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理特征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绦虫病的流行、病理特征及防治方法

1、羊绦虫病的流行特点

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只都能够感染该病,通常小于1岁的幼羊容易发生,青年羊也能够发病,还会发生死亡,超过2岁的羊只则相对较少发病,这是由于其已经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该病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流行,羊只通常在2~3月份容易发生感染,4月份开始发病,5~7月份达到感染最高峰,8月份之后不断降低。这是由于春、夏、秋季节气候温暖,大量地螨滋生繁殖,特别是灌木丛、森林、草地茂盛的地方,在阴雨天、黄昏或者早晨,植物的茎叶上布满很多地螨,羊只在吃草时就会将地螨食入而发病。

2、羊绦虫病的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可视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且容易掉毛,有时还会形成结痂,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在体表明显突出,发生顽固性腹泻,治疗后又发生便秘。病情严重时,食欲完全废绝,卧地后无法起立,体温略有升高,呼吸变粗,心跳加速。有些病羊通过采取镇静、强心、抗炎、抗菌、补液治疗后有所好转,又容易出现反复,没有进行驱虫往往会导致预后不良。

3、羊绦虫病的病理特征

病羊支气管中含有少量的泡沫状液体。肺脏发生肿胀,且有无色的胶胨样物质覆盖在表面,局部区域质地变硬,色泽变暗,有时还能够看到结节,呈芝麻到黄豆大小不等。肝脏发生肿大,质地较硬,边缘变钝。胆囊壁明显增厚,被大量黄色胆汁充盈,且比较黏稠,胆总管明显变粗。肝门淋巴结发生肿大,比正常增大5~10倍,且有干酪样坏死。心包膜、小网膜、大网膜和肠系膜上能够看到若干个半透明状的无色包囊,直径在1.5~4.0cm,且里面含有1粒0.1~0.3cm大小的白色物体,切开包囊后会流出非常清亮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比正常增大10~20倍,且有干酪样坏死。肠内容物较稀,出现胀气,能够看到若干条黄白色或者白色的虫体,长度30~60cm,宽度0.2~0.5cm。

4、羊绦虫病的治疗措施

发现病羊要立即进行治疗,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10~20mg丙硫咪唑,配制成混悬液给其内服1次,能够实现彻底驱虫,且安全无毒;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内服100mg “别丁” 即硫双二氯酚,驱虫效果也较好;还可按每千克体重内服50~75mg氯硝柳胺1次,如果用于驱除盖氏曲子宫绦虫要注意增加用药量,一般每千克体重内服100mg;还可使用1%硫酸铜,也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通常1~6月龄羔羊患病后服用15~45mL,7月龄的成年羊服用45~100mL,一次用药的治愈率能够达到80%左右,间隔2~3星期可再灌服1次,注意药品要当天配制当天使用,过夜则不能再用。病羊还可使用炒熟南瓜子加水煎煮后灌服,体重在10~15kg使用100~150g南瓜子,体重超过20kg使用300~400g南瓜子,煎煮的药汁选择在早晨空腹时进行灌服,接着服用槟榔汤,即使用100~200g槟榔加水煎煮。病羊服药后如果2~3h内没有发生腹泻排虫,可立即给其服用30~40mL20%硫酸镁。如果虫体没有完全排尽,要间隔3~5天再次服用1次药物。一般症状较轻的病羊服用1次就能够见效,症状较重的病羊需要服用2次,能够排出绦虫。

待病羊排净虫体后,为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可选择服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即9g灸甘草、6g砂仁、12g茯苓、6g白术、3g法半夏、6g党参、6g陈皮、3g木香,加水煎煮后服用,具有消涨和中、补气健脾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使损伤的肠黏膜修复。

5、羊绦虫病的预防措施

适时进行预防性驱虫:根据当地羊绦虫病的流行特点,要在到达感染高峰期前1个月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如按每千克体重服用70mg左右硫双二氯酚或者12mg吡喹酮等,不仅能够避免传播病原,控制发病,还要注意整群进行驱虫。一般来说,断奶羔羊每间隔1个月进行1次驱虫,至少用药2次,而育成羊和成年羊要分别在夏、秋季节各进行1~2次驱虫。

驱虫后羊排出的粪便要进行堆积发酵,通过生物措施将虫卵杀灭,最大程度上避免牧场和饲养地等环境被污染,且在该病流行的区域不能够直接使用没有进行发酵灭卵的新鲜羊粪。另外,饲养场地要定期使用药物进行消毒,羊舍和饲养用具使用20%的生石灰水或者5%的克辽林溶液进行喷洒和洗刷。羊群驱虫后要选择在没有地螨生长的牧区进行放牧。同时,在每年春季3月份到秋季11月份,一般选择在白天进行放牧。

作者简介:张海峰(1976-),男,黑龙江安达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防疫、畜牧技术推广、草原管理工作。

张海峰

(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安达 151431)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