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一起妊娠母羊霉菌病引起羔羊中毒死亡的病例报告【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一起妊娠母羊霉菌病引起羔羊中毒死亡的病例报告

撒 勇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756000)

妊娠母羊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引起所产羔羊黄曲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羔羊瘫痪性死亡,现将有关病例报告如下。

1 羊的饲养情况及发病经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大马庄村三组村民庞某饲养20只寒杂妊娠母羊,于2011年12月,开始产羔,所产羔羊陆续发病死亡,至2012年5月18日,20只妊娠母羊所产26只羔羊全部死亡。

2 病因调查

经调查了解,该养羊户的饲养条件和饲料品质极差,自2011年入冬以来喂羊的玉米秸秆,洋芋粉渣等饲料,其中60%发霉变质。羔羊死亡的症状十分相似,死亡率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 临床症状

母羊平时饮食和精神状态较正常,但生产后眼结膜苍白,体温39.7℃,呼吸35次/分钟,脉搏93次/分钟,羔羊体质较弱,弓腰走路蹒跚,左摇右摆,后躯无力呈前肢站立,后肢麻痹拖地,5~7天后死亡。

4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尸体营养不良,后驱皮下水肿,肾脏外观水肿质脆呈黑紫,肾脏部位的皮肤肌肉组织发青,肺脏水肿,表面有小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出血斑,肝脏肿大有土黄色的斑纹,盲肠和小肠黏膜有麸皮样出血,尿道口水肿出血。

镜下观察。无菌采取肝、肾保存在10%福尔马林溶液里,石蜡包埋切片,伊红染色(H.E),镜检所见如下。大部分病例肝组织的肝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变性肝细胞肿大、胞浆浑浊、胞浆内有许多粗大粉红色颗粒(H.E染色)。部分病例肝组织肝细胞出现局灶性坏死,在中央静脉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小部分病例肝细胞广泛性脂肪变性,在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肪小滴(H.E染色),只能看到空泡,胞核被挤压在一则。大部分病例肾组织出现颗粒变性,变性的细胞肿大,管腔变狭,胞浆内有许多粗大粉红色颗粒(H.E染色)。部分病例肾组织出血,在肾小管之间堆积大量的红细胞。

5 微生物学检查

肝、肺、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镜下见有霉菌孢子和霉菌菌丝。

6 治疗方案

把脱霉菌素添加到饲料中,以及减少或不喂含脂肪过多的饲料,去除发霉垫草,给予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易于消化的青绿饲料,如萝卜缨,麸皮等,这样能加快胃肠道的收缩,起到健胃作用,而且能尽快清除肠道中的毒素,各别严重的用20%的葡萄糖溶液并混合维生素C和吡哆素制剂静脉注射,这样可以起到解毒保肝功效。

当羊霉菌中毒后,其自身免疫力下降,(www.613935.com)各组织器官也发生衰竭,特别是霉菌一旦在肺、胃、肠道等中有斑块出现时,即使再投服制霉菌素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羊群以前的免疫也失去疗效,这样就会继发其他的疾病如细菌性疾病腹泻,魏氏梭菌等,所以一旦霉菌控制住后就应该重新再做疫苗,控制继发感染。

2012年5月28日开始逐渐更换饲料,至6月底饲喂该羊群为优质比较全价的饲草料,本年底该养羊户20只母羊生产23只羔羊,挽回经济损失上万元。

7 预防

防霉方法。防止饲料发霉的关键是控制水分和温度,对谷物或农作物秸秆尽快进行干燥处理,并置于干燥、低温及通风良好处贮存。

去霉方法。目前尚无满意的方法,不过可以通过连续水洗、化学去毒、浸泡等方法去除霉变饲料的毒素,如对轻微发霉的饲料,使用1.5%氢氧化钠液或木灰水浸泡处理,或用清水多次清洗,直至泡洗液清澈无色为止,但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饲料,仍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质,应限量饲喂。

8 小结

春秋季节,多雨潮湿,且气温逐步回升,各种霉菌滋生繁殖,导致饲草料霉坏变质,是霉菌毒素中毒的高发季节。若不认真防制,将会给养殖生产蒙受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所以应该加强管理,对发霉的饲草料,应该及时更换,对已霉变的豆饼应停止饲喂。同时消除污染。对已被霉菌污染的饲料要彻底消毒,增强解毒功能。饮水中添加适量硒盐,降低黄曲霉菌素的毒性作用。服用制霉菌素,这样才能彻底杜绝霉菌的发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