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流产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流产的原因及综合防治

陈洪岩

(黑龙江省甘南县畜禽繁育改良站 162100)

山羊流产主要是因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个因素导致的。山羊以及绵羊不同于反刍动物,其生理受到气候、理化的影响更加强烈,所以山羊发生流产几率比反刍动物要高。一般来说突然流产的山羊在流产前不会有任何的表现。发病比较缓慢的精神状态萎靡,食欲降低,有腹痛和努责情况,阴户有羊水流出,排出胎儿后会恢复安静。在山羊群中如果有相同病因存在,就会持续的有流产情况出现,然后稳定。外伤会导致隐性流产,胎儿在山羊体内会自溶,剩余胎骨在子宫内残留。根据山羊受伤情况不同,胎儿会在数小时或者数天后排出。

1 原因分析

羊流产衣原体病(羊的地方性流产病):当怀孕的羊感染衣原体后,衣原体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上生长繁殖,引起患部发炎,导致胎羔早期产出。绝大多数母羊在产前1个月左右发生流产。2~4月份是该疾病的高发期,主要患病的羊是2岁左右的母羊。流产前没有特异性表现,仅仅是神态异常,有腹痛和鸣叫,流产发生时会将死胎排出。 对该病的初步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等综合分析,确诊需进行衣原体分离和血清学诊断。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免疫接种,每年定期注射卵黄囊油佐剂甲醛灭活苗,每只皮下注射3mL,有效期为1~2年。

羊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会导致山羊流产,主要是妊娠3~4个月时,初次发病时会有非常高的流产几率,以后可以免疫,降低流产几率。该疾病的防治应该做好免疫工作,特别是高发病区域,定期的进行检疫和免疫,对患病的羊进行隔离或淘汰,避免扩大危害范围。

沙门氏杆菌病及蓝舌病:沙门氏杆菌病、蓝舌病会导致山羊体内血清阳性率上升,增加了流产几率。对该疾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磺胺类、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现在对这类疾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没有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

营养不良:山羊的生活地域主要是山区、海岛和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区,春季和冬季的枯燥较多,所以摄入的营养不足,母羊在冬季和春季是怀孕的高峰期,所以体内对营养的需求高,而实际的营养补充跟不上,导致胎儿发育受到影响,引发流产。

饲养管理不当:霉变饲料、饮水污染、气候突变、公母混养、放牧跌倒等会导致山羊流产。此外治疗时,药物选择不当,剂量使用不正确也会导致流产。

气候条件:山羊怀孕基本上都是集中于2月中旬至3月下旬这个时间段,而这个时间段的前1个月是枯草进入4、5个月时,属于霜冻期,母羊在10月至11月进行繁殖,所以必须要做好四季的放牧工作,避免冬季长时间的放牧,最好是在冬季以舍饲为主。夏季要抓水膘,秋季抓油膘,冬季保肥膘,春季减少掉膘,这样才能够让山羊顺利的度过四季,平安生产。增加冬季饲料的应用物质,对草场进行改良,保证山羊有充足的牧草摄入,为冬季舍饲提供基础。 冬季提供洁净饮水,避免污染水源的使用,每天在暖和的时间提供饮水,可以降低山羊受到冷应激。 春季和冬季使用暖棚,调整饲养结构,避免山羊受到寒冷的应激。

2. 综合防治措施

使用疫苗降低传染疾病的影响,疫苗的使用应该科学、规范、合理,按照疫苗的使用要求、剂量使用,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引发疾病。

采用新的驱虫兽药,如虫克星、阿福丁、伊力佳、阿力佳等,春秋定期驱虫,控制和降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驱虫后对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 对流产母羊及时使用抗菌消炎药品。对疑似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土壤,场地、圈舍、用具和饲养人员衣物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控制由管理不当,如:拥挤、缺水、采食毒草、霜草、冰凌水、受冷等因素诱发的流产。 在四季加强放牧的情况下抓好夏秋膘,特别是加强冬春季管理。 采取分群放牧的方式,将羊分为公羊、母羊、羊羔不同的群体,及时让各群山羊都能够得到饲料补给,怀孕后的山羊饲喂标准应该要适当的提高,按照其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保持羊舍的洁净干燥,光照充足,通风透气。进入冬季后可以不清除粪便,在春秋交替时挖出,这些粪便能够形成“暖炕”,春秋之交时挖粪出圈。做好羊舍的消毒管理措施,预防疫病。 补喂常规元素(Ca、P、Na、K)等和微量元素(Cu、Mn、Zn、S、Se)等。

尽量自繁自养,减少外地羊的引入,引入时,也要做好检疫工作,避免外地疫病的进入,进行隔离观察,无疫病后再合群饲养,不要使用疫区的饲料和任何物品,不引入疫区羊。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