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 羊口疮病例

2007年8月,长顺县为了开展百万只山羊生态养羊集成技术推广,先后从县内购买本地山羊256只,从四川引进兰江黄羊种羊100只,在长顺县交麻乡进行扩繁养殖。农户严万胜养殖本地山羊30只,在2007年9月发现其中一只5月龄山羊发生唇型口疮,先后有12只重复发作3~5次,因处理不当,病情蔓延以致羔羊发病率达85%。经及时救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治愈率为91.5%,且次年未发生此病。

羊口疮学名“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由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特征为口腔黏膜、唇部的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

2 流行特点

2.1 羊口疮流行期

多在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羔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率底,呈口径传播性流行,人和猫也会感染。

2.2 传染源与传染途径

病羊和带毒羊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脓疱和痂皮内,可经擦伤的肚皮和黏膜感染;被污染的饮料、饮水或病愈后残留在地上的病羊痂皮均可传播本病。

2.3 病毒性质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秋季发生较多。因病毒高温易失活,低温活性低,但低温条件其理化性质很稳定,容易导致病毒连续作用,该病毒在羊群中可连续危害多年。

2.4 新疫区

新疫区主要是引进病羊或带毒羊而引发。将健康羊置于有病羊用过的圈舍或污染的牧场,采食被污染草料,所饮水源被环境污染也可引发病。

3 病原

传染性脓疱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干痂暴露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d丧失传染性。该病毒对温度较为敏感,60℃30min可被杀死,(www.613935.com)64℃2min被杀死。病毒在pH值为4.2~10.9时具有传染性。

4 临床症状

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唇型、蹄型、外阴型、混合型,目前长顺县常见病例属唇型,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唇型。

4.1 唇型症状

唇型羊传染性脓疮病例最为常见,病初山羊精神沉郁,口角上下唇或鼻镜上出现散发的小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脓疱,破溃后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若为良性,经1~2周痂皮干燥脱落而康复。

4.2 唇型病源

严重病例,患部继发丘疹,水疱,脓疱痂垢并相互融合,波及整个口唇周围及眼睑和耳郭等部位,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继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下颌淋巴结肿大2~3倍,触摸呈硬感。由于痂垢逐渐增厚,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患羊日趋消瘦,衰弱而死亡。个别病例常伴有化脓菌等感染,引起深部组织化脓和坏死。病情危害到口腔黏膜,发生水疱,脓疮和糜烂时,病羊采食,咀嚼和吞咽极度困难。

5 防治

5.1 治疗

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其次,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溶液创面,然后用水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最后,为预防继发感染,也可用抗生素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50万单位颈部肌内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d为一疗程。

5.2 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黏膜不使其发生损伤。

首先,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芒刺。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土啃墙,保护皮肤和黏膜。

其次,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15以上,确认无病疫后再混群饲养。

最后,在本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5.3 疫苗接种

方法一:接种时,按每头一份加0.9%生理盐水0.2ml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在口腔黏膜内注射0.2ml,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泡为准。

方法二: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碾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未发病羊做皮肤划痕接种,经过10d左右即可产生免疫力,对预防本病效果不错。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