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快疫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其防控【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快疫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其防控

天 强,潘庆磊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腐败梭菌是引起该病的传染源,菌体呈杆状,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该菌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在煮沸条件下需要120min才能够被杀死。另外,有些消毒药也能够将其杀死,如常用20%的漂白粉、3%的福尔马林或者0.2%的升汞。

任何品种的羊只都对该菌具有易感性,其中6月龄至2岁的羊只比较容易发生,特别是营养、膘情良好的羊只最容易发病,且主要经由消化道引起感染。在自然界中,腐败梭菌主要以芽孢的形式大量存在,尤其是在沼泽、低洼或者潮湿地带,羊只由于饮入被污染的水源或者食人被污染的饲草,导致芽孢体侵入到消化道,但此时不一定能够引起发病,只有当机体抵抗力减弱,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促使腐败梭菌开始大量繁殖,生成大量的毒素,导致消化道黏膜出现发炎、坏死,引起中毒性休克,从而发生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羊往往突然发病,通常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发现其腹部明显膨胀,存在疼痛感,排出稀粪,呈黑色,并伴有磨牙。对于病程持续稍长的病羊,会表现出离群独处,呈卧地状,拒绝走动,即使迫使其走动也会出现运动失调的现象。但病羊体温基本正常,食欲废绝。一般来说,病羊从发病到死亡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基本不会有病程持续超过1天的病羊。

最急性型。没有明显的潜伏期,病羊通常突然出现采食和反刍停止,不停呻吟、磨牙,并伴有腹痛,呼吸困难,有泡沫状液体从口、鼻流出,四肢分开,后躯不稳。往往由于严重痉挛而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通常在2~6h内发生死亡。

急性型。发病初期,病羊表现出精神沉郁,腹部发生膨胀,卧地不起,行走不稳,食欲不振,排粪出现困难,呼吸加速,眼结膜发生充血,大量流涎,不停呻吟。粪便呈黑绿色,且混杂炎性黏膜或者产物。当体温升高超过40℃时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接着很快发生死亡[养殖网:www.novmv.com/]。

3 鉴别诊断

该病与羊黑疫、羊炭疽和羊肠毒血症等具有类似的临床症状,必须进行鉴别诊断,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羊黑疫。该病的发生往往与肝片吸虫病的流行密切相关,肝脏往往存在坏死灶,经过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能够看到呈无关节长丝状的腐败梭菌。

羊炭疽。二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比较相似,但炭疽杆菌和腐败梭菌在细菌形态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能够经由涂片染色进行鉴别。

羊肠毒血症。二者在临床症状上比较相似,能够经由发病时间,尿糖和血糖升高与否,特征症状,如羊快疫会导致真胃发生出血性炎症,而肠毒血症往往会导致肾脏发生软化,通过以上方面进行区别。

4 防控措施

羊场合理选址和建设。羊场必须选择建设在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另外,羊舍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便于采光、通风和冬季保暖。运动场和羊舍的面积要相互匹配,羊舍面积要确保每只羊所占空间为1~1. 2m2,而运动场面积至少是羊舍面积的2倍,不能够过小,不然会导致羊群过于拥挤,舍内湿度过高。

加强饲养管理。无论羊只采取舍饲还是放牧,注意控制蛋白质饲料或者苜蓿草的喂量,特别禁止一次性饲喂或者放牧采食过多的草料。放牧时,羊只最好先在于草地和次草地采食,接着进入草地、青草地采食,也能够有效预防发病。对于放牧羊群,在出牧前可先饲喂适量的干草,使其放牧青草时增强吸水性,避免发生腹泻,也可饮用含有盐分的净水。

重视疫苗免疫。对于该病的常发地区,要定期进行疫苗预防接种,通常在春季进行。目前,羊场主要选择使用羊快疫一猝疽一肠毒血一羔羊痢疾一黑疫五联菌苗和羊快疫一猝疽一肠毒血症三联菌苗。五联菌苗,全部羊只皮下注射用量为5mL;三联菌苗,小于半岁的羊只每次皮下注射用量为5~8mL,大于半岁的用量为8~lOmL。疫苗接种后,能够持续6~9个月具有保护力。另外,也可选择给羊只接种三联四防灭活冻干苗,每只用量为1份。但疫苗注射前要使用专用的稀释剂进行稀释,每只在颈侧肌肉注射ImL即可。

药物治疗。病羊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配合消毒,及时采取治疗。在发病早期,可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抗菌素进行治疗,如果病程持续稍长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牛可每次肌肉注射80万~16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也可按每千克体重灌服5~6g磺胺嘧啶,连续使用3~4次;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 015~o.02g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2次;还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8~12g磺胺脒,第一天给机体一次性灌服,第二天分成2次灌服。病情紧急时,全群羊只可使用2%硫酸铜,每只投服lOOmL,或每只投服100~150mL10%生石灰水,能够在短期内明显减少发病数量。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