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一例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一例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吴正明

(福建省浦城县莲塘镇畜牧兽医站 353400)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一种蠕虫病,多发生于地势低洼的牧场、稻田地区和江河流域等。

1 发病情况

福建省浦城县莲塘镇养羊专业户季某,饲养本地山羊139只,2014年4月9日从外地引进31只南江黄羊,同时购进本地山羊125只。采取放牧的饲养方式,一般在沟渠边放牧,4月20日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贫血,黏膜苍白黄染,面部、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易疲劳,逐渐消瘦为特征,5月3日病羊已达151只,其中死亡19只。本次发病率达51.19%,病死率达12.58%。

2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衰弱、体温升高或正常,易疲劳,被毛粗乱无光泽,步行缓慢,离群落后。眼睑、下颌、胸下及腹下部出现轻度水肿,最后常由于消瘦衰竭而死亡。

3 剖检变化

对12只病死羊进行解剖,发现腹腔积液,肝肿大。肝脏实质性变硬,颜色变淡,胆管肥厚。切开肝脏实质,有严重的炎症,挤压有污黄色的粘稠液体流出。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稠厚棕褐色的粘性液体。肺脏的某些部分有局限性的硬结节,其内容物为暗褐色的半液状物质。肝脏和胆管内寄生有肝片吸虫成虫,虫体棕白色,呈扁平叶片状,前宽后窄。从胆管内取出的鲜虫为棕红色。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羊的新鲜粪便,在一块载玻片上滴3 滴甘油和水的等量混合,用牙签或火柴棍挑取少量粪便加入混匀。去掉过多的粪渣,使玻片上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卵圆形、黄褐色的肝片吸虫卵。

取病羊直肠采粪便5~10克,加水100毫升调匀成混合液,通过40~60目铜筛过滤,滤液收集在三角烧瓶中静置沉淀30分钟左右。倾去层液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匀,再沉淀。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上层液体透明后,吸取沉渣,涂片检查,在显微境下有卵圆形、黄褐色的肝片吸虫虫卵。

虫体呈棕红色,体长20~30毫米,宽5~13毫米,(www.613935.com)前端呈三角锥形,口吸盘位于锥状突前端,锥底后部明显变宽,形成肩部。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部水平位置。睾丸发达,分枝,位于虫体中后部。卵巢鹿角状,位于睾前右侧。肠管有大量盲突。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对病死羊的剖检,从肝管和胆管中检出呈扁平叶状的肝片吸虫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山羊肝片吸虫病。

5 治疗

隔离病羊,严格消毒。首先将病羊隔离,病死羊全部进行深埋,病羊污染的饲料、垫草、粪便作堆积发酵处理或集中焚烧。

病羊每千克体重一次口服硝氯酚5毫克和丙硫苯咪唑20毫克,间隔2 天后重复1次。

由于肝片吸虫对红细胞破坏能力很强,驱虫后肌肉注射“牲血素”(右旋糖酐铁)补血,5毫升/只。3天后再肌注一次。对体质较差及怀孕母畜的愈后恢复用“速补”(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每50克兑水500千克。“复合维生素B”(主要成分为硫磺素、烟酸、核黄毒、泛酸、生物素、吡哆素、钴胺素和叶酸等)混合饮水,并肌肉注射“牲血素”。妊娠母畜在分娩2个月后驱虫,同时补充“速补”及“复合维生素B”混合饮水,并肌肉注射“牲血素”。

经治疗10天后,除7只极度衰弱的死亡,其他病羊痊愈。此次共发病151只,死亡26只,治愈125只。

6 预防

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且多发生在低洼、潮湿的放牧地区以及多雨季节。因此,要选择适宜的牧地放牧,不在沼泽和低洼污水地放牧。注意饮水卫生,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搞好卫生,处理好粪便。每天清扫圈舍,羊粪及垫草处集中起来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虫卵。

在放牧地要经常性灭螺,可用200毫克/千克硫酸铜溶液喷洒牧场,以杀灭椎实螺。此外,还可辅以生物灭螺,如养鸭和其他水禽等以消灭中间宿主。

定期驱虫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驱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般可在春季和秋末冬初进行两次预防性投药,可选用硝氯酚、氯氰碘柳胺钠、三氯苯唑等药物。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