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脑和脊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不仅容易引起羊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会直接引起羊只死亡,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寄生虫病.羊只感染该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反应迟钝、沉郁不动等临床症状,确诊后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临床经验表明,93%的感染羊只经过手术治疗可逐渐恢复健康,但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且避免损伤血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措施。

8.jpg

1、临床症状

病羊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在放牧过程中独自离群,具有神经症状,如盲目向前冲且不转弯,或者先向右转圈再向左转圈,遇到障碍物时头抵在上面不动,走动不稳,往往卧地不起,采食时需要将饲草放在嘴边或者颈部依物而立自行采食。发病前期,羔羊最常见发生急性型,且随着六钩蚴的移行导致脑部出现炎症,呈现明显发热,脉搏、呼吸加速。有时会呈现过度兴奋,作前冲、后退或者回旋运动;有时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脱离羊群,长时间躺卧,大多数羔羊会在3~5天内由于发生急性脑炎而导致死亡,有些耐过急性期后会变成慢性型。

急性型。羔羊会表现出最明显的症状,感染后经过大约15天开始表现出发热,食欲减退,反应退钝或者敏感,盲目奔走或者长时间的精神沉郁。症状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极度萎靡或者过度兴奋,部分颈向一侧弯曲,呈现斜视,磨牙、流涎;部分做圆圈运动、前冲或者后退,接着出现痉挛;部分独自离群,往往躺卧。病程一般可持续5~7天,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大部分症状会逐渐消失,转变成慢性型。

慢症型。病羊寄生有一个或者少数囊泡时,且囊泡大小没有长到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压力前,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经过4~6 h,由于囊泡明显增大,导致脑和脊髓受到压迫,才会开始出现症状,且虫体寄生部位不同,会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在大脑后部枕骨区寄生时,头部会高抬,作后退运动,呈角弓反张姿势;在脊髓寄生时,会导致走动后躯无力,甚至出现麻痹,排尿失禁,呈犬坐姿势。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反复出现症状,严重时经过1~2个月会发生死亡。

2、鉴别诊断

该病主要是与维生素A缺乏症进行区分。羊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维生素A来形成视紫红质,使其无法适宜暗环境,从而发生夜盲症。另外,处于生长期的羔羊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容易导致骨骼生长不良,骨骼软弱且明显增厚,使骨骼系统无法与中枢神经系统生长相适应,造成颅内容积明显变小,提高颅内压。临床上表现出运动失调,无定向的作转圈运动,视力减弱,脑部叩诊没有出现浊音区。一般进行饲草饲料分析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诊,及时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3、治疗措施

切断传染源。预防该病的一个主要措施是及时消灭传染源,即加强犬绦虫病的检测,并及时进行驱虫,尽可能不将犬、羊放在一起混养。对于患有该病的死亡的羊,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或者烧毁等,避免野犬、狼、狐等终末宿主感染脑包虫而不断传播该病。

定期驱虫。对于容易流行脑包虫病的地区,要对羊群和犬进行定期驱虫,可使用吡喹酮,犬按体重口服10 mg/kg,羊口服15 mg/kg,且犬排出的粪便必须进行深埋。

手术治疗。以病羊头顶两耳或者两羊角的连线中心作为术部参照点,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可在此点的前后左右1 cm处作为实际手术开口部位。病羊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 03 mL/kg麻醉药846合剂,对其进行麻醉。接着将病羊保定,剪去手术部位的被毛,并涂擦2%碘酒进行消毒,再涂擦75%酒精进行脱碘消毒。术者持手术刀在手术部位的皮肤上作“U”形切口,“U”口方向要根据实际手术部位确定,提起皮瓣,将骨膜分离,促使颅骨暴露。前推手术用的圆锯头内侧的顶针,促使其在圆锯口突出大约0.2 mL,并进行固定。一切准备好后就可实施圆锯术,将病羊颅腔打开。在打开过程中,要注意先让圆锯呈缓慢且力量适度运行,直到圆锯头沿着一个固定轨迹运行后才能够退回顶针,使其位于圆锯头内的2~3 mL处。全层颅骨都被锯透后,即可取出骨片,从而使硬脑膜暴露。此时由于硬脑膜受到虫体包囊压迫,会向外膨出,在颅腔内明显突出,因此要小心的对硬脑膜呈十字形剪开,剪开后发现脑实质皮层顶在蛛网膜上,向外形成更加明显的膨出,此时注意不能够用力压迫,避免虫包囊发生破裂,导致囊液流入颅腔而出现并发症。查明包囊位置后,可使用安装有连续注射器的自制16号注射针头刺入脑膜,注意避开血管,当发现向外流出液体后要及时连接注射器,并抽动活塞,尽可能多的吸取囊泡内的液体,直到完全吸净。之后,对自制针头进行小心的捻转,且在捻转的同时逐渐向外拉动,将包囊取出。包囊全部取出后,在手术部位使用止血纱布擦试,接着滴人少量的青霉素,拉平骨膜,然后覆盖圆锯孔,对皮肤采取结节缝合法进行缝合,在术口先涂抹适量的磺胺软膏,再涂擦碘酒进行消毒,最后包扎纱布进行牢固。病羊术后要安排专人看管,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振动。为使病羊脑内压降低,可按体重静脉注射1 g/kg甘露醇。

