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雏鹅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雏鹅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防治

高凤玲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荣军农场动物防疫站,黑龙江黑河161447)

1流行特点

雏鹅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的是27周龄的雏鹅,引起雏鹅患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关节炎。该病主要是呼吸道和蹼伤口感染而来,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饲料、尘土以及飞沫来传染。另外,育雏进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不良,通风换气不畅,舍内过于潮湿,营养不良等都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此病的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病死亡率高,会给养鹅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危害养鹅业主要的细菌性疾病。

2.临床症状

雏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有个别病例可达1周。最急性发病的雏鹅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的症状就发生突然的死亡;急性病例多发生于2周龄的雏鹅,病程一般为13天。病鹅初期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沉郁,食欲下降,厌食,离群独处,不愿走动,有的甚至会伏卧不起,发病后期会发生瘫痪,双翅下垂,昏睡,身体日渐衰弱,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现象。病鹅的鼻腔和眼部的分泌物增多,眼睛有浆液状、黏液性分泌物,严重者还会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从而导致病鹅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有的羽毛还会脱落,鼻腔内流出的浆液状的分泌物在凝结后会堵塞鼻孔,导致病鹅出现呼吸困难,张嘴喘气的现象,体温升高。少数病鹅会出现鼻窦肿大。病鹅还会有腹泻的症状,粪便为绿色或者黄绿色的稀便,有的雏鹅会腹胀。还有的雏鹅在发病时表现为缩颈或用嘴触地,在临死时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尾部摇摆,角弓反张,抽搐,不久后死亡。有的病雏会呈阵发性的痉挛,在短时间内发作.23天后死亡;慢性病例多发生在日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雏鹅身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双腿无力,不愿行走。出现神经症状,痉挛点头,歪头,遇到惊扰时,会不断的呜叫,病程延长会导致雏鹅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最后衰竭死亡。

3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引起心包膜、肝被膜以及气囊壁发生炎症反应,在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其中心包膜覆盖着淡黄色或者干酪样的纤维性渗出物,心包囊内充满了黄色的絮状物和淡黄色的渗出液,病程稍长的病例,心包液会减少,甚至会完全的消失。病雏的肿脏肿大,肝包膜增厚,颜色为灰白色,可轻易剥离,有的病雏的肝脏表面有出血点,淡黄色的胞浆液增多。气囊混浊,气囊壁增厚,并在上面附着纤维性渗出物,其中以颈和胸气囊最为明显,严重的病例在气囊内可见灰白色块状物。胆囊和脾脏有明显的增大现象,胆汁增多。病雏的胰腺有出血点,肾脏出血,在输尿管内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

4诊断方法

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该病的确诊。可采取患病死亡的雏鹅的肝、脾、脑组织或者心血、心包液来涂片,再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如果发现大多数的菌体为两极着色的小杆菌,则可以确诊为此病:细菌分离培养法,是无菌操作来采取病死雏鹅的肝、脾、心血或心包液接种在血液培养基可者巧克力琼脂上,在37℃以及5%10%的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培养48h后,可在培养基在生长出约为12mm的圆形、光滑、突起的奶油状菌落,可将其进行血清学的诊断,采用快速玻板凝集试验或者琼脂扩散试验可以进行诊断。

5防治措施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雏鹅接触病原的机会,减少鹅群发生应激反应,将饲养密度调整到适当的范围,做好育雏室的环境控制工作,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在冬季以及初春要做好育雏室的保暖工作,但是要注意适当的通风。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以及定期的消毒工作,要避免在运输和驱赶鹅群时产生应激反应。给雏鹅饲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可以饲料中添加禽类专用的维生素,不但可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还可以增强雏鹅的体质。在饲养时要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饲养时要注意按照性别、日龄以及体重分群饲养,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一些药物如磺胺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都对该病有效,但是近年来药物的滥用使用耐药性增强,因此,在使用药物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以做到有针对性用药。通常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给病鹅按每千克体重2.5万3万IU的量注射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每天1次,连用3天;注射0.5mL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灭活菌,可在45天产生免疫力,未产生免疫力前可用给雏鹅食用含5%的氟苯尼考的饲料,连喂5天,严重者可每只注射5%氟苯尼考注射液0.8mL.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并饲喂微生态制剂,以调整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通过以上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