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洪文明

(辽宁省朝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00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90-01

作者简介:洪文明(1962 -),男,辽宁朝阳人,中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常见疾病的诊治及动物卫生监督。

羊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杆菌(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羊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生和流行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毒血症,在临床症状上非常像羊快疫,所以又叫“类快疫”。病死羊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该病又常叫做“软肾病”。

此病的病原体为产气荚膜杆菌,该病原常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及病羊消化道和粪便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各年龄的羊均有易感性。但以2~l2月龄膘情好的羊易患此病。该病多发于春末和秋季牧草结实时期,多呈散发,潜伏期短,常突然发病并死亡,很少见到发病症状。

2 临床症状

此病多呈最急性症状,病程急速的,发病突然,有时可见到病羊向上跳跃,跌倒在地,发生痉挛,几分钟内死亡。病羊有时白天没有症状,第二天发现死于羊圈内。病程慢的,初期呈兴奋状,不安,空嚼,头向后倾斜,向一侧转圈。有的病羊全身肌肉振颤,抽搐,口吐白沫,最后痉挛而死亡。有的呈绿色糊状腹泻,在昏迷中死亡,病羊一般体温不高[养殖网:www.novmv.com/]。

3 剖检变化

病羊真胃内常见有未消化的饮料,肠道黏膜出血,严重者全部肠段呈红色或有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黑褐色。幼龄羊病变比较明显,体腔有特别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肾脏表面充血,实质松软,呈不定型的软泥状。

4 诊断

对病羊进行剖检,有软肾,体腔特积液多,肠道黏膜出血等特点可初步进行诊断。最根本的方法是采集小肠内容物、肾及淋巴结等制片染色镜检,可观察到具有荚膜的魏氏梭菌。在诊断时要注意与炭疽、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及羊快疫等疾病的区别。

羊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羊也表现为昏迷、摇摆、全身战栗,口鼻流出血色泡沫,血凝不良。病羊体温升高,稽留不降,呼吸困难,天然孔出血。急性病羊血凝不良,腹部很快发生膨胀,并且很快腐败。

羊巴氏杆菌病:此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呼吸道黏膜和内脏出血性炎症。病羊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咳嗽,眼鼻流出黏液。病羊初期便秘后期腹泻。

羊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呈剧烈的下痢和败血症。下痢型:病羊病初体温升高,随后出现腹泻,体温下降,粪便由黄变黑,呈液状,混有气泡、血液和黏液,严重者脱水,卧地不起。败血症型:病羊体温升高,呈败血症表现,病羊很快发生虚脱和神经症状,很少发生腹泻。

羊快疫:其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相似。剖检时,病羊死后,尸体迅速腐败膨胀。主要是真胃的出血性炎症变化,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的黏膜常见有出血斑块和坏死区。黏膜下组织水肿,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的内外膜和肠道有出血点,胆囊多肿胀。

5 防治措施

5.1预防措施

精、粗料合理搭配,经常补喂食盐,加强运动,以增强肠蠕动。天气变化时做好防风保暖工作。预防接种,每年春秋两次注射“羊三联苗”(羊快疫、炭疽,羊肠毒血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只每次5mL。发病时立即转移牧场,发病季节应尽量避免到低洼潮湿地方放牧,避免采食过多的嫩草及精料。农区要减少投喂菜根菜叶,也可在精料中放入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

5.2 治疗措施

针对发病的羊用羊血清免疫肽0. 2mL/kg·w,肌肉注射,用蒸馏水稀释头孢噻呋钠0. 5g和地塞米松分点肌肉注射,0. 1mL/kg·w。对于病程稍缓的羊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进行肠道消炎,每4小时1次。排毒可采用输液疗法,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0mL,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0mL。为防止肠道出血,可肌肉注射酚磺乙胺注射液4mL。发生疫情时,对圈舍要进行彻底消毒,并且定期消毒,每星期1次,对尚未发病的羊要紧急预防接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