羊脑包虫病的防治

一、流行病学

脑包虫病其学名为多头蚴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羊脑或脊髓的一种寄生虫病。羊脑包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春季。脑包虫—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外层为角质膜,囊的内膜(生发膜)上生出许多头节(100~250个),囊泡由豌豆大到鸡蛋大。犬类是最终畜主,狗吞食了含有多头蚴的牛、羊的脑及被多头幼污染的食物后,这些幼虫发育为多头成虫寄生于狗小肠内,可以生存数年之久。多头虫具有强大的繁殖力,一昼夜可产卵25-68万个,对环境有极大的危害。虫体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零10—16度生存140天,在37-39度能存活一年,耐高温,70度才能致死它。

二、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2岁以下幼龄羊,绵羊最易感,1岁以下的牛也易感。

三、病因

羊吃到被多头绦虫卵污染的饲草,虫卵随着血液移行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引起发病。多头蚴的成虫是一种多头绦虫,它寄生在狗、狐狸、狼的小肠中,长约40~80厘米。含有成熟虫卵的后部节片不断成熟与脱落,并随着粪便派出体外,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草料,进入羊消化道的虫卵,卵膜被溶解,六钩蚴逸出,并钻入肠粘膜的毛细血管内,随血流被带到脑内继续发育成囊泡状的多头蚴。

四、症状

羊脑包虫病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反应迟钝,长时间沉郁不动,遇障碍物时则奋力前冲抵物不动,两眼视力模糊,其眼内瞳孔上附有一层白膜。但是,寄生部位不同,则引起的症状也不同:若虫体寄生于脑部的某侧则患羊将头抵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对侧的眼常失明;若虫体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则患羊头部抵于胸前,向前作直线运动,行走时高抬前肢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寄生在小脑则患羊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或蹒跚步态,严重时衰竭卧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后期高度消瘦。寄生在小脑手术极难;若虫体寄在脑表面则有转圈、共济失调神经性症状,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患部有疼痛感或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若位于脑后部则患羊表现角弓反张,行走后退,卧地不起,全身痉孪,四肢呈游泳状。

五、诊断

羊感染此病后,在一定时期出现无目地的转圈运动,转圈方向与寄生部位大多数是相同的。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转小圈寄生在浅层,转大圈在深层,低头在前,仰头在后,平头寄生在中部。后期寄生部位皮肤稍隆起,用手触摸骨质萎缩变薄甚至穿孔,指压感到骨质变软,患羊疼痛不安,轻叩患区有浊音。

六、预防

第一,加强饲养管理,羊圈舍的周围尽可能减少犬的饲养,不给羊饲喂犬类污染过的饲料,更不能与犬同食。

第二,狗要拴系饲养,不能放开或混入羊群,平时对狗粪便集中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

第三,不要让狗吃患有脑包虫的羊脑、脏器,定期给狗驱虫。牧羊犬应该做到每年春秋定期用氢溴酸槟榔碱2-3mg/kg剂量口服驱虫。

第四,死于该病的羊头和手术摘除的虫体要深埋或烧毁,防止犬食。第六,每年的二月、7月下旬和12月下旬用吡喹酮70~8Omg/kg剂量对羊进行预防性驱虫。

七、治疗

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寄生头部前脑表面的虫体可施行手术摘除。首先将羊横卧保定,术部剪毛、消毒,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分点注射盐酸普鲁卡因。麻醉2—3分钟后,在骨质变软的部位作U字形或十字切口,切透皮肤及皮下组织,不切破骨膜,分离皮瓣将它翻过用线加以固定,切口长宽均为2厘米,注意切口应

在低处以便止血。露出颅骨,先用骨钻将头骨钻一小孔以作支撑,用圆锯在骨质上开一小孔,用力均匀,使脑膜暴露,不损伤骨膜。确定包囊位置后,用注射针头避开血管刺入脑膜,发现有液体向外流出,然后连接注射器后抽动活塞,尽量吸取囊泡,直至吸尽后慢慢小心拉出包囊。包囊取出后,用止血纱布压迫手术部位,滴入少量青霉素,把骨膜拉平,遮盖圆锯孔。结节缝合皮肤,涂擦磺胺软膏,最后用碘酒消毒。手术后由专人保护羊的头部,以免发生振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