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因 羊细颈囊尾蚴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因 羊细颈囊尾蚴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也叫做腹腔囊尾蚴病,是由于感染犬的小肠内寄生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而导致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是在易感羊的肝脏、肠系膜和胃网膜等处寄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因 羊细颈囊尾蚴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泡状带绦虫的终末宿主是犬,主要是由于采食患病动物的内脏而发生感染。虫体在宿主体内发育成熟,孕节片就能够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容易导致圈舍、放牧地、饲料、饲草以及饮水等污染,当羊(中间宿主)食入孕节片后会进入消化道,并在里面逸出六钩蚴,随后侵入到肠壁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实质,并不断移动到肝脏表面,最终侵入腹腔继续发育。羔羊的易感性较高,且症状比较严重,如果感染严重且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导致死亡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肝脏、肺脏等组织内寄生大量没有发育成熟的虫体,加之其移行过程中会严重损害组织。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能够正常采食。之后大部分羊出现贫血、缺乏营养,机体虚弱、消瘦,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排出稀软粪便。如果伴发急性腹膜炎,会导致腹部膨大,且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2-40.5℃,对腹壁按压产生痛感。发病后期还会伴有腹泻、腹水、体质衰弱,腹部逐渐缩小,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停止暖气、反刍,最后因为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主要是肝脏、小肠黏膜和瘤胃浆膜发生病变。主要是血液稀薄,黏滞性消失,肉眼可见肌肉色淡、变薄;胸腔存在少量的积液;心脏皮软;肺脏颜色加深,稍微萎缩,质地变软,表面存在大量奶黄色的病灶斑点;肝脏发生肿大,质地略软,被膜粗糙,有大量的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在上面,且散在有出血点。将肝脏切开发现肝实质中镶嵌2j3左右的细颈囊尾蚴,导致该处出现半球形的凹陷,且切面存在虫体移行形成的灰白色虫道,病变处甚至还存在处于移行发育的幼虫,并存在弯曲索状病灶,直径为1-2mm,初期呈暗红色,后期变成黄褐色。肝脏腹侧壁、小肠系膜以及瘤胃的腹侧壁都存在鸡蛋、鸭蛋大小到鹅蛋大小的“水铃铛”,其囊壁呈透明状,很薄,里面为透明液体,内囊壁上存在一个细长的乳白色颈部头节。瘤胃明显臌气,里面含有很少的液体食糜;整个肠腔含有大量气体,大肠内存在少量稀粪。部分病羊的小肠黏膜上附着有乳白色的头节,且每间隔3-5cm即存在一个,还可在肠系膜、腹腔浆膜处发生局限性的腹膜炎。

4、实验室检查

取犬排出的适量粪便放在玻璃缸内,添加10倍比例的清水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静置10-15min,倒去上层粪液,经过多次操作,直到上层液体完全透明时倒去上层液,取少量沉淀物进行镜检,能够看到绦虫孕节,里面含有大量卵圆形虫卵,卵内还含有六钩蚴。取病羊腹水中存在的白色虫体进行压片镜检,发现里面存在一个圆形头节雏形,通过鉴定判断是没有发育成熟的细颈囊尾蚴。

取病死羊心血、淋巴结、肝脏、脾脏、胃组织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呈阴性。同时,将病料在琼脂斜面、麦凯康培养基上接种,分别置于37℃的有氧、厌氧环境中培养24h,都没有长出细菌。取淋巴结、肝脏、脾脏各Sg,按1:5比例制成悬液,给5只健康无病小白鼠腹腔注射1mL悬液,经过6天依旧没有出现异常,对试验小鼠进行扑杀,然后取肝脏、脾脏以划线培养的方式接种在琼脂板培养上,也没有长出细菌。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羊按体重口服12mgjkg丙硫咪唑,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口服o.25mgjkg伊维菌素,经过7天再服用1次;也可按体重口服25-30mgjkg吡喹酮,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羊群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如果继发感染细菌,要采集病死羊的病变组织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进行治疗;如果病羊表现出体温升高,可配合使用氨基比林等退热药,连续使用3天。

加强饲养管理。羊群在容易发病的季节可从放牧饲养改成舍饲,并饲喂含有丰富营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墨西哥玉米等)以及啤酒糟,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多维、麸皮、玉米和豆粕等。定期清扫圈舍,并进行消毒,清出的粪便等污物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建议进行生物热发酵。控制护场犬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且禁止其进入生产饲养场区,防止犬粪便污染场地、羊舍、用具、饮水以及草料。

定期驱虫。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季节、气候以及降雨的规律,制定合理的驱虫制度,并使用有效驱虫药物。冬春季节主要防治疥螨,常用伊维菌素等药物;夏秋季节主要防治吸虫病,常用丙硫咪唑等药物;同时全年都要驱除细颈囊尾蚴。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