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一例绵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治报告【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一例绵羊前后盘吸虫病的诊治报告

1 流行病学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虫体所引起的吸虫病总称。成虫感染强较大,但危害一般较轻。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皱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疾病。成虫寄生羊的瘤胃,虫卵随粪便排到外界,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2周卵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适宜的中间宿主淡水螺,即引入其体内,发育成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大约在螺感染后34天开始逸出螺体,附着小草上,形成囊蚴。羊吞食了含有囊蚴的小草而感染。囊蚴在肠道脱囊,童虫在小肠、皱胃和其黏膜下组织胆管、胆囊和腹腔等移行,经数十天达到瘤胃,在瘤胃内需要3个月发育成成虫。

前后盘吸虫在我地区广泛流行,感染率高.而且感染强度大,常见大量虫体寄生,而且多种虫体混合感染。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和中间宿主的繁殖发育季节及羊放牧情况。北方主要在5~10月感染。多雨年份易造成该病发生。该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特别是在多雨式洪涝年份,2013年本地区为高雨年份,内涝严重,此季节是中间宿主陆地螺繁殖,发育盛期,羊吞食了水淹过的青草易感染。

2. 病例介绍

2013年10月5日巨宝镇养羊户养殖460只绵羊,终年放牧,近段时间绵羊40kg以下死亡20多只,来求诊,主诉,注射药物不见效果,发病持续到死亡10天左右,消瘦、肿下颌,跟不上群,有的腹泻,有的带血。

症状:病羊精神沉郁,厌食消瘦,有的腹泻,粪便呈粥状或水样,恶臭,混有血液。病羊消瘦,高度贫血,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血红蛋白降到40%以下。血红细胞总数增高,出现核左移现象,体温一般正常。发病后期,精神萎靡,极度虚弱、眼睑、颌下、胸膜下水肿,最后常因恶病质死亡。

剖检变化:取死亡th的羊1只及未死亡羊1只共计2只送齐齐哈尔动物医院剖检。病羊尸体消瘦,鼻颈和口唇上有潜在溃疡,黏膜苍白,肛门周围的毛被稀粪污染。剖检时见血液稀薄,腹腔内存在黑红色血液体,发现幼小虫体。心肌松软,心包液增多,心内膜上有出血,心脏扩张;肝脏稍肿大,有淤血;胆囊显著膨大,囊内充满黄褐色稀薄的液体,内有圆锥形梨形的童虫;肾盂、肾脂肪及肾周围组织实质性萎缩,但表面呈胶样浸润,瘤胃内偶见成年吸虫,定位于前囊的乳中间。网胃与瘤胃黏膜表面有出血斑或充血区,真胃黏膜上则有出血点,童虫移行时可造成虫道,水肿并有童虫附着;肠壁严重水肿,黏膜表面有充血,肠内充满水样内容物,肠黏膜发生坏死和纤维素性炎症,肠内充满腥臭味稀粪,十二指肠肿胀,发生出血性肠炎,内有很多童虫,黏膜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并有坏死;肠系膜及大网膜增厚,充满胶样浸润物,黏膜下可发现幼虫体;在病变各处均有多量童虫。

实验室检查:检查虫卵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洗沉法。通常以改进的水洗沉法效果较好。方法直肠取粪5g,置于300mL烧杯内,100目、200目、250目,3种纱网3次过滤,每次滤完都要少量净水冲洗沙网。3次滤完后的粪液再反复水洗3次,每次lOmin,直到上清液清亮为止。最后吸取沉渣,制片镜检虫卵。

诊断:成虫寄生时,用水沉淀法在粪便中查找虫卵,虫卵形态与肝片吸虫卵很相似但颜色不同;童虫引起的疾病,其生前诊断主要结合临床症状,用驱童虫的药物试治,如在粪便中找到相当数量的童虫或者症状好转,即可做出诊断;死后诊断可以根据病变及大量童虫或成虫的存在做出确诊。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羊前后盘吸虫病[养殖网:www.novmv.com/]。

3 治疗

①丙硫笨咪唑15mg/kg,隔5天再用1次;早上用。第二天用氯硝柳胺每千克60mg,口服。②对严重的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lOmL×3支,10%安钠咖lOmL,静脉注射。③补铁对驱虫的羊肌注3mL牲血素,3天后再加注1次。④对体质较差的羊可口服钙磷镁口服液。经过全群用驱虫药后,病羊病情好转,逐渐痊愈了,无病羊发生。

4 预防

定期驱虫,在治疗的流行年份进行春秋2次驱虫,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在夏季再进行1次驱虫,一方面可以杀死畜体内虫体,同时可保证夏秋的椎实螺无感染毛蚴的机会。粪便处理:对驱虫排出的粪便应严格的处理。

消灭中间宿主,可用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配合农田水利建设,草原改良,填平无用的低洼水潭,使椎实螺无法滋生。用化学药物硫酸铜或氨水,按五万之一喷洒可起到无螺效果。保持饲草饮水的卫生,防止在低洼地放牧和饮水,尽量减少羊吞食片形吸虫减少感染虫囊蚴的几率。在发病季节划区放牧,可采取轮牧放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