体重为0.05克、幼鹅为0.03克,肌内注射。

据报道,土霉素也是治疗螺旋体病的高效药物。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