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诊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诊治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取急性和慢性经过,病死率很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诊治。

1、症状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潜伏期是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机体抵抗力强和侵入机体的病原量少时潜伏期长,反之则短。一般的潜伏期是3-20天,也有长达30-40天的。

在新暴发疫病的地区,病程大多很急。羊在发病初期,精神尚好,吃草也正常,但体温却在40-42℃,经过2-3天,症状逐渐趋于明显,病羊离群呆立,两眼无光,懒于采食。被毛竖立,发抖,呼吸较快,达40-85次/min,脉搏达110-140次/min。间或发出湿性咳嗽,或咳嗽频繁。有浆液性鼻漏,有的病例甚至在鼻端、嘴唇、口腔等处附着带泡沫的液体。有时不断吞咽涎沫,好像在反刍。垂头,呼吸困难,并发出呻吟声。有的病例眼睑浮肿,流出黏性泪液。发病的末期,病羊卧倒于地,发出微弱的哀鸣声。最后伸颈、窒息而死。死前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

肺脏上的病理变化通常多偏于一侧,故在诊断时常发现一侧不正常。在急性病例,当压迫胸壁时,病畜有疼痛的表现。听诊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和水泡音,有时也听到粗粝的呼吸音;在肺的肝变区域完全无音,打诊此处呈实音,但在没有病变的区域则为鲜明的鼓音。发病的妊娠母羊常发生流产。发病以后,一般在第2-10天死亡,但很急性的地方也有在2-3天死亡的。

2、病理变化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肉眼可见的病变,都局限于胸腔内的器官,多在一侧的肺脏发生严重的浸润和明显的肝变,其肝变范围有大有小,严重时可遍及一侧的各叶组织,有时对侧肺叶的部分组织也常出现樱桃、核桃甚至鸭蛋大小的肺炎灶。但在肝变区及两侧全部肺组织的,从未见过。中等变化程度的只有一侧肺的部分组织发生变化。轻症的只在一侧肺叶(多在心叶或尖叶)中出现若干个樱桃大或核桃大的肝变区,但这种类型不多见。

无论是自然病例或人工感染病例,肺脏的病理变化常发生于右肺。病理的体积显著膨胀,质硬而没有弹性。其切面很平整,结构致密。色调不一,有灰色、灰黄色或灰红色,切面呈大理石样。小叶间隔扩大不明显。早期的肝变组织富有水分,切开后有带黄红色的清亮液体流出,肺膜或心包外往往有一层很厚的纤维素膜,易于撕脱。肋膜表面粗糙不平,微血管怒张,气管内充满带泡沫的液体。

慢性病例的肝变组织中往往有琥珀色的坏死灶,肺膜结缔组织增生,常与肋膜黏连。据报道,有人对80余病例的统计,仅约半数的病例出现有青黄色半透明的胸水,吸出后迅速凝固。胸水储量多少不一,一般为20-100mL,仅有3例达500-1000mL。纵隔淋巴结肿大明显,切面多汁,并常散布出血斑,心包内有时出现黄色积水。腹腔脏器的变化不明显,急性病例可见肝、脾肿大。

3、诊断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要依靠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进行诊断。当羊群中陆续发现山羊体温升高,咳嗽,陆续死亡,解剖检查在肺部发生肝样实变等情况时,多半可以诊断是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但在临床上和病变上,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巴氏杆菌病非常相似,两种疾病都有体温升高、咳嗽症状以及胸膜肺炎和肺的肝样变化。但如进行细菌学检查,则二者很容易区别。取肺组织或胸水制成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检查时,该病仅出现难以观察的微小紫点,而巴氏杆菌病则有两极染色的小杆菌。用血液琼脂分离细菌时,该病常不出现细菌生长或仅出现难以观察的小点状生长,而巴氏杆菌病则有明显而易观察的菌落出现。以病理材料给兔或小鼠注射时,该病材料不引起发病,而巴氏杆菌则必然引起死亡。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传染性无乳症也有些近似,但传染性无乳症在自然情况下,绵羊和山羊都可感染,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则仅侵害山羊。另外,传染性无乳症还常侵害乳腺、眼部和关节,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少有这些症状。从细菌培养特性和血清学关系上,也容易区别这两种病原菌。

4、治疗

新砷矾纳明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据报道,根据各地治疗的2500多个病例统计,治疗效率达93%-98%。各地治疗经验说明,如治疗及时,治疗方法得当,绝大部分的病羊都能用新砷矾纳明治愈,但如果病羊的体温已降到常温以下,肺的肝变区域范围过大时,则治疗无效。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

