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方法

羊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方法。

1、病原生活史

肝片吸虫长度为20~35 mm,宽度为5~13 mm,虫体呈扁平叶状,从胆管内刚取出的活虫体呈棕红色。在发育过程中,肝片吸虫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即多种椎实螺。在山羊和绵羊肝胆管内寄生的成虫会在该处大量排卵,虫卵经由胆汁进入到消化道,又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在温度适宜且水分、氧气、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虫卵在10~25天之后会发育变为毛蚴。在外界环境中,毛蚴一般只能够生存6~36 h。如果毛蚴在水中游动时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就会钻人到其体内。螺体内再经过三个发育阶段,即胞蚴、雷蚴、尾蚴,且一个毛蚴能够发育形成1000多个尾蚴,之后从螺体内钻出,在植物上附着或着在水面上漂浮,逐渐变成囊蚴。当羊只饮水或者食入污染有囊蚴的牧草,其就会进入到消化道并发生溶解,使幼虫逸出,之后钻入到胆管和肝脏中,从而感染发生肝片吸虫病。成虫在体内继续发育2.5~4个月,就会开始产卵,虫卵之后再排到体外,接着经过各个发育阶段又发育为成虫产出,如此重复循环。

2、临床症状

病羊在临床上通常会呈现出两种病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是由于幼虫在肝组织内不断移行导致,而慢性期主要是由于胆道内寄生有成虫导致。另外,病羊临床症状的轻重与感染虫体数量、宿主年龄、体质情况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相关。通常感染虫体数量较多,羊的机体较差,年龄过小或者过老,饲养管理条件恶劣,都会使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尤其是幼羊发生轻度感染就会表现出症状。

急性期。通常在秋季发生,病羊表现出独自离群落后,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体质衰弱,被毛粗乱,容易疲劳,腹胀,有时出现腹泻,之后快速发生贫血,黏膜黄疸、苍白,叩诊肝脏发现半浊音区增大,压迫比较敏感。症状严重时通常在几天内发生死亡,尤其是幼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慢性期。即病羊耐过急性期或者发生轻度感染引起,通常在冬、春季变成慢性。病羊主要表现出贫血,黏膜明显苍白,病情进展缓慢,食欲减退,伴有异嗜,交替发生便秘和下痢,排出黑褐色粪便,机体严重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且质地变脆容易断裂,局部发生脱毛,眼睑以及体躯下垂部位(如下颌、腹下、胸下等)发生水肿。哺乳母羊患病后会导致产奶量减少,乳汁稀薄,乳质量降低,妊娠母羊通常会发生流产、死胎、产弱羔,且产后容易发生瘫痪,最终由于严重消瘦、衰竭而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病羊可使用硝氯酚,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0.8~1.O mg/kg针剂,该药只能够杀死成虫。也可使用丙硫咪唑,按体重口服15 mg/kg,该药能够有效杀死成虫,但杀死童虫的效果相对较差。也可使用溴酚磷,按体重口服16 mg/kg,该药物不管是对成虫还是对童虫都能够有效驱杀,同时还能够治疗急性期病羊。也可使用三氯苯唑,取含250 mg的丸剂或者5%混悬液,按体重口服12 mg/kg,该药物不论是对童虫还是幼虫、成虫都能够有效驱杀,也能够用于治疗急性期病羊。病羊症状严重时,还要配合采取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病羊体质较弱,体型消瘦,可静脉注射由500 mL 10%葡萄糖、5 mL 10%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并配合使用5 mL10%安钠咖进行强心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

中药治疗。病羊可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中药具有安全、毒副作用非常小的特点,不会形成残留。取60 g贯众,30 g榧子,30 g使君子,30 g芜夷,30 g雷丸,30 g百部,15 g柯子,30 g槟榔,30 g乌梅,30 g大黄,30 g鹤虱,15 g木香,15 g附子(制),15 g干姜(炒),全部研成细末,取30~60 g给病羊灌服,能够有效的治疗羊肝片吸虫病。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该病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即尽可能不在潮湿低洼地区及讷滩进行放牧,并对低湿草地及讷滩可按每平方米喷洒5 L 0.02%的硫酸铜,或者使用0.01%的浓度喷洒,用于灭螺,每年2~3次,也可通过排水对讷滩进行改造。由于该病的发生与水源紧密相关,因此要确保饮水清洁卫生,并选择地势高且干燥的牧场进行放牧,且最好采取轮牧制度。羊圈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出运动场和圈舍内存在的粪便。

定期驱虫。羊群定期进行驱虫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该病,并控制疫情扩散。羊群驱虫时间和次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条件。一般来说,每年分别在春秋季节都进行1次驱虫,通常选择在4~5月份和9~10月份。该病可选择使用多种药物预防,其中使用氯氰碘柳胺钠针剂进行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另外,还可使用丙硫咪唑、碘醚柳胺等其他药物,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可视黏膜极度苍白,黄疸,贫血。病羊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毛干易断,肋骨突出,眼睑、颌下、胸腹下部水肿。放牧时有的吃土,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出黑褐色稀粪,有的带血。病情严重的,一般经1~2个月后,因病恶化而死亡,病情较轻的,拖延到次年天气回暖,饲料改善后逐渐恢复。

粪便检查

采取新鲜粪便5~10克,用尼龙筛淘洗法或反复沉淀法检出肝片吸虫卵,虫卵呈长卵圆形,金黄色,大小为116~132微米×66~82微米。

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检及粪便检查等几方面综合判断。

防治措施

(1)药物驱虫。肝片吸虫病的传播主要是源于病羊和带虫者,因此驱虫不仅是治疗病羊,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关键在于驱虫的时间与次数。急性病例一般在9月下旬幼虫期驱虫,慢性病例一般在10月成虫期驱虫。所有羊只每年在2~3月份和10~11月份应有两次定期驱虫,10~11月份驱虫是保护羊只过冬,并预防羊冬季发病,2~3月份驱虫是减少羊在夏秋放牧时散播病源。最理想的驱虫药物是硝氯酚,每千克体重3~5毫克,空腹l次灌服,每天1次,连用3天。另外,还有联氨酚噻、肝蛭净、蛭得净、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酚等药物,可选择服用。

(2)粪便处理。圈舍内的粪便,每天清除后进行堆肥,利用粪便发酵产热而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要严格管理,不能乱丢,集中起来堆积发酵处理,防止污染羊舍和草场及再感染发病。

(3)牧场预防。①选择高燥地区放牧,不到沼泽、低洼潮湿地带放牧。②轮牧。轮牧是防止肝片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方法。把草场用网围栏、河流、小溪、灌木、沟壕等标把分成几个小区,每个小区放牧30~40天,按一定的顺序一区一区地放牧,周而复始地轮回放牧,以减少肝片吸虫病的感染机会③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在冬季和初春,气候寒冷,牧草干枯,大多数羊消瘦、体弱,抵抗力低,是肝片吸虫病患羊死亡数量最多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应由放牧转为舍饲,加强饲养管理,来增强抵抗力,降低死亡率。

(4)饮水卫生。在发病地区,尽量饮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等清洁的水,不要到低湿、沼泽地带去饮水。

(5)消灭中间宿主。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在放牧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沼泽地,来改变椎实螺的生活条件,达到灭螺的目的。据资料报道,在放牧地区,大群养鸭,既能消灭椎实螺,又能促进养鸭业的发展,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6)患病脏器的处理。不能将有虫体的肝脏乱弃或在河水中清洗,或把洗肝的水到处乱泼,而使病原人为地扩散,对有严重病变的肝脏立即作深埋或焚烧等销毁处理。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