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 和中华双腔吸虫等寄生于家畜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的疾病。双腔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虫体通常在宿主的胆囊和胆管内寄生。该病通常会对反刍动物产生较大危害,特别是绵羊。该病会导致病羊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商品率降低,感染严重时会引起死亡。所以要特别加以防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双腔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性

中华双腔吸虫。虫体呈透明的扁平状,位于腹吸盘前方的体部呈头锥样,后面两侧相对较宽,如同肩样突起。虫体长度为3./1~9.1 mm,宽度为2.6~3.1 mm。虫体为雌性同体,在腹吸盘之后并列有两个呈不正圆 的睾丸,边缘略微分叶或不整齐。卵巢位于睾丸后面。虫体后部被子宫充满。虫体中部两侧分布有卵黄腺。虫卵为暗褐色,呈椭圆形或者卵圆形,大小为(38~/15) um×(22~30》um,卵壳较厚,两侧轻度不对称。虫卵一端存在明显的卵盖,里面含有毛蚴。

矛形双腔吸虫。虫体呈棕红色的透明扁平状,肉眼就能够看见内部器官。虫体呈矛状,前端尖细,后端较钝,表面光滑。虫体长度为5~15 mm,宽度为1.5~2.5 mm。口吸盘明显小于腹吸盘。腹吸盘后面有两个睾丸,呈前后斜列或者并列,略微分叶或者接近圆形。受精囊和卵巢位于睾丸的后方偏右侧,虫体中部两侧分布有小颗粒状的卵黄腺。子宫位于虫体后部,呈曲折状,含有大量虫卵。虫卵类似于中华双腔吸虫卵。

虫卵具有很强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能够在土壤和粪便中生存数月后依旧具有感染性。在温度为18~20℃的干燥环境下,经过1周依旧存活。尤其具有更强的抵抗低温的能力,如虫卵及寄生于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各期幼虫都能够安全越冬,且依旧具有感染性。另外,虫卵也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如在50℃温度下处理24 h依旧具有活力。

2、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机体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容易脱落。在放牧过程中,行动迟缓,往往位于群体最后,且呆立喘息、休息。在中午和夜间休息时,无法正常反刍,次数不定,时少时多。贫血,可视黏膜苍白、黄染,有些发生下痢,排出棕黄色的腹泻物。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羊表现出明显疲劳,往往卧地不起,即使人为驱赶也只能够走动几步,然后又卧地。眼睑、下颌、胸下发生水肿,用手触诊有捏面团的感觉。病羊往往会继发引起肝源性感光过敏症,即在中午放牧时,由于阳光强烈,会导致颜面部、耳部快速肿胀,对采食产生影响,全身症状加重,且肿胀处往往会发生大面积破溃、结痂或者继发引起细菌感染。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死亡。

3、实验室检查

虫体检查。取病死羊肝脏,将其撕碎后放在盐水中进行多次洗涤,除去肝组织后即可检查虫体。检出的虫体放人薄荷脑溶液中,使其完全展开,然后冉放入70%酒精溶液中进行固定,放在载玻片上使用卡红染色,冉使用二甲苯脱色变成透明,最后使用显微镜对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同时测量虫体大小。

虫卵检查。彻底洗净法,即取5~10 g粪便放人烧杯中,加水搅拌后静置20 min,接着倒去上层液,冉添加适量水进行混合、静置,沉淀物经过多次水洗,直到上层液完全透明时,最后将上层液倒去,用吸管吸取适量沉淀物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进行镜检即可。离心沉淀法,即取3g粪便放人小杯中,按10~15倍比例加水混合均匀,接着用纱布或者金属筛将粪液滤入离心管中,以2000~2500 r/min的速度用电动离心机进行1~2 min离心。将上层液倒去,冉添加适量水混合均匀,然后再次进行离心。如此经过2~3次离心沉淀,最后将上层液倒掉,按着用吸管吸取适量沉淀物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进行镜检。观察虫卵形态结构,同时测量大小。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全群羊可选择口服丙硫苯咪唑和皮下注射阿维菌素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羊群第一次用药后经过3~4天,可使粪便中的虫卵数量逐渐减少,在第5天开始明显减少。驱虫时,每只羊按体重灌服25~30 mg/kg丙硫苯咪唑,并配合按体重皮下注射0.01N0. 02 mL/kg O.1%阿维菌素注射液,每次间隔1周,连续使用2~3次。如果病羊体质较差、过于虚弱,可静脉注射200~300 mL 25%葡萄糖注射液、2~3 mL三磷酸腺苷注射液、2mL肌苷注射液、50~1001U辅酶A;也可静脉注射250~300 mL18氨基酸注射液、2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100 mL 10%葡萄糖酸钙、1~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也可肌肉注射10~15 mL牲血素注射液(有旋糖酐铁),每间隔1周1次,连续使用2次。如果病羊食欲减退,可肌肉注射3~5 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或者2~3 mL新斯的明。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驱虫,尤其是在同一牧地上放牧的羊、牛要同时进行驱虫,一般适宜在每年秋末和冬季进行。驱虫要选择使用针对吸虫的药物,如氯氰碘柳胺钠、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等。

一、临床症状:

病羊食欲减退,下痢, 日渐消瘦,粘膜苍白,有的黄疸,贫血,被毛粗乱。病初体温升高,眼睛流泪,眼脸、耳部、颌下、 胸腹下及四 肢部水肿,针刺有黄色体流出,病羊有搔挠患部现象, 致使患部被毛脱落,溃疡结痂。病后期,极度衰弱,站立不起, 昏迷死之。曾用抗瘟灵、地塞米松、

青链霉素治疗无效。

二、剖检特征:

频死羊剖检,主要见肝肿大,坚硬、肝被膜肥厚, 布满灰白色坏死灶, 突出肝表面等变化,胆囊肿大,管壁增厚,胆汁停滞、污浊,内有5~7 毫米长虫体。

三、实验室检查:

1.来患畜粪便涂片镜检, 发现大量椭圆形双腔吸虫卵囊。

2.将肝脏在水中撕碎, 用连续沉淀法检查,发现双腔吸虫虫体。

四、防治:

确诊后立即用吸虫灵0.2~0.4克/千克体重制成县浮液灌服驱虫,同时,对危弱病畜,用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C、离胺酸混合做腹腔注射,来做为支持疗法,5天后,病情得到控制。另外,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预防本病的发生:

1.定期驱虫,每年在秋末冬初、冬末春初进行两次定期驱虫, 在放牧季节过后也要驱虫。

2.粪便要堆积发酵灭虫, 尤其是驱虫后的粪便及虫体应严格处理,不能污染水源。

3.注意饮食卫生, 不要到潮湿而低洼的地方放牧,羊的饮水应来自井水,自来水等,保持水源清洁,预防感染。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