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衣原体、结膜支原体、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引起的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红眼病”、“换眼睛”,其特征为羞明流泪,眼睛流出大量分泌物,结膜和角膜炎,角膜浑浊和溃疡,甚至失眠。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一般呈急性经过,只要羊群中有1只出现发病,就能够在1周内蔓延至全群,甚至危及临近羊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角膜浑浊或者出现云雾状增生,造成失明,影响机体采食、活动,体重减轻,以及泌乳量降低,应加以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1、流行病学

该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如结膜乳支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立克次体、李氏杆菌、奈氏球菌等,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是由衣原体引起。该病主要是羊发生感染,水牛、黄牛也能够感染,有时会危及家禽和猪,尤其是幼龄动物最容易患病。羊群通常是由于引入已经感染的病羊或者其他传染物质而引起发病,还能够经由接触引起感染。病羊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尿液以及乳汁等含有病毒的物质,都能够传播该病。另外,某些飞蛾或者蝇类也能够机械性传播该病。该病通常在蚊蝇活动旺盛的炎热季节发病,主要是5~10月份的夏秋季节,往往呈地方性流行。病程通常能够持续大约15天,长时能够达到30天左右。病羊基本上能够自愈,就算角膜变得混浊也能够逐渐复明。该病基本会导致死亡,个别病羊由于角膜、结膜白斑引起双目失明而只能够淘汰处理。

2、临床症状

感染早期,病羊都会在放牧时出现掉群现象,且一侧或者两侧眼睛流出清亮眼泪,怕光拒绝睁开眼睛,且伴有疼痛。经过一夜,眼结膜发生充血,上下眼睑有所肿胀,并逐渐闭合,最终不能睁开。对病羊进行检查,机体会由于严重疼痛而拒绝检查。经过3~4天,病羊一侧或者两侧瞳孔呈现乳白色云雾状,也就是结膜翳,导致部分或者整个瞳孔都被覆盖,严重时会出现枝叉状增生翳膜或者角膜发生破裂,虹膜发生黏连,晶状体脱落,极少数的眼球明显突出。此时走动困难,甚至由于视力减弱或者失明而盲目走动,出现相互顶撞,或者在放牧时撞上障碍物。另外,病羊由于不能够正常采食牧草而处于明显的饥饿状态,接着体况日渐变差,进行性消瘦。泌乳母羊患病后还会伴有乳房变小、泌乳量降低的症状,从而使哺乳羔羊增加吮乳次数,但依旧不能够满足其需要,并由于饥饿而持续嚎叫,最终由于瘦弱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病样采集。在无菌条件下,在病羊眼部用消毒棉签擦拭眼结膜以及分泌物,在普通肉汤培养基内接种,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培养分离。普通肉汤培养基接种病料后分别置于37℃条件下进行厌氧和有氧培养,经过24 h取肉汤培养物接种于普通平板上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单个菌落在普通肉汤、巧克力琼脂平板及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接种,最终能够分离得到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大约为0.8μm。在普通琼脂干板上生长不透明的乳白色菌落,长势良好,通常呈丛排列,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在鲜血琼脂平板上会形成透明的溶血环;肉汤培养基变得均匀混浊,形成沉淀。

4、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病羊要立即进行隔离,避免扩大传染。病羊应转移到黑暗的地方,防止存在光线刺激,促使其充足休息,尽快恢复健康。对于假定健康的羊,可转移到没有被污染的新牧场进行放牧。同时,取1000 g龙胆草,白菊花、夏枯草各500 g,添加10000 mL水,以温火煎煮至剩余6000 mL药液,成年羊每天灌服100 mL,中年羊灌服80 mL,羔羊灌服50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羊舍要彻底清理,将栏舍内的粪便完全清除,并对其采取焚烧、掩埋、堆沤发酵或者使用其他药物进行处理。

西药疗法。对于刚发病的羊.可对眼睛使用2%的硼酸溶液进行冲洗,接着滴入适量的青霉素眼膏,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基本上就能够康复。如果病羊眼角膜已经存在点状混浊物,且角膜形成溃疡,可取160万IU青霉素和5 mL兽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每只分别在上下眼睑皮下注射0.5 mL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就能够康复。如果病羊的眼睛已经完全被白膜覆盖,要采取自血疗法,即一人将病羊保定,另一人用酒精消毒棉球对病羊颈部静脉1/3处进行消毒,接着使用真空采血管以及配套的采血针采取1~2 mL静脉血液,然后立即在病眼结膜下分点注射0. 5~1 mL,同时翻开眼皮撒布40万IU青霉素粉剂,每天1次,连续使用2~5次就可使眼睛白膜消失,视力逐渐恢复。

