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鹅磺胺类药物中毒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鹅磺胺类药物中毒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磺胺类药物中毒是由于用磺胺类药物防治鹅只的细菌性疾病过程中,应用不当或剂量过大而引起鹅只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症。其毒害作用主要是损害肾、肝、脾等器官,并导致鹅只发生黄疸、过敏、酸中毒以及免疫抑制等。往往会造成大批鹅只死亡。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中毒鹅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也有些急性中毒的病例表现兴奋、痉挛,共济失调和肌肉颤抖,呼吸加快,在短时间内死亡。

鹅只头、面部肿胀,皮肤苍白或呈蓝紫色,可视黏膜出现黄疸,翅下有皮疹,便秘或下痢,粪便呈酱油状或灰白色稀粪。

产蛋母鹅除食欲下降,羽毛松乱,精神较差之外,产蛋量明显减少,且产软壳蛋,薄壳蛋,最后衰竭死亡。

二、病理变化 (1)头部皮肤呈青紫色,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翅下有皮疹。

(2)皮下、肌肉(尤以胸肌及腿内侧肌肉)有点状或斑状出血。

(3)肝肿大,呈紫红色或黄褐色,有点状出血和灰白色坏死病灶。脾肿大,有灰色结节区。

(4)肌胃角质膜下和腺胃、肠管黏膜出血。

(5)肾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斑,输尿管变粗,并充满白色尿酸盐,在肾小管中可见有磺胺药的结晶。

(6)心包腔积液,心肌呈刷状出血[https://www.613935.com/],有的病例的心肌出现灰 白色病灶。血液稀薄,凝血时间延长。骨髓由正常的暗红色变成 淡红色或黄色。

除了以上变化之外,还会出现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减少,血色素降低或溶血性贫血,凝血时间显著延长;出现血尿、蛋白尿或结晶尿。组织中(肌肉、肾和肝)磺胺药含量超过20毫克/千克。

三、病因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治疗家禽细菌性疾病的广谱抗菌药物,在养禽业中较为常用。如果应用不当就会引起鹅只发生中毒症。

常用的磺胺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肠道内容易吸收的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鞍-6-甲氧嘧啶(SUM)、磺胺喹噁啉(SQ)和磺胺甲氧嗪(SMP),等;另一类是肠内不易吸收的如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等。其中,容易被吸收的磺胺类药物若所用剂量掌握不准,较易引起鹅只中毒。

引起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出于对磺胺类药物的剂量不了解或计算错误或急于求成而一次用大剂量或服药时间较长(超过7天);

(2)用磺胺药拌料时搅拌不均匀;

(3)幼鹅饲料含磺胺嘧啶0.75%~1.5%或口服0.5克磺胺类药物即可出现中毒现象;

(4)饲料中缺乏维生素K或体弱的鹅只更易发生中毒。

磺胺类药物口服后,经肾脏排出体外,一般服后3~6小时,血液中就达到最高浓度,以肝及肾的含量最高。因磺胺药物的原形物或乙酰化产物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当尿液中的pH偏低时,常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严重地损伤肾小管及尿道的上皮细胞,或造成尿道阻塞,从而出现酸碱平衡障碍、尿酸盐沉积及尿毒症等。除此之外,还会使机体产生溶血性贫血、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及过敏反应等。

防治策略

一、预防 (1)使用药物时,计算剂量要准确。饲料加入药物后搅拌要均匀。用药时间不得超过3~5天。用药期间应供应充足的饮水。

(2)投药期间, 应在日料中补充维生素K3、B1,其剂量为正常量的10~20倍。一般常添0.05%的维生素K3及适量B族维生素。

(3)20天以下或产蛋母鹅应尽量不使用磺胺类药物。

(4)如有必要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其剂量是按每千克体重口服0.05~0.1克或肌注0.07克。首次加倍量,每天2次,连用不超过7天,一般3~5天。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在饮水中添加0.5%小苏打(Na2HCO3),以减轻其副作用。

二、治疗 (1)鹅群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停止用药,给予充足的饮水。

(2)用1%~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代替饮水。同时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K3、5%葡萄糖溶液。

(3)饮用车前草和甘草糖水,以促使药物从肾排出。

(4)在每千克日料中补给维生素C 0.2克,维生素K35毫克及适量复合维生素或多种维生素。严重病例可口服维生素C25~50毫克,或肌内注射50毫克的维生素C注射液。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