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禽毛细线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禽毛细线虫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禽毛细线虫病系由毛细科(Capillariidae),毛细属(Capillaria)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类消化道引起的。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家禽死亡。

病原体

图

虫体细小,呈毛发状;身体的前部短于或等于身体的后部,并稍比后部为细;前部为食道部,后部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管,其构造与毛尾线虫相似。阴门位于前后部分的连接处。雄虫有1根交合刺和1个交合刺鞘,有的没有交合刺而只有鞘。虫卵两端有卵塞。毛细线虫寄生部位比较严格,可以根据其寄生部位对虫种做出初步判断。

(1)有轮毛细线虫(C.annulata,图)。前端有一个球状角皮膨大。雄虫长15~25 mm,雌虫长25~60mm。虫卵大小为(55~60)μm×(26~28)μm。寄生于鸡的嗉囊和食道。

(2)鸽毛细线虫(C. columbae)[封闭毛细线虫(C.obsignata)]。雄虫长8.6~10 mm;交合刺长1.2 mm,交合刺鞘长达2.5 mm,有细横纹;尾部两侧有铲状的交合伞。雌虫长10~12 mm。虫卵的大小为(48~53)μm×24μm。寄生于鸽、鸡和吐绶鸡的小肠。

(3)膨尾毛细线虫(C. caudinflata)。雄虫长9~14 mm,食道部约占虫体的一半,尾部侧面各有一个大而明晰的伞膜。交合刺呈圆柱状,很细,长1.1~1.58 mm。雌虫长14~26 mm,食道部约占虫体的1/3,阴门开口于一个稍为膨隆的突起上,突起长50~100μm。虫卵大小为(43~57)μm×(22~27)μm。寄生于鸡、鸽的小肠。

(4)鹅毛细线虫(C.anseris)。雄虫长10~13.5 mm,雌虫长16~26.4 mm。虫卵的大小为(42~51)μm×(22~26)μm。寄生于家鹅和野鹅小肠的前半部,也见于盲肠。和鸽毛细线虫很相似。

发育史

虫卵在外界发育很慢。有轮毛细线虫卵在28~32℃下,需要24~32天,卵内才形成第1期幼虫;鹅毛细线虫在22~27℃,需要8天;膨尾毛细线虫需11~13天。虫卵在外界能长期保持生活力。膨尾毛细线虫卵在普通冰箱中可存活344天,未发育的卵较已发育的虫卵更为耐寒。毛细线虫的发育史有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鸽毛细线虫属直接型发育。终末宿主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进入十二指肠黏膜内发育[https://www.613935.com/],在肠腔内见到成虫是在感染后的20~26天。根据实验感染观察,这种线虫的寿命为9个月。有轮毛细线虫与膨尾毛细线虫需要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卵在中间宿主体内孵化为幼虫,蜕皮一次,变为第2期幼虫,即具有感染性。膨尾毛细线虫卵被蚯蚓吞食后的第9天,幼虫即对鸡有感染性;有轮毛细线虫卵是在蚯蚓吞食后的第14~28天才对鸡有感染性。禽啄食了含有第2期幼虫的蚯蚓后,蚯蚓被消化,幼虫溢出。有轮毛细线虫的幼虫在嗉囊和食道内钻人黏膜,于感染后19~26天发育到性成熟;膨尾毛细线虫的幼虫在小肠中钻人黏膜,于感染后22~24天达到性成熟。成虫的寿命约10个月。

致病作用和病变

虫体在寄生部位掘穴,造成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轻度感染时,嗉囊和食道壁只有轻微炎症和增厚;严重感染时,则增厚与发炎变为显著,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和黏膜的溶解、脱落或坏死等病变;食道和嗉囊壁出血,黏膜中有大量虫体。在虫体寄生部位的组织中有不明显的虫道。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增大,形成伪膜,并导致腐败是常见的病变。

症状

患禽食欲不振,消瘦,有肠炎症状。严重感染时,雏鸡和成年鸡均可发生死亡。鸽感染捻转毛细线虫时,由于嗦囊膨大,压迫迷走神经,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和麻痹而死亡。

诊断、治疗与预防

用粪便检查法发现虫卵或剖检死禽发现虫体和相关病变做出诊断。可用左咪唑、甲苯咪唑等药进行驱虫。搞好禽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以消灭虫卵。严重流行的地区,可进行预防性驱虫。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