中药疗法。取20 g薄荷、10 g荆芥、10 g白矾、10 g硼砂、20 g玉金,加水煎煮后给病羊喂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也可取车前草、鲜桑叶、野菊花各1把,20 g生石膏,加水煎煮后给病羊喂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数天。

其他疗法。取等量的田基黄、威灵仙清洗干净后切碎,添加适量95%酒精进行浸泡,经过l天取液体备用,注意浸泡越长时间药效越好。治疗时,先对病羊的患眼使用硼酸溶液冲洗,接着即可滴加以上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

免疫预防。通常情况下,成年羊不会感染该病,且经过治疗康复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该病。因此可使用当地分离得到的具有血凝性和菌毛的菌株制成多价菌苗,适时给羊免疫接种,能够预防发病。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

1、病因及流行病学

1.1病因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多病原的疾病,主要由衣原体、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所致。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常存在于患羊的结膜囊、鼻泪管和鼻分泌物中,随眼分泌物排菌,病愈后,病原仍长期存在于眼分泌物中,使该病每年发生或从一个季节传到另一个季节[2]。易感动物有黄牛、水牛、绵羊、山羊和猪等。通常同种动物通过直接或密切的方式如相互摩擦、打喷嚏、咳嗽而传染。蝇类可成为其传播媒介,一般不同种类的宿主之间不传染。

1.2流行病学

2006—2009年,大街乡3个村26户农户饲养的黑山羊发生一种呈结膜炎症状的疾病病羊,共发病1 258只,其中成年山羊756只,羔羊345只,老年山羊157只。死亡62只,致死率5.02%,该病不同年龄、性别的山羊均有易感性,以幼龄和青年山羊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6—9月发病最多(发病984只)。一旦发病,传播迅速,1周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40%~100%,呈地方性流行。空气污染、尘土、刮风、强日光照射等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7 d,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病例严重时体温达40 ℃,病初呈结膜炎症状,畏光、流泪、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性或粘性分泌物,不久成脓。结膜和眼睑红肿,其后发生角膜炎和角膜溃疡。随病情发展,结膜上的血管伸向角膜,在角膜边缘形成红色充血带[3]。炎症蔓延,继发虹膜炎。角膜经1~4 d后浑浊,起初半透明、浅灰色,后浑浊度逐渐增加,呈云翳状,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有时发生眼前房积脓或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多数患羊为一侧患病后为双眼感染。病程一般为20 d,短者7 d,长者40 d,多数痊愈,极少数失明淘汰。

3、诊断

在诊断该病时,应以恶性卡他热、VA缺乏症以及吸吮线虫引起的角膜结膜炎相区别。

3.1恶性卡他热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季和早春,多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较低,高者达60%~90%。以头眼型最典型,最初症状有高热稽留(41~42 ℃),肌肉震颤,寒战,食欲锐减,瘤胃弛缓,初便秘,后拉稀,排尿频繁,呼吸及心跳加快等。高热同时伴有鼻眼少量分泌物,口腔与鼻腔黏膜充血、坏死及糜烂。每一典型病例,几乎均具有眼部症状,畏光、流泪、眼睑闭合,继而虹膜睫状体炎和进行性角膜炎,后可能变得完全不透明。炎症蔓延到额窦,会使头颅上部隆起,体表淋巴结肿大。母羊阴唇水肿,阴道黏膜潮红、肿胀。

3.2VA缺乏

体温正常,有长期饲喂缺乏VA的饲料史,病羊尤其是羔羊,表现怕光,弱视,夜盲症,干眼症尤为明显,角膜增厚成云雾状,以致完全失明,死亡率较低。

3.3羊吸吮线虫病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蝇活动频繁的夏秋季多散发[4]。主要症状为结膜炎,眼痒、潮红、流泪和角膜混浊。严重时眼内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常使上下眼睑粘合。角膜糜烂、溃疡、穿孔、水晶体损伤及睫状体炎等。结合临床症状,在眼内发现吸吮线虫即可确诊。而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流行于6—9月,羊群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幼龄、青年山羊多发,患羊一侧或两侧性结膜和角膜炎可作出初诊,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动物或细胞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

4、治疗及预防

4.2治疗

患羊隔离后,先用0.9%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擦去眼角分泌物,挤入四环素、红霉素眼膏,2次/d,连用7 d;用0.9%生理盐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大黄腾混合液,2次/d,连用7 d;也可采病羊全血10 mL,立即注入眼睑皮下的方法治疗。经过采取以上治疗方法,治愈1 178只,治愈率98.5%。

4.1预防

发现羊有一侧患病,立即隔离,单独厩养,加强护理,避免与健康羊接触,其他羊群要远离发病羊群放牧,减少传染;不引进病羊和带菌羊;在夏秋季节要注意灭蝇,避免强日光照射和灰尘刺激,将患羊安置在光线暗和无风处,防止眼外伤;当一群羊中有1只患病则全群用药预防性治疗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