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炭疽病的病原及发病机理 羊炭疽病的防控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炭疽病的病原及发病机理 羊炭疽病的防控措施

羊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羊炭疽病的病原及发病机理和羊炭疽病的防控措施。

1、病原及发病机理

炭疽杆菌是引起炭疽病的病原,呈竹节状,两端平直,没有鞭毛,菌体大小为(1~1.50)μm×(3~5)μm,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呈阳性结果;对病料检样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散在或者呈2~3个短链排列,存在荚膜;接种到培养基后,能够长出较长的链条,但通常不会产生荚膜。病羊和没有剖解的病死羊尸体内存在的病菌不会形成芽胞,但如果暴露在温度适宜和含有足够氧气的环境中就会在菌体中央形成芽胞。炭疽杆菌是一种兼性需氧菌,对培养基没有严格要求,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能够长出灰白色菌落,且表面粗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菌落存在花纹,类似卷发状,中央呈暗褐色,周围射出菌丝。

炭疽芽胞杆菌的毒力主要由炭疽毒素和荚膜多肽决定。当羊体内侵入有毒力的炭疽芽胞后,会在侵入的局部组织进行发育繁殖,当机体健康状态良好时,自身的防御机制会主动对病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且会杀死大部分菌体,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使有毒力的炭疽菌能够及时形成一种荚膜,保护菌体不会受到体内溶菌酶和白细胞吞噬作用,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和不断扩散。另外,炭疽杆菌还能够产生另一种毒素,其能够导致局部发生水肿,且菌体能够在水肿液中继续繁殖,并通过淋巴管侵入到局部淋巴结,最终侵入到血液中,并开始大量繁殖,从而引起败血症。

2、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表现出急性症状。刚开始发病时,整个羊群中只有少数羊表现出食欲减退,容易被忽视,经过几天就开始有羊零星突然发生死亡,容易被认为是发生羊快疫,且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羊开始表现出精神萎靡,停止采食饲草,通过认真观察能够发现大约一半的病羊会排出混杂红色血液的尿液,有时还会发生腹泻,排出带血粪便,最终倒地后震颤、磨牙、抽搐,进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检验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濒临死亡或者刚死亡的病死羊的血液,以及被误剖杀剥皮羊的心血、脾脏、肝脏、淋巴结组织,直接进行涂片,经过瑞特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存在大量呈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菌体两端略微凹陷或者比较平整,大部分呈竹节状或者短链状排列,且有一层红色膜包裹在菌体外面。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被误剖检羊的肝脏、淋巴结组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接种,放在二氧化碳浓度为100~200 mL/L以及温度为37~38℃的环境中进行18~24 h培养,能够长出圆形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且黏稠,但不会出现溶血现象。挑取可疑菌落制成涂片,染色后进行镜检,看到同病死羊病料中完全一致的杆菌。病料组织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发现菌体旺盛生长,且边缘不整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看到典型的卷发状;挑取单个菌落制成抹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看到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且菌体呈竹节状排列,中央存在芽胞。病料接种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发现汤体依旧清亮,而有絮状沉淀物存在于底部;取肉汤培养物制成抹片,经过革兰氏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呈链状排列,且中部存在芽胞。

4、防控措施

应急处理。对于发生该病的地区,要立即进行封锁,且周围3 km的范围内都属于疫区,隔离病羊后及时进行治疗。病羊要隔离在清洁、干燥的圈栏内,确保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并饲喂容易消化且含有高热量的新鲜饲料,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注意在整个封锁期间禁止车辆、人员以及羊进出。病死羊尸体以及病羊排出的粪便、污染的垫草、其他废弃物品要采取焚烧处理。

免疫接种。采取预防注射时,要以疫点作为中心,由外到内,即从受威胁地区逐渐向一点使用Ⅱ号炭疽芽孢苗进行集中注射,每只羊皮下接种1 mL,且按照要求每年都进行1次注射。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确定接种用量、接种方法,并加强执行各个注意事项。

