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李氏杆菌病的症状 羊李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李氏杆菌病的症状 羊李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羊散发性传染病。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孕畜流产为特征。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而导致的一种传染病,家禽、家畜、啮齿动物以及人类都能够感染。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病率较低,但致病死亡率较高,因此养殖者应当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针对发病原因及特点进行科学防范,最大程度减轻和消除该病对养羊业的危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李氏杆菌病的症状 羊李氏杆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与防治措施。

u=16075343,2746028966&fm=26&gp=0.jpg

1、流行病学

病原特征。李氏杆菌是一种小杆菌,呈革兰氏阳性,在抹片中往往单个存在、成对或者呈V形排列。该菌在pH值小于5.O时无法存活,采取常规巴氏消毒法也无法将其杀死,但对食盐和高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如在65℃下处理30~10min才可将其杀灭。常用的消毒药都能够将其杀死。

发病特点。李氏杆菌病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甚至人类基本都能够感染该菌,其中羊比较容易感染。任何年龄、性别的羊都能够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并通过粪便、鼻液、生殖道分泌物以及水源蔓延传播,且发病与气候变化、卫生条件、饲养管理等紧密相关。另外,该病一般呈散发性,尽管具有较低的感染率,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羊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脏乱,走动不稳,步态蹒跚,动作异常,或者向一侧旋转,有时头颈会朝向一些歪斜,向一侧作转圈走动,无法人为迫使其改变。流鼻液、流涎,采食、吞咽困难,停止反刍,机体虚弱无力,妊娠母羊往往会发生流产。头颈上弯,颈项强硬,发生角弓反张。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39~10.9℃,呼吸达到30~40次/min,心率达到80~115次/min。有些病羊出现头颈一侧性麻痹以及咬肌麻痹,眼睛紧闭,双眼流泪,下颚皮下存在积液,肌肉痉挛,腹泻,机体日渐消瘦,往往卧地不起,发出痛苦的呻吟,且四肢持续划动。发病后期,病羊会倒地无法站起,陷入昏迷,抽搐,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经过2~3天会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最短时只能够持续2~3天,长时能够达到7~20天。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通常不存在肉眼可见的特殊病变。通过组织学检查时,可在脑桥、中脑以及延脑看到典型的微脓肿以及淋巴细胞性管套。微脓肿开始是由于小胶质细胞结节和少许中性粒细胞聚集而形成,接着结节中心发生液化,并存在明显浸润个性粒细胞。这种化脓灶非常局限,不会发生较大扩展,但能够在整个白质上散布。

3、实验室检验

细菌学检验。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羊颈索及脑干病灶进行组织压片,接着使用甲醇固定。同时,取脑脊液进行离心,取沉淀物制成抹片,接着加热固定。对以上两种抹片都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即可在细胞内外看到似球状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冉取2份病料,其中1份在肉汤及肉肝汤中接种,置于37℃进行24 h增菌培养,用于病菌分离培养;另1份病料进行剪碎,添加适量肉汤进行匀浆,保存在4℃冰箱内。增菌培养物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少量成对或者V字形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杆菌,菌体没有荚膜,不会形成芽孢,还能够看到一些革兰氏阳性、阴性杆菌。取培养物接种于在胰蛋白胨肉汤中接种,置于37℃进行48h培养,接着将其在鲜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冉置于37℃下进行48h培养,会长出半透明的网形菌落,表面光滑,且会形成B型溶血环,大小在菌落边缘以内,但由于与其他杂菌相互交错而不能够进行纯分离,凶此要在含有0.O4%亚碲酸钾的琼脂培养基上以及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下进行48h培养,可见前者长出黑色菌落,而后者长出蓝色菌落,并存在白色昏晕环,在以上两培养基上分别挑取1个菌落,接种于血清肉汤培养基上,冉在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即进一步进行纯化培养,发现培养基会先变得均匀混浊,经过几天会逐渐变稠而呈半固体状。对于保存在4℃内的病料也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会发现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成对或者呈V字排列。

动物试验。取37℃下培养48h的疑似菌落的纯培养物,给2只体重为16~18g的小白鼠腹腔注射,每只0.3mL,同时设置对照组。结果发现,试验组的2只小白鼠在20h内都发生死亡,取其脏器组织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往往单个存在以及成对、V字形或者Y字形排列,没有荚膜,不会形成芽孢。

4、防治措施

病羊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2mL/kg长效磺胺王注射液,每天1次。也可静脉注射3支20mL浓糖、4支10mL10%磺胺嘧啶,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按体重内服0.2g/kg磺胺二甲嘧啶,连续使用3天。对于同群假定健康的羊,也要及时投服磺胺二甲嘧啶进行预防。如果病羊表现ILIJ神经症状,要采取对症治疗,如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用量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每天1次,连续使用5天。另外,在羊群日粮中可添加适量的泰妙菌素、阿莫西林,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电解多维,改善体质,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1、羊李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

(1)临床症状。羊李氏杆菌病的早期症状为体温异常升高至40~41.6℃,但是不久后降至接近正常,而且常伴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及眼结膜发炎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羊出现眼球突出、目光呆滞、视力障碍或完全失明等症状,而且常伴有颈部、后头部及咬肌痉挛,头颈偏向一侧及大量流涎等表现。后期病羊出现神志昏迷、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呈游泳状滑动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该病自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3~7天,成年病羊的病程可达1~3周,死亡率为10%。羔羊常因急性败血症而死,妊娠母羊经常在无任何症状下流产,胎衣滞留2~3天后自行排出。

(2)病理解剖。剖检可见淋巴结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湿润及水肿症状。病理切片可见肺充血或点状出血,心、肝、肾变性出血,而且伴有膜性心内膜炎,肝、脾及深层肌肉有化脓性病灶,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单核细胞大量浸润的脑膜炎变化。

(3)细菌培养鉴定。对病死羊的肝、脑组织进行涂片染色,可见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显微镜检查可见V型或并列的细小杆菌,而且菌杆两端钝圆、菌体散在、无芽孢或荚膜。将杆菌接种于亚碲酸钾血液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圆形、隆起、湿润且黑色的菌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而且形成狭窄的β 溶血环;在胰蛋白琼脂平板上培养,可形成蓝绿色、具有特殊光泽的纯净透明菌落。

2、羊李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病羊治疗。肌肉注射12%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80mL,每天2次,连用5天。同时肌肉注射氯胺素400万IU,每天2次,连用5天。对伴有神经症状的病羊加用250mg氯丙嗪注射液。另外还可用0.1%的高锰酸钾水做胃肠消毒,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土霉素,并用石碳酸消毒羊圈。

(2)羊群的营养管理。首先,要给予羊群优质青干草和作物秸秆,及时补充豆粕、玉米及麦麸等精料,每天定时供给2~3次饮水。其次要采用恰当的补饲方法,一般是先草后料,接着饲喂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矿物质可加在草料中喂给,妊娠期羊还需注意补钙,补饲次数可根据羊的体重和数量确定。应尽量让羊群外出运动,以提高其抗寒能力,增强体质。

(3)保健管理。定期清扫羊圈、活动场所及其他可能存在病毒和细菌的地方,保持羊圈干净、干燥、通风良好。羊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垫草及时更换,定期进行喷药杀虫和消毒。及时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经常刷拭羊只体表和被毛,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机体健康。加强自繁自养工作,如需引进羊只则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及30天隔离,确认无疾病后方可混群饲养。总之,在羊养殖期间,应从小的细节抓起,努力提高对羊李氏杆菌病的防治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准,确保羊的健康生长,保障养殖效益的提高。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