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东毕吸虫病的危害、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羊东毕吸虫病的危害、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方法

1 危害

羊发生东毕血吸虫病造成的危害程度与感染数量密切相关,如果发生重复感染会导致一只病羊体内存在几万条虫体。一般来说,雌虫每小时能够摄食大约30万个的红细胞,而雄虫每小时能够摄食大约3万个的红细胞,导致宿主发生严重极度贫血。另外,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死亡尸体或者崩解物,会随着静脉血液回流到肝脏时,导致血管栓塞,同时产生较多的有毒物质。此外,虫体在宿主体内不断移动过程中,会压迫机体,并产生穿透作用,导致组织器官受到不良刺激,引起肠壁微血管、肠黏膜出血以及静脉管炎。

2. 流行病学

东毕吸虫生活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土壤、温度、水质、生物,化学等因素,其中水温和气温会造成最为严重的影响。这是由于在温度超过10℃,螺类开始恢复活动,毛蝴逐渐孵化,温度达到23~30℃螺体内寄生的东毕吸虫会出现繁殖旺盛期,温度降低到8~18℃,就会导致虫体繁殖和感染力逐渐降低。寒冷冬季,螺处于活动停止阶段,蛰伏过冬。虫卵、毛蝴及尾蝴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使用低浓度的多种消毒药品以及化学药品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如盐酸、硫酸铜、福尔马林、敌百虫、五氯酚钠等都能够在24h内将其杀死。虫卵对温度也非常敏感,存在于粪便中的虫卵在低于零下4℃温度下经过24h就会发生死亡,在-1—1℃温度下能够生存30天左右,在7~10℃温度下经过20天就会发生死亡。因此,气候寒冷的地区虫卵无法安全越冬。另外,年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时间的早晚也会密切影响该病的发生,通常降雨量越大、降雨时间越早,就会越早出现发病,且病情越严重。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10月下旬容易出现急性病例,尤其是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达到高峰,而11月上旬到第二年2月中旬容易出现慢性病例,部分也会在第二年的3月、4月才出现发病。任何品种、年龄的羊均都能够感染该病,且成年羊的发病率要比幼年羊高,尤其是外地新引进的品种要比本地品种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且感染强度更大,同时感染后会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临床症状,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养殖网:www.novmv.com/]。

3 临床症状

慢性型。病羊体质消瘦,可视黏膜苍白,稍微发生黄染,部分下颔和腹下部发生水肿,被毛发生脱落,排出稀便,且其中混杂黏液或者血液,羔羊患病后发育停滞,母羊患病后出现不发情、不妊娠或者妊娠后流产的现象,机体贫血、逐渐衰竭,最终卧地发生死亡。

急性型。病羊体温明显升高,超过40℃,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加速,流出浆液性鼻汁,体质瘦弱无力,行走不稳,往往卧地不起,心音亢进,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4 实验室检查

粪便水洗沉淀法。取病羊徘出的新鲜粪便,一般5g即可,添加至少lOOmL清水,混合均匀,使用40~60目铜筛过滤,将滤液收集在三角烧杯中,室温条件下静置20~40min,完全沉淀后弃去上层液体,留下沉渣,再添加清水混合均匀,再次沉淀,经过多次操作,持续到上层液体完全透明后再吸取适量的沉渣进行检查,能够看到虫卵。

毛蚴孵化法。取病羊排出的新鲜粪便,添加清水中混合均匀,经过多次过滤,使粪渣置于恒温环境中孵化,分别在th、3h、5h进行1次观察,能够观察到云雾状的灰白色毛蚴,呈针尖大,且具有趋光性,呈稍微斜向或者水平的直线运动。

镜检。取病羊排出的新鲜粪便直接制成涂片进行镜检,能看到椭圆形虫卵,一端存在刺状突起,另一端存在附属物。

5 防治措施

定期驱虫。羊群定期进行驱虫,不仅能够及时治疗病羊,避免大量发生死亡,还能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春秋防疫,分别在每年4月中旬和11月中旬,使用复方吡喹酮等有效药物进行1次驱虫,确保将羊体内寄生的东毕吸虫完全杀死。如果当年降雨较多,可分别在8月中旬和9月下旬再进行1次驱虫。每次必须在特定的驱虫草场进行,注意确保高燥,不存在积水,避免对存在积水的草场造成污染。如果羊场条件允许,可定期采集羊只血样或者粪便检查是否存在东毕吸虫,从而确保及早发现及早进行驱虫,防止病原蔓延。

药物治疗。病羊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 4mL 5%吡喹酮注射液,一般采取1次多点肌肉注射即可,如果症状严重可经过3~5星期再次进行1次注射。另外,每只病羊也可静脉注射6~lOmL l.is%硝硫氰胺注射液1次,且实践表明用药1次就能够有效治疗该病。病羊还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 2~0. 3mL 5%血防1号注射液,采取1次分多点肌肉注射,通常经过3天可见效,7天就能够减少死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