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方法

羊传染性脓疱病也叫做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是由于感染传染性脓疱病毒而导致.主要特征是病羊的口角、鼻孔、嘴唇、四肢以及乳房周围等处的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水疱、丘疹或者脓疱,发生破溃后会变成疣状厚痂.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迅速传播,主要是羔羊症状比较重,且痊愈后往往会影响发育。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临床特征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表现出精神萎靡,拒绝吮乳或者采食,在口角或者上、下唇内外侧的皮肤以及黏膜发生充血,并散布有红疹,之后患处会逐渐肿大,并有大量的清亮口涎从口角流出,将口腔打开后能够看到红肿的齿龈。红疹形成脓疮后会快速发生破裂,形成无皮的溃疡,接着形成灰褐色的痂块。随着痂块的不断增大,会形成黑色的疣状硬痂。如果病羊症状严重,舌表面、口腔黏膜还会出现明显的脓疮和溃疡,导致整个嘴唇都明显肿大,并发生外翻,而形成的疣状硬痂如同桑椹状隆起。有些病羊眼结膜潮红,眼睛流出炎性分泌物,甚至发生失明。

2、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培养。取病羊的脓疱、痂皮等作为病料,按含1:10的比例添加浓度为1万IU/mL的双抗溶液,然后对其进行充分研磨,制成混悬液,接着分装在1.5mLEP管中,放在4℃冰箱保存6h或过夜处理。取该溶液以3000r/min的转速进行20 min离心,取上清液在生长良好的单层肾细胞接种,连续进行多次传代,当有70%-80%细胞发生病变时即可收获病毒液,经过3次反复冻融,放在零下20℃冰箱内保存、备用。取处理后的病料可选择在羔羊肾细胞、羔羊睾丸细胞、胎羊肌肉细胞、胎羊皮肤细胞、原代胎牛肌细胞、牛睾丸细胞等接种用于分离病毒,其中最常用的是羔羊肾细胞和羔羊睾丸细胞。根据细胞病变嗜酸性的病毒包涵体进行判断,但确诊还需要对细胞进行电镜观察。细胞接种病毒后会发生肿胀,逐渐变圆,且折光性明显增强;接着细胞相互融合,导致细胞大小存在明显差异,间隙存在增宽,形成网状,然后又开始团缩、聚集,如同葡萄串状。

电镜观察。取病毒细胞培养液进行3次反复冻融,在4℃下以3000r/min的转速进行20min离心,将沉淀物和上清液分离,用2%磷钨酸负染,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形态。可见病毒粒子呈短杆状,大小为280nm×140nm,两端钝圆,表面的网状结构具有一定规律。这种网状结构是由特殊的管状物组成,并沿着病毒颗粒的长轴按照一定规律地斜向平行缠绕形成8字,从而导致表面结构呈特殊的毛线团样。

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琼脂凝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间接ELISA法、免疫荧光试验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方法比较常用,尤其是ELISA法具有简便、敏感、快速、容易标准化等优点。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VIR和B2L等基因的PCR检测方法、TaqMan技术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多重PCR、半套式RT-PCR、环介导体外等温扩增(LAMP)技术等,以上检测方法既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迅速且特异性的检测出病料中所含的病毒,还能够对与该病症状相似的其他病原体进行快速鉴别,如口蹄疫、羊痘等。

3、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目前,该病可使用较多的疫苗进行预防,但由于不同地区流行的病毒毒株并不完全相同,毒株毒力也处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因地制宜,常使用通过细胞传代培养病毒制备的弱毒疫苗和痂皮乳化制成灭活苗,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发病。取病羊口唇处的痂皮,剪碎后研成粉末,接着添加适量的50%甘油灭菌生理盐水将其稀释成1%的悬浊液,再在健康羊的股内皮肤划痕处涂抹悬液,或者在耳壳皮内刺种。母羊一般在配种前进行接种,会在接种处形成局部硬痂,其产出的后代羔羊可经由吮食初乳获取一定的免疫力。

应急处理。只要发现病羊,应立即将病羊与假定健康羊彻底隔离,并对场地、圈舍进行严格消毒,一般可使用3%苛性钠或者干燥石灰粉对运动场、圈舍、饲槽等进行消毒。对于病羊采食后剩余的饲草或者其接触过的母羊乳房,可使用1%高锰酸钾进行1次消毒,从而避免其他羔羊在吮乳时发生感染。

