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羔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羔羊绦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巴合加娜提·胡拉力汗

(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动物防疫监督站阿尔达乡分站 836400)

1 流行特点

羊绦虫俗称“面条虫”,莫尼茨绦虫主要危害羔羊,地螨是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绦虫虫卵和节片通过宿主粪便排到体外,之后则被地螨吞食,虫卵在地螨体内需要2~5个月经过六钩蚴才能够发育成似囊尾蚴,具有感染性。当羔羊吞入的地螨带有似囊尾蚴时,幼虫会在羊的肠壁上吸附,经过40天左右则发育成为成虫,继而导致感染。羊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中间宿主地螨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在森林牧场或灌木丛地带,存在的地螨种类与数量较多,在夏、秋季节的清晨和傍晚,特别是雨后,地螨的数量会明显增加,羊非常容易采食到攀附有地螨的草,从而引发感染。因此,羊绦虫病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且呈现季节性流行,对于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羊只都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小于6月龄羔羊的发病率和〖JP3〗死亡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2. 致病作用

机械作用:莫尼茨绦虫是大型虫体,长度能够达到数米,当羔羊体内寄生过多数量的虫体时,会导致肠管扩张,出现肠臌气和肠卡他。如果虫体成团聚集时,会导致局部重量增加,从而造成肠扭转、肠套叠和肠破裂,最终诱使羔羊发生死亡。

夺取营养:莫尼茨绦虫在羔羊肠道内能够快速生长,一般每天能够生长8cm,使其必须夺取宿主体内的大量营养,用于保证其能够快速生长,从而影响羔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其体质衰弱,体况快速消瘦。

毒素作用:莫尼茨绦虫新陈代谢的产物,会对宿主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者引起神经症状,导致羔羊发育缓慢,使其对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明显降低,间接促使其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和传染病[养殖网:www.novmv.com/]。

3 临床症状

羊感染绦虫病后,由于年龄、感染强度不同,使其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不同。通常病羊病程持续时间长;体况明显消瘦,体温基本保持不变,转圈,磨牙;出现腹泻,排稀粪,且粪便中含有黄白色的节片。当病羊为轻度感染时,通常症状并不明显或者表现出消化不良,但当寄生数量较多的虫体时,症状会明显加重,特别是羔羊的临床症状更为明显。羔羊患病后精神不振,消化紊乱,食欲减退,饮水增加,体况消瘦,发育缓慢,腹部臌气和疼痛,淋巴结肿大,被毛粗乱,失去光泽,严重时发生脱毛,并出现贫血、水肿,还会交替出现便秘和下痢。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呈乳白色的绦虫节片,有时体温升高,体重迅速下降,被毛干枯无光泽,黏膜苍白,躺卧不起,有时会出现转圈、痉挛、旋回运动、抽搐等神经症状,个别病羊还会由于虫体成团而发生肠阻塞,从而造成腹痛,甚至导致肠破裂。病程后期,病羊由于体质衰竭而卧地不起,精神萎靡,头仰向后方,往往会作出空口咀嚼的动作,并在口周围有大量泡沫,对外界反应迟钝,严重时可能〖JP3〗完全消失,最终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4 确诊方法

实验室检验,即对羊粪中的虫卵采取饱和盐水浮集法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类似四角形,且无色半透明,卵内有梨形器,里面存在六钩蚴,则可确诊为羔羊患有绦虫病。

在磁盆内放入羊粪,用水进行反复冲洗,将粪渣去掉,如果能够看到呈黄白色、长度为1.6cm左右的绦虫节片,也能够确诊羔羊患有绦虫病。

诊断性驱虫,即给用羔羊口服15~30mL的1%硫酸铜水溶液进行驱虫,如果发现排出虫体,更能够确诊羔羊患有绦虫病。

5 防治

预防措施:对地螨生活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消毒,包括圈舍和草地的消毒。适时进行药浴,尤其是余漏的羔羊必须进行药浴。夏、秋季节进入牧地时间通常在太阳露头且牧草上露水消散时,也就是在在早晨10点到晚上7点进行放牧。而在冬季和早春,则可按照常规时间进行放牧。羊群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一般每年驱虫3次,1月底至2月中旬进行第一次,5月底至6月中旬进行第二次,9月底至10月中旬进行第三次。为了避免因长期使用药物而产生抗药性,可选择交替使用吡喹酮与丙硫苯脒唑,每千克体重12mg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6mg丙硫苯脒唑。

药物治疗:发现患有绦虫病的羔羊要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每千克体重75~80mg灭绦灵进行驱虫,驱虫前的5~8h要停食,在空腹状态下一次性灌服;也可每千克体重40~80mg硫双二氯酚,驱虫前5~8天要停食,在空腹状态下一次性灌服。推荐采取联合驱虫,即在空腹5h后先按每千克体重灌服5mg用丙硫咪唑和3~4mg硝氯酚,21天后空腹5h后再灌服0.3g硫双二氯酚和0.3g左旋咪唑。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