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乌鬃鹅【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乌鬃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乌鬃鹅(Wuzonggoose)原产地为广东省清远市北江两岸的江口、源潭、洲心、附城等10个乡镇,中心产区为清远市清新县。邻近的清远市佛岗县、英德市,广州市花都区、番禺区、从化市,佛山市的南海、顺德、三水等区,肇庆的高要市、四会市以及珠海市的斗门县等地也有饲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清远市位于北纬24o18’~24o31’、东经113o01’~113o46’,地处广东省中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2℃;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水量20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1900h,雨水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产区池塘河渠众多、水草繁茂,具有养鹅的良好自然条件,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乌鬃鹅饲养历史悠久。据南宋建炎三年(1129)始修而成书于明、1921年再版的《清远县志》记载:“邑中养鹅共亦十余寮,近来运输省垣不少”,说明自宋代起乌鬃鹅就广为当地群众饲养,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原产地乌鬃鹅平均年存栏种鹅约15万只,年饲养量250多万只。2006年原产地的种鹅存栏量有大幅度的下降,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县存栏种鹅约3万只,肇庆市的鼎湖区、四会市存栏种鹅约6.7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乌鬃鹅结构紧凑,体躯宽短,背平。喙、肉瘤呈黑色。成年鹅自头部至颈背基部有一条由宽渐窄的鬃状黑色羽毛带。颈部两侧的羽毛为白色。翼羽、肩羽和背羽呈黑色,羽毛末端有明显的棕褐色镶边[来源:www.novmv.com/]。胸部羽毛呈灰白色,腹部羽毛呈白色,性羽呈灰黑色。在背部两边,有一条自肩部直至尾根的白色羽毛带。虹彩呈褐色,胫、蹼呈黑色。公鹅肉瘤发达,向前突出。母鹅颈细,尾羽呈扇形,稍向上翘起。雏鹅绒毛呈灰色。

2.体重和体尺 乌鬃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 采用农家传统的饲养方法,乌鬃鹅70日龄体重2500~2700g;在半舍饲条件下,75日龄体重3200g左右。在以放牧为主、补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1~70日龄的饲料转化比为2.3。

乌鬃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 乌鬃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1

3.繁殖性能 乌鬃鹅130~14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30~35个,开产蛋重123g,300日龄平均蛋重147g。公、母鹅比例为1:8-10,种蛋受精率89.9%,受精蛋孵化率93.7%。利用年限种公鹅4~5年,母鹅5~6年。母鹅的就巢性很强,每产完一期蛋就巢一次,每年就巢4~5次。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1983年建立了乌鬃鹅保种场,承担保种任务。乌鬃鹅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保护名录》。

(二)选育利用

目前尚未开展乌鬃鹅的系统选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养殖场利用原产地乌鬃鹅与马冈鹅等其他品种鹅杂交利用,其品质略逊于纯种乌鬃鹅,但具有早熟、适应性强、育肥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已逐渐为养殖户所接受。

五、品种评价

乌鬃鹅属小型鹅种,肉嫩味美、瘦肉率高,含丰富粗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且胆固醇含量低。但其饲养性能较低,以致饲养数量逐渐减少。今后应建立保种开发基地,进行群体的提纯复壮,建立保种核心群,并通过适度杂交的方式引入其他繁殖性能较好品种的血缘,建立专门化品系,以改良乌鬃鹅的繁殖性能。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