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猝狙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羊猝狙的实验室检查及其防控【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羊猝狙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羊猝狙的实验室检查及其防控

羊猝狙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羊的一种传染病。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且主要是消化道和循环系统发生病理变化。该病通常在早春和秋冬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危害1~2岁的绵羊,山羊发病较少,往往呈散发,给养羊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猝狙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羊猝狙的实验室检查及其防控。

1、流行病学

C型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为梭状芽胞杆菌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如土壤、饲料、污水、粪便、食物以及人畜肠道等中都存在该菌。该菌在气候多变、潮湿等条件下,由于羊抵抗力减弱,容易引起发病。该病主要是绵羊容易感染,山羊也能够感染。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羊都能够感染,其中6~24月龄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于成年羊来说,通常是1—2岁比较容易出现发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一般在沼泽、地区低洼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性。

2、临床症状

病羊一般当晚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第二天清晨突然发现在圈舍内死亡。病程持续稍长的病羊,主要表现出离群独自呆立,腹胀、腹痛,舔食泥土或者其他异物。病羊体温通常不会升高,发病初期排出干小的粪球,临死前呈现肠鸣腹泻,排出水样粪便,呈黄褐色,有时混杂肠伪膜或者血丝。部分病羊卧地不起或者独自奔跑,且伴有神经症状,如头颈向后弯曲、磨牙、眼球转动、全身颤抖、四肢划动等。最终有泡沫从口、鼻流出,往往在昏迷中发生死亡。

3、剖检变化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发现病变基本相同,即胸腹腔内不存在积液,肺脏充血、肿大,呈紫黑色,且弹性较差;心脏发紫,心耳肿大且呈紫黑色(正常时小而薄且呈红色);肝脏肿大、边缘纯圆,且质地变硬,切开后不会流出血液;胆囊缩小且比较空虚,紧贴在胆沟内;肾脏呈紫黑色;脾脏颜色正常,没有发生肿大;瘤胃含有大量气体,胃表面分布有清晰的紫红色血管,瓣胃缩小,且质地变硬;空肠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严重充血,存在溃烂,部分肠段甚至会形成溃疡。在对整个脏器进行观察时,没有在表面上发现出血点,且血凝良好。

4、实验室检查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程持续稍长时间死亡病羊的病变肝脏、脾脏以及淋巴结等作为病料,先后进行2次涂片,第1次涂片后进行美蓝染色,镜检能够在脾脏涂片上既能够看到单个分布的粗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还能够观察到菌体具有荚膜;第2次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脾脏涂片上存在革兰氏阳性菌。

分离培养。取适量脾脏组织,剪碎分别在肝片肉汤、普通琼脂、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其中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接种后要先置于通过焦性没食子酸法创造的厌氧环境中,接着再同前两种培养基一起放在37℃的恒温箱中进行24 h培养,然后取出对菌体生长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肝片肉汤变得均匀混浊,且生成大量气体;普通琼脂上没有长出菌落;葡萄糖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菌落,圆屋顶状隆起,呈灰色,边缘整齐,周围存在溶血环。

中和保护试验。取4支灭菌试管,分别进行编号,每管添加以上按1: 100比例稀释的毒素1 mL,再分别在前三个试管内依次添加1 mL B、C、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而最后一个试管内添加1 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着将试管都放在37℃的恒温箱进行40 min中和反应,然后取出,最后每个试管内的液体分别给2只健康小白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每只用量为0.4 mL,结果只有添加C型魏氏梭菌抗毒素的小白鼠存活,而其他小白鼠都发生死亡,从而表明病菌为C型魏氏梭菌。

5、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羊群每年适时使用羊三联(羊猝狙、羊快疫、羊肠毒血症)或者四联(羊猝狙、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羊群进行转群或者进入换季草场前的至少2周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发病。

加强饲养管理。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分部广泛,因此羊群必须适当加强饲养管理,同时确保饲养环境卫生良好。特别是初春时节,羊群禁食饲喂过多带有冰雪的草或者青草,且控制谷物饲料的喂量,尽量避免引发疾病的因素。

药物治疗。羊群中出现异常现象的羊要立即挑出,并单独隔离,病死羊必须采取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圈舍粪便要立即清除干净,并使用0.1%的百毒杀溶液对羊舍以及饲养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没有发病的羊,可使用“羊猝狙、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四联菌苗进行紧急接种免疫。由于该病病程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无法及时采取治疗就已经发生死亡。对于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病原,可选择使用C型魏氏梭菌抗血清进行治疗,或者使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并配合采取镇静、强心等对症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例如,整个发病羊群即健康羊和病原都使用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和复方磺胺-6-甲氧嘧啶混悬注射液进行治疗,其中前者按体重肌肉注射0. 10一0.15 mL/kg,后者按体重肌肉注射0. 05~0. 10 mL/kg,每天2次,连用4天。

1、 病原学

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绵羊,也感染山羊,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均可感染,但以6个月至2岁的羊发病最高。

被本菌污染的牧草、饲料和饮水都是传染源。病菌随着动物采食和饮水经口进人消化道,在肠道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致使动物形成毒血症而死亡。

3 、临床症状

病羊病程很短,一般无临床表现即急性死亡。有的可见突然无神,侧身卧地,剧烈痉挛,咬牙,眼球突出,惊厥而死。

4、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消化道和循环系统。第四胃、肠道发炎,小肠溃疡,大肠壁血管怒张、出血。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肾变性。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肠内容物触片镜检、细菌分离鉴定、毒素检查。

5.3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快疫、羊肠毒血症、黑疫和炭疽鉴别。

6、 防治

可用疫苗免疫预防本病。由于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好环境卫生。尽可能避免诱发疾病的因素如饲料突变,切忌多食谷物尤其是初春时不能多喂青草和带有冰雪的饲草。放牧时尽可能选择高坡地,不到低洼地。

一旦发生疫情,首先应用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急速转移牧地,少给青饲料,多喂粗饲料。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