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患部清洗、消炎、收敛。病羊症较轻时,不需要进行治疗,大约1- 2周之后就能够康复。但为使病程缩短,避免持续继发感染,要采取对症治疗。先用镊子将病羊患处的痂皮取下,接着在该处使用0. 1% -o.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再涂抹适量的2%龙胆紫或者碘甘油,初期每天使用1次,经过3-4天,每间隔1-2天使用1次,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黄芪多糖、青霉素等药物,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如果病羊症状较重或者体质较弱,可配合静脉注射适量的由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ATP等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增强体质。如果病羊患处存在脓疮、溃疡以及感染细菌,不仅要按照一般措施进行处理,还要肌肉注射病毒唑和青霉素,或静脉滴注250 mL添加有4-5 mgjkg甲硝唑注射液的等渗葡萄糖生理盐水,并配合内服o.5 gjkg复合维生素B,连续使用3天。

1、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8 d,病变多始于羊只唇部,由此为基点不断向唇缘扩散延伸,但是临床诊断也有初病变始于眼周部位的案例,若是病情严重者,病变部位可能为齿龈、腭和舌等口腔部位。

一般情况下,病发初期患病羊只的口角、唇部或鼻镜上均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红色斑点,分布较为分散,故而难以察觉。病情若未及时得到控制,红色斑点会变为结节,渐而转化为脓疱、水疱。疱疹若是破裂,则于后期会发展成呈黄色的一种硬痂。病情较轻的羊羔,会因硬痂脱落而病情得愈,病情严重的羊羔,病程可拉伸为2~3周,会继发脓疱、水疱,最终有可能会蔓延至整个颜面。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先生硬痂与后形成的脓疱、水疱连接在一起,极易皲裂引发局部出血,严重影响病羊进食,进而致其死亡。不常见的病变为四肢病变,多发生于绵羊群体,常常单独发生,与口唇病变同发的情况较为少见。

2、诊断

2.1临床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法,简单而言,便是通过检查羊只唇部、口角、鼻镜、口腔内部是否出现红斑点或脓疱、水疱等临床症状,以此为依据作为判定羊只是否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该种病症多发于3~6个月龄小羊羔群体,故而,临床诊断时,可以将该年龄段的羊群为检查的主要对象。

2.2实验室诊断方法

以患病羊羔为研究对象,取其唇部痂皮作为研究材料。将患病羊羔唇部痂皮进行初步处理后进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若是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可判定羊只已经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

3、治疗方法

将羊群予以隔离,把患病羊只和无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羊只分离开来。对羊舍予以清洁和消毒处理,条件允许,做好并行喷雾消毒工作。患病羊只的治疗方法:

1)将醋酸(0. 1%)和高锰酸钾(0.01%)调配成药液,对病变部位进行清洗,针对表层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则应用消炎药物进行涂抹消毒。

2)应用病毒灵行肌注治疗,5~10 mL/次,2次/d,2~3 d为一疗程。

3)可同行两抗(青霉素及链霉素)+地塞米松施以肌注。

4、综合预防措施概述

4.1疫苗接种

将患病羊羔唇部痂皮与磷酸盐缓冲液(剂量:0.01 mol/L,pH值:7.2)混合,予以碾磨处理,离心(1 000 r/min)20 min,过滤培养液,澄清,取液体下层部分。将其与青霉素、链霉素溶液予以混合,配置比例为5:1。置4℃冰箱内感作2~4 h或过夜,于﹣20℃的环境中予以储存。将此作为病毒接种液,为羊只进行免疫接种,提升羊只的抗病毒能力。

4.2严格引种制度

1)从外地引进羊只,应当先予以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同时对其施以疫苗接种及消除处理。

2)禁止于病区引进羊只。

4.3加强饲料管理

避免羊只口腔黏膜受损和皮肤遭受损伤,尽量减少饲料中的尖刺状物什,如:芒刺。

4.4哺乳的合理化限制

针对患病的羊只,应当避免其通过哺乳形式将病情传染给小羊羔,可采取人工哺乳的方式对小羊羔进行哺乳。

5、讨论

综上所述,羊传染性脓疱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发于3~6月龄的羊羔群体。患病羊只和病毒均是使疫情不断扩散的主要因素,早期临床多表现为口角、唇部或鼻镜上出现一些分散且细小的红色斑点,病情恶化则会转化成脓疱、水疱,严重影响羊只进食。故而,羊群中一旦有羊只感染上该病症,应当及时予以隔离。针对患病羊只,可给予药液涂抹和肌注药物予以治疗,控制病情。对于未患病的羊只,应当适时进行免疫接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