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路线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路线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二类动物疫病中优先防治的病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有临床病例且母羊预期流行率为1%羊场,重点做好群体免疫效果评估,对免疫效果差的养殖场(户)做好补免工作,确保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至少达到70%以上,整齐度高,保护力强;筛选出无临床病例且母羊预期流行率为1%羊场进行分群净化,全面监测,制定出羊布病净化技术路线,采取各种措施灭源,以淘汰阳性羊减少危害,保护人畜健康为己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下面具体了解一下: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路线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

近年来动物布鲁氏菌病成为对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巨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报告,该病上升速度和发病数量均达历史新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在我国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中,该病排在二类动物疫病中优先防治病种的首位,并明确规定了该病的防控目标,即2020年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维持控制标准;海南岛达到消灭标准;其他区域达到净化标准;对该病的控制,业内归结为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类主张不免疫直接进行净化;另一类先免疫,一段时间后停止免疫再进行净化,无论是哪种主张,都要对羊进行监测后选择。现对养殖场不免疫直接净化的技术路线进行讨论。

1、病原

布病是有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也称波状热,属于革兰氏阴性不运动的细胞内寄生菌,种类较多,能在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其中马耳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牛、羊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和犬布氏杆菌能感染人。

2、流行病学特征

羊布鲁氏菌病以皮肤黏膜接触病羊的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皮屑、被毛为主要传播途径,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吸收入带病菌扬尘、空气和采食到带病羊食用过的水、草和饲料等传播。布病感染家畜的年龄界限较明显,育龄期的母畜感染几率较高,造成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炎,使种畜失去价值,同时慢性消耗和关节炎降低其生产性能,甚至丧失生产力。

3、危害

布病为二类动物疫病,也是最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布病后生产力降低而失去价值;人感染后遭受身心痛苦和折磨,使之劳动能力减弱或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而且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4、监测意义

鉴于布病的危害,建议养殖场(户)一定要重视布病的监测,为了及时掌握养殖场(户)的布病流行规律及动态,预测布病流行的趋势,坚持“早快严小”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阳性家畜对人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巨大危害。还可以通过监测对布病免疫的养殖场(户)进行免疫效果评估。

5、监测方法

布病监测利用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T18646-2002),布氏菌病的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查,此试验敏感性较高,尽可能保证检出感染动物,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查确诊,此试验特异性较高,有利于排除假阳性动物。这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简单快捷、成本低。其监测要点如下。

5.1观察记录

细心观察记录羊群的基本生产情况,检查非免疫羊群是否存在感染布病,应尽早开展血清学检测,对群体进行随机抽样监测,母羊预期流行率超过1%,应引起高度关注。

5.2科学监测

有临床病例且母羊预期流行率为1%,这样的养殖场不以净化为目的,而以免疫控制为目的,重点做好群体免疫效果评估,对免疫效果差的养殖场(户)做好补免工作,确保群体免疫抗体水平至少达到70%以上,整齐度高,保护力强。鉴于免疫无法清除布病感染阳性羊,只有发现布病的特有临床症状,如流产、睾丸肿大、关节炎等羊应及时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依检测结果淘汰感染羊。无临床病例且母羊预期流行率不超过1%,以净化为目的,并建议全面监测;以淘汰阳性羊减少危害,保护人畜健康为己任。

5.3 采样及动物福利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必须掌握过硬的采样技术。有些技术人员采血时反复操作,不能一针见血,既费时又费力,使动物感到痛苦和恐惧,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影响其正常生产性能,时间长了畜主心疼动物,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还要注意人员出入畜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避免大声喧哗,一次性防护用品要处理得当,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6、净化技术路线

6.1分群

未控制羊群。有疫情发生或阳性率>1%,每3个月进行1次全群监测,发现阳性畜及时处理。

控制羊群。连续2年无临床病例,且阳性率<1%,每3个月全群检测1次,发现阳性畜及时处理。

稳定控制羊群或假定健康羊群。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阳性率<1%,每半年全群检测1次,发现阳性畜及时处理。

净化群。无临床病例,连续2年检测无阳性,每半年全群检测1次,为净化群。

6.2净化技术路线规模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路线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讨论【库百科养殖网】

6.3 阳性羊的处理

确诊为阳性羊后,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国家标准GB16548-1996)立即采取不放血方式扑杀,特别是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深埋)。检出阳性羊群每间隔3个月复检1次,发现阳性羊及时处理。

6.4加强管理

6.4.1 隔离

要明确隔离的意义和重要性,严格控制养殖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内设专用工作服并定期清洗消毒,任何人任何车辆器具不经过消毒,不可随意进出生产区,就是为了将病原体隔离在外便于消灭。

6.4.2消毒

饲养场要有基础消毒设施,如生产区出入口要设消毒池,还应设置消毒通道和消毒间,消毒池的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保证药效,不能形同虚设;有条件的养殖场若能让所有进入的人员沐浴更衣,防止疫病带入效果更好;生产区内的圈舍、场地和用具也应定期消毒;产房再分娩室在临产前后各进行1次严格消毒,而后视具体情况进行认真消毒;如果出现流产现象,要对流产物进行彻底处理和消毒。

6.4.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对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布病检测,及时排除动物与人交叉感染的风险。

6.4.4 限制犬的活动范围

在生产区不要让犬接触流产的胎儿、胎衣、胎盘和羊水等高风险物质,尽量使犬生活在固定位置,避免犬在生产区和生活区穿梭,降低布病传播的风险。

6.4.5坚持自繁自养

规模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能有效减少恶性细菌、病毒性疾病的传人,尽可能少的引种,如若确需引进,购入动物要严格检疫,有一定的检疫手续,以便在动物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层层检疫,环环相接,互相制约,购进的动物不要盲目混群,隔离观察必不可少,从而防止动物疫病的传人。

7、讨论

7.1 培训

对布病的危害应进行全面宣传,特别是对从业人员,如饲养员、挤奶工、配种员、兽医及屠宰加工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教育,提高这些人群对布病的认识,增加个人防护意识,不要轻视防护或将监测废弃物随意丢弃,理解布病监测的重要性,养殖场(户)要主动配合布病监测工作,利于布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7.2 强化公共卫生观念

畜牧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甚至出现局部蔓延的局势来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压力较大,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不容忽视,加强从业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