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鹅疫病多发的原因 鹅疫病的防控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鹅疫病多发的原因 鹅疫病的防控措施

鹅的疫病是一类由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群发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动物疾病。一种传染病在鹅群中发生往往通过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鹅群。当此传染病已经构成流行时,需及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可使流行病终止。近年来,鹅的疫病呈现增多趋势,饲养场应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为原则,采取相应有效措施预防其疫病的发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鹅疫病多发的原因 鹅疫病的防控措施。

10.jpg

1、鹅疫病多发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不当

由于饲养规模的加大,管理方面就尤为重要。规模化鹅场疫病的防控远远大于治疗。由于养殖场的管理人员在鹅各个生长阶段没有进行合理化的饲养管理,使鹅的免疫力低下,疫病多发。一些饲养场鹅舍内垫草更换不及时,通风不畅通,会使雏鹅患呼吸道及球虫病等疫病。鹅的育雏期是死亡率较高的时期,饲养人员对雏鹅的饲养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舍内的卫生与消毒工作进行的不及时,雏鹅饲料营养不够全面,舍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饲养密度等控制不好,都是患疫病的重要原因。

1.2新型疫病不断出现

近些年,鹅的新型病毒病、细菌病以及霉菌病不断出现,在原有老病还没有消除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高致病性的疫病,如鹅禽流感、雏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新型病毒性鹅肠炎、鹅慢性呼吸道病和鹅霉菌性脑炎等。由于病原微生物不断变异,导致致病性增加,感染度加强和大量的使用抗生素等,鹅的疫病很难消除,对鹅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 疫病的传染性增强

多数的传染性疫病都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近年来,由于鹅饲养的规模化加大,使养殖密度增加,就会造成疫病的传播速度加快,控制难度加大。

1.4 预防治剂的缺乏

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使用等原因导致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变异较快,新型的疫病不断出现,而鹅的防疫制剂较少,有批文的防疫制剂缺乏,甚至一些危害比较严重的疫病,也尚无有批准文号的疫苗供应使用,导致疫病多发且难以控制。

1.5 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是养鹅大国,但是从事养鹅业的科技人员缺乏,科研院所及高校从事鸡方面的研究较多,研究鹅的甚少;再者,从事现场实践的科技人员较少。农民养殖户较多,农户由于知识的欠缺,防病的意识不强,这种情况与饲养规模的扩大不相适应。

2、鹅疫病的防控措施

2..1 严格控制引种

鹅在必须引种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鹅的来源,保证从无疫病区引进,了解鹅接种的疫苗。引进后至少要单独隔离饲养4周以上,确保鹅为健康鹅方可混人大群。

2..2 加强鹅的营养

鹅的营养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抗病力强弱,提高鹅的营养水平,可以大大降低鹅的患病。根据鹅的不同生长阶段给予充足的饲喂,以及合理的营养配制是增加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基础。鹅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蛋白质是维持生命进行生产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通常情况下,成年鹅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5%左右,雏鹅日粮含有20%粗蛋白就可满足其快速生长时对蛋白质的需要。鹅的日粮配合应依据当地的饲料资源情况,考虑鹅的生理特点,肉、蛋或种用情况,以及季节性等因素。

2..3 采用“全进全出”制度

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在同一场区内只进同批日龄相同的鹅,并在同一天全部出场,做到全场无鹅,出栏后对鹅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严格消毒,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消毒后空置2周,再引进下一批鹅。“全进全出”管理制度是养殖场对外开放生产必须做到的,它是保证群体健康、根除病原的最有效的措施。

2..4搞好环境卫生工作

做好鹅场的环境卫生工作也是防病的关键。鹅舍内要控制好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及噪声等因素。定时通风换气,可以破坏细菌生存条件,有利于预防疫病发生。舍区、场区环境一般2周要进行1次彻底清扫。注意清除场舍内的鼠、蟑螂、蚊虫等,但尽量避免使用药物驱虫,以免对鹅不利。

2..5 注重定期消毒

鹅场的消毒是预防、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包括鹅、鹅蛋、场舍、用具、器械、运输工具等的消毒。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来杀灭或清除致病微生物,以切断疫病传播的途径。鹅的消毒,可采用喷雾消毒方法,应选择对人和鹅安全、无刺激的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氧化剂类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消毒程序,每周带鹅消毒2~4次。如已经发生疫病,每天至少带鹅消毒1次,每隔3天更换1种消毒剂,直到疫情平息,再按正常的消毒程序进行。鹅舍消毒应定期进行,每周至少1次。清扫和冲洗后,可用消毒剂进行喷洒或熏蒸。喷洒时,以表面湿润为好。消毒按从离门远处开始,然后墙壁、顶棚、地面的顺序依次喷洒1遍后,再由内向外将地面重复喷洒1次,关闭门窗2~3 h,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用清水冲洗饲料槽、地面等,将残余的消毒剂清除干净。舍内严重污染时,先用2%~3%热碱水冲洗,4~6h后,把粪便污物彻底清除,然后用有效消毒剂喷洒消毒,24 h后再重复进行1次。鹅育雏室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无疫情时,用福尔马林13.5 mL/m3和7 g/m3密闭消毒;发生疫情时,可增加福尔马林浓度为27~40.6 mL/m3和高锰酸钾14~21.2 g/m3密闭消毒。场区人口和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工作人员进入舍时,必须穿戴消毒过的鞋、帽及工作服等,并通过装有紫外线灯的通道。

2..6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针对多发病的种类或当地目前未见病例,但临近地区已发生流行并且属于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也应考虑免疫。综合鹅场总体考虑,选择免疫制剂。根据发病的种类、季节、鹅易感日龄等情况来选择生物制剂、免疫方式和时间。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情况下,初生和7日龄的鹅,皮下注射(具种鹅母源抗体的可免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5 mL/只;15日龄,肌肉注射小鹅瘟十鹅副黏病毒二联,1.O mL/只;25日龄,肌肉注射禽流感,0.5 mL/只;35日龄,肌肉注射大肠杆菌十禽霍乱二联,0.5 mL/只;45日龄和80日龄鹅,注射鹅副黏病毒和禽流感;每次产蛋前30天,肌肉注射小鹅瘟加鹅副黏病毒,1.O mL/只;每次产蛋前14~21天,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1.O mL/只;每次产蛋后15天,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1.O mL/只。

2..7 发现疫病及时处理

留意鹅群的变化,当发现有鹅排出白绿色粪便、软脚、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口鼻流液、张口呼吸等患病症状时应立即隔离,让专业的兽医进行诊断,了解患病原因,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如病因不清楚的,应送至相关机构进行检查。对发病鹅舍进行彻底清扫、严格消毒。隔离鹅进行单独处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处置计划。如鹅因病致死,应在距离鹅场350 m以外进行焚烧或深埋,严禁将病鹅运出进行交易买卖,更禁止随意丢弃。饲养人员禁止随意走动,出入严格消毒,避免疫情扩散。鹅场发现疫情,应对受威胁的区域但尚未患病的鹅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避免疫情扩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