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剖检肝脏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且易发生变异而难以有效地免疫预防,导致该病一直成为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247662095812.jpg

1、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是小于3周龄的雏鸭容易发生,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3~10日龄雏鸭,成年鸭具有抵抗力,且鹅和鸡等其他禽类无法自然感染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带毒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鸭发生感染,还能够经由病鸭排出的粪便以及污染的饮水、食具等造成间接传播。主要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饲养管理不当,摄取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舍内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都能够引起发病。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主要发生于孵化季节,且只要发生就会在雏鸭群中快速传播,发病率能够达到100%。

2、临床症状

大多数雏鹅突然出现发病,体质虚弱,精神沉郁,停止采食,缩颈拱背,脚软而无法稳定站立。独自离群呆立,眼睛半睁半闭,出现瞌睡或者处于嗜眠状态,双翅下垂,人为强行驱赶走动缓慢。部分排出液状白色或者菜绿色稀粪。发病后期,病鸭表现ILIJ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躯体朝向一侧歪斜,全身抽搐,头颈后仰,甚至背部着地,两脚ILIJ现痉挛性踢蹬,临死前出现角弓反张。在该病的流行高峰期,还有一些病鸭会大量流泪,单眼或者双眼出现失明,且往往在ILIJ现神经症状后经过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就发生死亡。部分病鸭会突然倒地,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病程只可持续几小时或者1~2天。病鸭康复后,也会导致生长发育明显缓慢,即使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也无法使体重达到上市标准。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鸭进行剖检,主要是肝脏发生特征性病变。肝脏发生肿大,呈淡红色或者土黄色、黄白色、褐黄色,质地较脆,容易撕裂,表面存在不同大小的深紫色出血点、斑状条纹或者坏死病灶;胆囊也发生肿大,含有大量质地稀薄的胆汁,胆汁呈淡红色或者草青色;脾脏呈斑驳状花纹样,也发生肿大;大部分病鸭的肾脏呈树枝状充血,也出现肿胀;胰脏呈粉红色,出现充血;心肌质地柔软,脑部发生水肿、充血;其他器官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肝细胞发生弥漫性变性坏死,里面存在很多红细胞,胆管的纤维组织和肝小叶之间的血管内存在单核细胞聚集。

4、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鸭的心血制成涂片,同时取肝脏、脾脏组织进行触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没有看到细菌。细菌培养,将以上病料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接种,放在37℃恒温箱中进行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动物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鸭的脑组织、脾脏、肝脏等病料,经过组织研磨器充分研磨,接着添加适量生理盐水混合成10%的悬液,冉添加适量双抗,置于4℃冰箱处理6h,然后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30min离心,上清液即可用于动物接种。选取10只小于1周龄的健康雏鸭,随机分成2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每只接种0.5mL病料悬液,另一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经过12~24h,接种病料组的雏鸭会表现出该病的典型症状,且都在48h内发生死亡,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病鸭一致,而对照组雏鸭一切正常。

5、防控措施

及时治疗。病鸭主要使用高免卵黄液和高免血清进行治疗,特别是卵黄抗体容易制备、便于使用、成本低廉,常用于治疗。制备高免卵黄液的方法:取经过鸭病毒性肝炎免疫的健康母鸭或者高免鸡的蛋,清洗干净后严格消毒,将蛋黄分离出来,用其制成匀浆,一般1个蛋黄适宜添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150mL,冉按每毫升添加2000万IU青霉素和2000万IU链霉素,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每只病鸭适宜皮下或者肌肉注射0.5~1.OmL。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制备高免卵黄液的母鸭或者母鸡要确保健康,否则非常容易导致该病传播。

严格防疫消毒。引进种蛋和鸭苗不允许购白疫场或者疫区,避免从外来引入病原。小于5周龄的鸭苗要采取隔离饲养,避免早期感染发病。鸭场严格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制度,不允许在将同一栋鸭舍内饲养不同来源、不同批次、不同日龄的鸭。每批鸭转出或者上市后,鸭舍必须进行全面清洗、严格消毒,且要空置至少2周才允许进下批鸭。鸭舍、周边环境以及各种用具日常也要加强消毒,可在鸭场出入口处设有消毒池,每栋鸭舍门前还要设有脚踏消毒槽,装入按规定配制的消毒液,并适时进行更换。

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征,均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乏典型的病理变化,仅见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末梢毛细血管扩张破裂而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毒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里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等作鉴别;

还应注意有无鸭肝炎II、III型的发病情况。

传染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可注射

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预防指南

(1)综合措施

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2)预防接种

在收集种蛋前2~4周给种鸭肌肉注射鸡胚弱毒疫苗,可以保护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不受感染,具体方法是给母鸭间隔2周胸肌注射2次疫苗,每次1毫升。雏鸭也可用肌注、足噗皮内刺种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接种,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

对鸭肝炎一型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健康鸡群引进种苗,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免疫防治:用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成鸭于产蛋前半个月,肌注1-2头份/只,产蛋中期,肌注2-4头份/只。雏鸭出壳后1日龄或7日龄皮下注射1头份/只。在疫区对雏鸡也可于1-2日龄皮下注射DVH-1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作被动免疫预防。

(3)一旦暴发本病,立即隔离病鸭,并对鸭舍或水域进行彻底消毒。对发病雏鸭群用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治疗,1-1.5头份/只,同时注意控制继发感染。

(4)对采用标准DVH-1弱毒疫苗或抗体控制不良的病鸭群,在排除该疫苗与抗体质量不良和合并感染等前提下,应分离鉴定病毒,探讨有关DVH-II型、III型感染及DVH-1型变异株感染的情况,尝试使用本地毒株制备疫苗与抗体,用于防治。

类症鉴别

(1)鸭瘟

鸭瘟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而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 周龄雏鸭不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点。鸭瘟病鸭食管、泄殖腔和眼睑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必要时,用鸭胚和鸡胚做病毒分离检验。

(2)鸭霍乱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常呈败血经过,缺乏神经症状。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内容。病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氏染色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

(3)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多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运动失调,头颈发抖和昏睡,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脑血管扩张充血,脾肿胀呈斑驳状。不感染鸡和鹅。

(4)雏鸭副伤寒

该病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粘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

(5)曲霉菌病

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时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性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