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中西疗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流行与中西疗法

刘占国

(黑龙江省鸡西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鸡西15 8100)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在数日龄至6周龄以内的羔羊,38月龄羔羊也可发生。病羊和带菌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通过排泄和分泌物将病菌排出体外,污染环境、饲料、饮水等。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羊群营养不良、栏圈潮湿、粪便处理不及时、气候突变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冬春季多发,放牧季节则少发。据统计,本病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综合征,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发展。

2主要症状

病羊的潜伏期数小时至12天。①败血型多发于26周龄的羔羊,病初体温高达41. 542.O℃,精神沉郁,四肢僵硬,运步失调,头常弯向一侧,视力障碍,继之卧地,磨牙,头向后仰,一肢或四肢作划水动作。病羔口吐泡沫,鼻流黏液,有的关节肿胀、疼痛。最后昏迷,多于发病后412h死亡。剖检见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性脓性絮片;脑膜充血,有小出血点,大脑沟常含多量脓性渗出物。②肠型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病初体温高达40. 141.O℃,不久即下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粪便先呈半液状,由黄色变为灰色,以后粪呈液状,含气泡,有时混血液和黏液。腹痛、弓背、萎顿、虚弱、卧地,如不及时治疗,可经2436h死亡。剖检见尸体消瘦,肠黏膜充血发炎,有出血点;肠系淋巴结肿大,有散在出血点。严重的病羔脱水,真胃、小肠和大肠内容物呈黄灰色液状,有的肺呈初期炎症病变。

3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诊断。在分析病因时,必须注意发病季节、年龄及死亡率。实验室诊断取病灶组织、血液或肠内容物,用麦康凯培养基划线分离,挑出可疑菌落转种三糖铁培养基培养后,反应符合大肠杆菌的,提存后进行理化鉴定,可确诊。

4预防措施

加强对孕羊和羔羊的护理,严格做到定期消毒,尤其是做好分娩前后栏舍、用具的消毒以及羔羊的护理,可降低发病率,让羔羊尽早吃上初乳。对污染的环境、用具,用3%5%来苏儿溶液消毒。

5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①抗菌治疗:大肠杆菌对土霉素、新霉素、复方甲砜霉素、磺胺脒、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土霉素粉3050mg/kg.w,每天分23次口服;新霉素1015mg/kg.w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磺胺脒第一次lg,以后每隔6h内服0.5g;庆大霉素24mg/kg.w肌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2. 5mg/kg.w肌注。对心脏衰弱的羔羊可用强心剂,皮下注射安钠咖0. 51.OmL;对有兴奋症状的病羊,可内服水合氯醛0. 10. 2g。②补液:对水样腹泻、出现脱水的病羔,每天须补液12次,可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必要时还可以加入碳酸氧钠等以防酸中毒。③调节胃肠功能:病初在羔羊体质尚好时,先灌服少量油类或盐类泻剂,使胃肠道中的大量病菌及其毒素尽早排出,然后再投给收敛止泻和健胃剂。

中兽医治疗。第一,肠型属中兽医湿热痢的范畴,当以清热化湿、凉血止痢为治法,宜白龙散加减:白头翁、龙胆草各20g,黄连、白芍各15g,山楂、当归各lOg,水煎至lOOmL,每次lOmL灌服,每日2次,连用数天。第二,杨树花(雄株花序)制成50%煎剂,羔羊每次口服10 30 mL,连用35天。第三,大蒜酊(大蒜lOOg,95%乙醇lOOmL,浸泡15天,过滤即成)23mL,加适量温水1次灌服。第四,针灸,可在后海、脾俞、后三里穴,毫针针刺、或水针、或埋线、或激光照射。也可施血针山根、涌泉、尾尖等穴。

综合疗法。大肠杆菌常因环境、气候以及饲养管理的改变而引起发病。不仅羔羊发病,青年羊(如育肥羊)也会发病,以腹泻、尾巴水肿为主要症状。第一,按治疗量给羊群饮用新霉素(1日量,2535mg/kg.w)、强力霉素(1日量,25mg/kg.w)水溶性药粉,连用5天。病重者肌注庆大霉素(1000-1500U/kg.w)、青霉素,适量加地塞米松,每日2次。第二,发病羊群饮用电解质多维水溶液,防止病羊腹泻脱水,个别严重病例进行静注补液。第三,隔离病羊,圈舍消毒。全群羊饮用0. Ol%高锰酸钾水溶液,每日1次,连续l周。第四,腹泻痊愈羊前胃弛缓,食欲不振,须进行胃肠功能调理,药用健胃散、健脾散、通下灵、酵母片或大黄苏打片等。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