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亚急性传染性但非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羔羊贫血和体质虚弱。虽然附红细胞体病在大多数绵羊生产国散发性发生,但这种轻度的、常常诊断不出来的疾病对于绵羊业的重要性较小。只是由于羔羊生长发育不良和偶尔死亡,可引起一些经济损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该病通常在温暖季节的容易发生,但冬季也能够发生。该病主要呈现散发或者隐性经过,且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如果存在能够引起应激的因素,如气候出现异常变化、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较差以及并发感染其他疾病等,都能够导致隐性感染的羊出现发病,或者加重病情,或者扩大传播。

任何年龄的羊都能够感染该病,通常是由于饲养过程中圈舍环境卫生较差、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营养等,都能够引起急性发病。特别是断奶后的羔羊最容易发生感染,且其发病率、死亡率都要高于成年羊。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隐性感染羊,通常经由吸血昆虫(如蚊、虱、蜱、疥螨等)以及小型啮齿动物进行传播,也能够经由没有严格消毒的针头以及手术器械进行传播,还能够经由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达到39 --40℃,精神萎靡,反刍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心跳、呼吸加快,停止嗳气,并伴有腹泻,排出稀薄粪便,混杂黏液或者血液,散发恶臭味,有时还会排出干小的粪球,附着血液,频繁排尿,排出淡黄色的透明尿液,往往呈俯卧状,拒绝走动,眼结膜发生水肿,存在针豆大小的出血斑点,有黄色的黏液性结痂存在于鼻孑L周围,颊部、口腔上下唇内侧、舌背面及两侧、齿龈、黏膜也存在大量的粟粒大小的出血斑点。发病后期,病羊可视黏膜变得苍白或者发生黄染,贫血,明显发热,体质消瘦,容易嗜睡,皮下苍白,往往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7-30天。

主要病变是发生贫血和黄疸,皮肤存在紫色斑块,皮肤及可视黏膜发生黄染。血液通常呈淡红色,有时也呈酱油色,质地稀薄,血凝不良。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以及肌间浸润,散布有斑状出血。肝脏发生变性、肿大,表面存在灰白色坏死灶或者黄色条纹,胆囊发生肿大,含有大量的浓稠胆汁。心脏质地较软,心外膜和冠状脂肪发生黄染和出血,心包液明显增多。脾脏发生肿大且质地较软,淋巴结发生肿大,切面明显外翻,胸腔、腹腔存在黄色积液。肺脏发生水肿,弹性变差,存在出血点[养殖网:www.novmv.com/]。

3、实验室检查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脏、肺脏、脾脏、肾脏、淋巴结组织以及胆汁,进行触片后染色,然后使用显微镜检查,没有发现细菌;将病料在鲜血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皿上接种,然后在37℃温度下进行48 h培养,检查结果呈阴性。

血液学检查。直接在病羊耳静脉处采血,然后压片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上存在大量圆形小体,小体通常呈球形、环形、杆状、短杆形、豆点状、串珠状、月牙状,往往单个或者成团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在暗视野下进行观察,出现较强的折光性,且外围存在白环。病羊感染严重时,能够在每个红细胞上寄生有十几个小体,使其类似于蓖麻球布满突起。血浆中的小体呈游离状,往往在不断扭转、摆动,呈下降、上升、翻滚等运动,但只要在红细胞上附着就会停止运动。被附着的红细胞变成齿轮状、星芒状、桑葚状或者项链状。血液涂片使用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即可看到大量的蓝紫色或者蓝色颗粒状物。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死羊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对于病羊则要就地隔离,并及时进行治疗。临床上,通常使用血虫净、金霉素、新砷凡纳明、利巴韦林、四环素、氯苯胍以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治疗效果较好的是血虫净、金霉素、附红康、长效土霉素。病羊可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0. 15 mL/kg复方三氮咪注射液(主要是由盐酸四环素、三氮咪、甲氧苄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组成),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经过10天对全群羊再次进行1次注射,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如果病羊症状严重,可静脉滴注250~000 mL 5%~10%葡萄糖、2~5 mL维生素C、5~10 ml_ 10%安钠咖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强心补液,并配合使用维生素B12、右旋糖苷铁进行辅助治疗,对于体温升高的病原可使用柴胡注射液进行退热。个别出现继发感染的病原,要继续采取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增食去火等对症治疗,直到完全康复位置。另外,对于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羊,可按体重深部肌肉注射6 mg/kg三氮脒,间隔1天1次,连用2次;或者按体重使用4 mg/kg三氮脒,连续使用2次,对全群采取灭源性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从外地引进的羊必须进行14-30天的隔离观察,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后才能够合群饲养。夏季要对羊群进行适当调整,防止拥挤,增加通风排气。杀死舍内的吸血昆虫媒介,如虱、蜱、疥螨等,在根本上切断传染源,同时对羊群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一般来说,羊群每年分别在春、秋两季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进行1次全面驱虫。

病因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绵羊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ovis),现在把它归类于立克次氏体属内。这种多形性微生物呈球形、杆形、环形、三角形及哑铃形,长度为1~2nm。用姬姆萨氏溶液染色时,呈蓝色到粉红色;革兰氏染色阴性。附红细胞体栖息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在牛为维容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猪为猪附红细胞体(e.suis),但除开绵羊附红细胞体会传给山羊外,每一个种都有宿主特异性。

像属中其他种一样,绵羊附红细胞体致病力低,通常在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蠕虫病和亚急性中毒及虚弱的绵羊,以及网状内皮系统机能不全(如行脾脏摘除术)的绵羊中,用大量感染血液接种,才能引起临诊症状和寄生虫血症。在此种情况下,附红细胞体迅速增殖,侵入外周血液并破坏红细胞。在临诊痊愈后,宿主动物发展成持久性的传染后免疫,偶尔经历短时的缓解。附红细胞体、其他病原体和有害条件如肺炎的联合作用而导致绵羊死亡。本病可能通过昆虫叮咬传播,苏联有2种蜱,铅色璃眼蜱和伞状扇头蜱可传播本病。

症状及剖检

在4~21d的潜伏期后,虚弱、贫血、病羔生长不良,有的病例有轻度黄疸。时而发生缓解和体温波动。血液学检查显示贫血、红细胞数量减少到正常水平的25%,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剖检时脾脏肿大、血液稀薄、组织黄染。

诊断

根据贫血、生长不良、在染色的血液抹片中有许多附红细胞体存在来诊断本病。将感染血液接种于脾脏摘除的易感绵羊,则引起全身传染。鉴别诊断需考虑蠕虫病、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

防治

以平衡的和足够的日粮饲养羔羊以及清除内外寄生虫,有助于预防附红细胞体病。进行去势、断尾等外科手术时,要严格消毒器械,以防止人工传播。尚未研制出免疫剂。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和有机砷制剂来治疗病羊,具有一定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