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酃县白鹅【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酃县白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酃县白鹅(LingxianWhitegoose)原产地为湖南省炎陵县(原为酃县),中心产区为炎陵县沔水流域的沔渡镇、十都镇。分布于沔水流域上游的石洲乡,河漠水流域的策源乡、下村乡、龙溪乡、水口镇、霞阳镇、三河镇,斜濑水流域的船形乡,东风河畔的东风乡,毗邻的资兴市、桂东县、茶陵县以及江西省的井冈山市、遂川县和莲花县等均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炎陵县位于北纬26o03’~26o39’、东经113o34’~114o07’,地处湖南省东南边缘,罗霄山脉纵贯全境,境内崇山峻岭、山峦重叠,山地森林茂密,最高海拔2115m,最低海拔166m,年平均气温17.4℃,最高气温41.6℃,最低气温-9.3℃;无霜期290天。年降水量1553mm,年平均日照时数1486h。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产区水系发达、水源充足、草地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荞麦、高粱和豆类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酃县白鹅在明朝(1368—1644)就已成为炎陵县的主要养殖禽类之一。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的县志卷七中户口物产记载有“……鸡、鹅、鸭、鸽……”字样,把鹅列为家禽的第二项[来源:www.novmv.com/];卷十七歌颂炎陵山川物产的艺文中又有“祥凤飞岩,群鹅集坂”的诗句记述,可见在100多年前,酃县白鹅的饲养就已经很普遍。当地群众喜食鹅肉,特别是在传统佳节、婚庆、乔迁等喜庆吉日多宰杀仔鹅作为宴客上品。当地群众将夏季仔鹅饲养到冬季加工成腊味鹅,曾有运鹅去广东换盐的习惯,这些促进了酃县白鹅的形成。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炎陵县酃县白鹅饲养量1991年为8万只,1994年为6.4万只,1997年为11.8万只,2000年为9.1万只,2003年为8.2万只,2005年为7.9万只。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酃县白鹅体型小而紧凑。全身羽毛呈白色,个别鹅头上有一簇“顶星毛”。肉瘤、喙呈橘黄色,喙端颜色较淡。虹彩呈蓝灰色,皮肤呈淡黄色,胫、蹼呈橘黄色。

公鹅头部有明显的肉瘤,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母鹅头部肉瘤呈扁平状,后躯发达,经产母鹅有腹褶。雏鹅绒毛呈淡黄色或黄褐色。

2.体重和体尺 酃县白鹅75日龄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 酃县白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

2.蛋品质 酃县白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4。

3.繁殖性能 据调查,酃县白鹅平均179日龄开产,年产蛋数30~50个。种蛋受精率80%~81%,受精蛋孵化率89%。母鹅就巢性较强,一般每产完一窝蛋就开始就巢,一年就巢3~5次。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2005年株洲神风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三河镇石潮村建立酃县白鹅原种场,承担保种任务。酃县白鹅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二)选育利用

尚未开展酃县白鹅的系统选育工作。

五、品种评价

酃县白鹅属小型鹅种,耐粗饲能力强、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早熟、肉质好。今后应实施有计划的保种选育工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