及时治疗。对于病程进展略缓的病羊,要求在严格的隔离情况下采取治疗,一般采取特异血清疗法,并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病羊可静脉或者皮下注射50~100 mL炭疽血清,经过12 h如果体温依旧没有降低,可再注射1次。同时,配合注射适量的青霉素,一般成年羊用量为20万~40万IU,羔羊用量为10万~20万IU,每间隔4~6 h用药1次;或者选择注射10%磺胺噻唑钠,第一次用量为40~60 mL,之后每间隔8~12 h使用20~30 mL。

羊炭疽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方法

一、羊炭疽病病原及传染:

炭疽的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炭疽病羊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有经呼吸道、皮肤创伤和吸血昆虫叮咬、螫刺等染的,潜伏期l一5天。气候温暖、雨量较多时,此病易发生。

二、羊炭疽病症状:

多为急性或最急性经过。表现为突然倒地,全身痉挛,瞳孔扩大,磨牙,天然孔口、鼻、肛门等流出带气泡的紫黑色血液,数分钟内死亡。肥壮的羔羊发病死亡更快。病程较缓慢者也只延续几小时,表现不安、战栗、心悸、呼吸困难和天然孔流血等症状。

三、羊炭疽病防治:

发病初期,注射抗炭疽血清有一定疗效,第一次50毫升。注射一次后,如4小时体温不退,可再注射25-30毫升。早期发病也可注射磺胺类药物及青霉素等。此病发病急,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即死亡,所以应以预防为主。首先,患炭疽死亡的羊,严禁剥皮、吃肉及剖检,否则炭疽杆菌能形成芽孢,污染场地,造成传播。病羊尸 体要深埋,被尸 体污染的地面应铲除,和尸体一起埋掉。发现病羊应立刻对所在羊群进行检查、治疗,对病羊圈及周围活动场所要彻底消毒。其次,在发生过炭疽的地区内放牧的羊群,每年要进行一次Ⅱ号炭疽芽孢苗的注射。

四、如何预防羊炭疽病:

1、预防接种。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区的易感羊,每年均应用羊 2 号炭疽芽胞苗皮下注射 1 ml。

2、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可用 10% 烧碱水、0.1%的升汞溶液、5%的碘酊或20%—3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羊群除去病羊后,全群用抗菌药 3 天。

3、对疑似炭疽病的羊,严禁剖检、剥皮和食用。

4、对羊尸体应深埋。对污染的垫草、粪便等要烧毁。

五、如何治疗羊炭疽病:

1、病羊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病程稍缓的病羊可采用特异血清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病羊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 30 - 60ml ,必要时于 12 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2、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 1.5 万单位,每 8 小时肌肉注射 1 次。

六、羊炭疽病病菌及病理解剖图:

羊炭疽病病菌

【羊炭疽】炭疽杆菌的形态,有荚膜(美兰染色)

羊炭疽病病理解剖肝脏

【羊炭疽】败血脾,肿大,柔软,切面呈黑色,结构不清

羊炭疽病病理解剖肾脏

【羊炭疽】肾肿大、淤血、出血、变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羊炭疽病

感染的羊会突然倒地死亡、口鼻流血

七、羊炭疽病病理观察:

病理观察可发现,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出血和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胀。由于对炭疽病尸体严禁剖检,因此特别注意外观症状地综合判断,以免误剖。

(1) 羊发病初,可注射抗炭疽血清,第一次注射50毫升,注射后4小时体温不退时,可再注射25—30毫升。

(2)对亚急性病羊,可将青霉素100万单位,一天分为2次注射,连用三天。

(3)发病率高的地区,每年应坚持给肉羊注射五号炭疽芽孢菌苗,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可免疫1年。

(4)对疑似炭疽病的羊,严禁剖检、剥皮和食用。

(5)对羊尸体应深埋。对污染的垫草、粪便等要烧毁。对污染物可用10%的热碱液、0.1%的升汞溶液、5%的碘酊或20%—3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杀死芽孢。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