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浅述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浅述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刘成栋

(黑龙江省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300)

作者简介:刘成栋(1982 -),男,辽宁风城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临床工作。

肝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危害羊群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羊感染此病后,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严重时会造成大量羊只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重视肝片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对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生活史

肝片吸虫是扁行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肝片吸虫外观扁平,形如树叶,呈棕红色,长25~30mm,宽8—13mm。头端小,呈显著圆锥状。牛、羊等终末宿主食用附着囊蚴上的水草而被感染。囊蚴进入终末宿主体内,并在十二指肠中脱囊,又经肝表面进入肝胆管内最终发育为成虫。

2流行特点

本病呈全球性流行,牛、羊最易感。其中羊的感染率一般为30%~50%,个别养羊业发达的地区可高达90%以上,该病在我国多见。此病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夏秋多雨的季节,在低洼潮湿地区、稻田地区及江河流域的发病率较高。因为潮湿环境很适合幼虫及椎实螺的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急性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夏秋季,慢性肝片吸虫病发生在冬末和初春,我国南方地区,温暖季节持续时间长,因此,该地区常年处于感染阶段。

3 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虫体的数量、毒素作用的强弱及动物机体的状况。成年羊若寄生少数虫体,一般不表现症状,羔羊即使寄生少数的虫体,也会对其产生极大的伤害。急性型症状:秋季羊只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囊幼,多发生急性型患病表现。病羊初期轻度发热、食欲下降、精神萎顿、易疲劳,离群掉队,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排黏液性血便。触压肝区,有明显疼痛感,叩诊肝区可发现半浊音区扩大,严重者可在几日内死亡。慢性型症状:多发生于由耐过急性型期或轻度感染的病羊,病羊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眼睑、颌下、胸下及腹下发生水肿,病羊食欲减退或废绝,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出现脱毛现象,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情逐渐恶化,最终因极度衰竭死亡。

4病理变化

急性型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表面光滑,包膜有纤维素沉积,且与周围组织发生黏连;肝实质变硬,切开肝脏可见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虫道内有大量的肝片吸虫成虫和血块。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慢性型剖检见慢性增生性肝炎和胆管炎,在肝组织被破坏的部位出现淡白色索道瘢痕,肝呈土黄色,胆管高度扩张,且凸出于肝脏表面,内膜粗糙,挤压胆管流出充满虫体和污浊稠厚棕褐色的黏性液体;肺脏病变,可见局限性坏死灶,大小如鸡蛋,内有暗褐色胶胨样物质,有时可见肝片吸虫活虫体或半分解状态的虫体。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诊断。临床常用沉淀法,发现虫卵即可确诊。具体方法:取5~lOg病羊粪便,将其捣碎置于容器内,加入清水搅匀后,静止沉淀20min后,将溶液上清液倒掉,再加入清水搅匀,沉淀,如此方法2~3次。吸取少量上清液制片镜检,结果在显微镜下可发现肝片吸虫虫卵,虫卵呈长卵圆形,金黄色,约(116~132) um×(66—82)um,即可确诊。

6 防治措施

按照当地的气候特点制定驱虫计划。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畜舍内的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为消除虫卵,在有限的给药时间内,应及时清扫试验羊的粪便.堆积发酵.采用超清洁消毒每天至少进行2次,彻底消除成虫和卵。防止污染圈舍而再度感染发病。放牧要尽量避开低洼潮湿的河滩和沼泽地区,避免羊群被感染。对于已经感染或者怀疑已经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羊群,禁止其到河内放牧饮水,必须饮用干净的井水,同时定期驱虫,以避免重复感染。治疗可用硝氯酚,每千克体重4~5 mg,1次灌服;或用丙硫苯咪唑,每天每千克体重20 mg,1次灌服,3天为1个疗程;还可用碘醚柳治疗,每千克体重3~5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药2天。通过上述药物治疗,羊群食欲会好转,症状可以缓解,逐步恢复正常。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