本病见于许多国家,我国也有发生,特别是饲养山羊的地区较为多见。

病原 引起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为细小、多变性的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氏法、卡斯坦奈达氏法或美蓝染色法着色良好。培养基的要求苛刻,培养时低浓度(0.7%)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煎蛋”状。

在自然条件下,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只感染山羊,3岁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而绵羊肺炎支原体则可感染山羊和绵羊。

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接触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阴雨连绵,寒冷潮湿,羊群密集、拥挤等因素,有利于空气-飞沫传染的发生;多发生在山区和草原,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羊只营养缺乏,容易受寒感冒,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较易发病,发病后病死率也较高;

呈地方流行;冬季流行期平均为15d,夏季可维持2个月以上。

症状

潜伏期短者5~6d,长者3~4周,平均18~20d。根据病程和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病初体温增高,可达41~42ºC,极度萎顿,食欲废绝,呼吸急促而有痛苦的呜叫。数小时后出现肺炎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并流浆液带血鼻液,肺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消失或呈捻发音。12~36h内,渗出液充满病肺并进入胸腔,病羊卧地不起,四肢直伸,呼吸极度困难,每次呼吸则全身颤动;黏膜高度充血,发绀;目光呆滞,呻吟哀鸣,不久窒息而亡。病程一般不超过4~5d,有的仅12~24h。

急性:最常见。病初体温升高,继之出现短而湿的咳嗽,伴有浆性鼻漏。4~5d后,咳嗽变干而痛苦,鼻液转为黏液-脓性并呈铁锈色,高热稽留不退,食欲锐减,呼吸困难和痛苦呻吟,眼睑肿胀,流泪,眼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口半开张,流泡沫状唾液。头颈伸直,腰背拱起,腹肋紧缩,最后病羊倒卧,极度衰弱委顿,有的发生臌胀和腹泻,甚至口腔中发生溃疡,唇、乳房等部皮肤发疹,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期多为7~15d,有的可达1个月。幸而不死的转为慢性。孕羊大批(70%~80%)发生流产。

慢性:多见于夏季。全身症状轻微,体温降至40ºC左右。病羊间有咳嗽和腹泻,鼻涕时有时无,身体衰弱,被毛粗乱无光。在此期间,如饲养管理不良,与急性病例接触或机体抵抗力由于种种原因而降低时,很容易复发或出现并发症而迅速死亡。

病变

多局限于胸部。胸腔常有淡黄色液体,间或两侧有纤维素性肺炎;肝变区凸出于肺表,颜色由红至灰色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变厚而粗糙,上有黄白色纤维素层附着,直至胸膜与肋膜,心包发生粘连。心包积液,心肌松弛、变软。急性病例还可见肝、脾肿大,胆囊肿胀,肾肿大和膜下小点溢血。

诊断

由于本病的流行规律、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都很特征,根据这三个方面作出综合诊断并不困难。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反应,多用于慢性病例。

本病在临床上和病理上均与羊巴氏杆菌病相似,但以病料进行细菌学检查以资区别。

预防与治疗

预防

平时预防,除加强一般措施外,关键问题是防止引入或迁入病羊和带菌者。新引进羊只必须隔离检疫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时方可混人大群。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我国除原有的用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制造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和鸡胚化弱毒苗以外,研制成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根据当地病原体的分离结果,选择使用。

发病羊群应进行封锁,及时对全群进行逐头检查,对病羊、可疑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离和治疗;对被污染的羊舍、场地、饲管用具和病羊的尸体、粪便等,应进行彻底消毒或无害处理。用新肿凡纳明(914)静脉注射,证明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本病。也有试用磺胺嘧啶钠皮下注射。据报道,病初使用足够剂量的土霉素、四环素或氯霉素等有治疗效果。

在采取上述疗法的同时,必须加强护理,结合饮食疗法和必要的对症疗法。

治疗

免疫和药物保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

新砷矾纳明的治疗剂量为:体重5-10kg的羔羊用0.1g,15kg左右的羊用0.15g,20kg左右的幼羚羊用0. 2-0.3g,30kg左右的壮年羊用0.4-0.5g,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一般在注射后第二天体温下降,食欲转好,经过3-4天恢复正常。病重的可在第一次注射后的3-4天,再按原量或酌量减少重复注射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